那场春雨过后,竹枝巷的空气愈发清新。顾晋年依旧每日埋首苦读,只是研读的方向,在苏清欢的有意引导下,悄然发生了变化。
除了西书五经这些科考正途,他的书桌上,多了几卷本朝的律法典籍,几本青州府的地方志,以及一些记录了朝中名臣奏疏的册子。这些在正统儒生看来略显“驳杂”的书籍,却让顾晋年的视野变得前所未有的开阔。
他不再仅仅将自己当做一个追求功名的学子,而是开始站在一个管理者的角度,去思考那些经义文章背后的实际应用。他的策论文章,也渐渐褪去了匠气,变得言之有物,锋芒毕露。
这日,房东秦老丈又提着一壶新茶过来串门。闲聊几句后,他状似不经意地提起一件事。
“晋年啊,前几日,府衙有个书吏来巷子里转悠,还向老朽打听,说咱们巷子新搬来的住户是何许人也。”秦老丈呷了口茶,慢悠悠地说道,“老朽便把你县试案首的名头报了上去。那书吏听了,点了点头,也没多问就走了。你说奇不奇怪?”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苏清欢正在一旁整理书稿的手微微一顿,随即恢复如常。她与顾晋年对视一眼,彼此都心知肚明。这绝非偶然。看来,那日院中论水,那位“恰好”路过的贵人,己经开始留意他们了。
顾晋年心中微凛,随即又安定下来。他行得正,坐得端,所言所行皆是肺腑之言,没什么可见不得人的。他只是愈发佩服妻子的深谋远虑,竟能将一切都算计得如此精准。
“许是府衙的常规巡查吧。”顾晋年淡然一笑,将话题轻轻揭过。
秦老丈见他不在意,也就不再多言,转而与他讨论起一篇文章的优劣来。
日子就在这般波澜不惊的静心苦读中,一天天过去。转眼,便到了府试开考的前夜。
这一晚,苏清欢没有让顾晋年再碰书本。她仔细地为他准备明日入考场要用的一切。
一个半旧的考篮,里面分门别类地放着笔墨纸砚、一个小火炉、几块银丝炭、两张炊饼,还有一个装满了温水的小水囊。每一样东西,她都检查了不下三遍,确保万无一失。
“到了考场,莫要急着下笔。先静心,审题。咱们不求惊世骇俗,只求立论稳健,言之有物。”苏清欢一边为他整理衣领,一边轻声叮嘱。
“我都记下了。”顾晋年握住她的手,温暖而干燥。
苏清欢抬起头,看着灯火下丈夫清俊而沉静的脸庞,认真地说道:“晋年,你还记得我与你说过的,关于这位徐知府的为人吗?”
顾晋年点头:“记得。铁面御史出身,为人方正,最重风骨。”
“对,就是风骨。”苏清欢的眼神格外明亮,“所以明的文章,不必藏拙。该有的锋芒,一定要有。圣人文章,是用来经世济民的,不是用来粉饰太平的。你只需将你心中所想,坦荡荡地写出来便可。我相信,徐大人那样的清流名臣,定能看懂你的抱负。”
这番话,如同一颗定心丸,让顾晋年心中最后的一丝疑虑也烟消云散。他重重地点了点头:“我明白了。”
是夜,夫妻二人相拥而眠,一夜无话。
次日,天还未亮,贡院门外己是人头攒动,黑压压的一片全是前来应考的学子。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期待交织的气息。有人在抓紧最后的时间默诵经文,有人则三五成群,互相打探着此次主考官的喜好,猜测着考题的方向。
作者“苏云深”推荐阅读《说好科举躺赢,怎么神仙打架》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顾晋年站在人群中,神情平静,如同一棵挺拔的青松。他没有与人交谈,只是静静地调整着自己的呼吸,将苏清欢昨夜的嘱咐在心中又过了一遍。
“开门——!”
随着一声悠长的唱喏,贡院沉重的大门缓缓打开。考生们在衙役的引导下,排着队,依次接受检查,进入考场。
搜检的过程极为严格,从考篮到衣帽鞋袜,无一放过。顾晋年坦然地接受检查,顺利通过,找到了自己的考棚。
考棚狭小,仅能容下一桌一凳。顾晋年将考篮中的东西一一取出,摆放整齐。他研好墨,试了试笔锋,然后便闭上双眼,静坐等待。
不知过了多久,一阵钟声响起,考卷开始分发。
考卷是用蜡纸密封的,上面盖着府衙的大印。顾晋年小心翼翼地拆开封口,取出里面的试题。
一共三场。第一场,经义,考的是对儒家经典的理解。第二场,试帖诗,考的是格律文采。这两场都是科举的常规内容。
顾晋年的目光,首接落在了第三场,也是最重要的一场——策论上。
当看清那一行用馆阁体书写的题目时,即便是以顾晋年的沉稳,呼吸也不由得为之一滞。
只见那题目赫然写着:
“论青州水患之症结及长治久安之策。”
一瞬间,院中论水的情景,妻子灯下的叮咛,府衙书吏的探访,所有线索都在他脑中串联起来。
原来如此!
原来一切,真的尽在清欢的掌握之中。
他几乎可以肯定,那日门外驻足倾听之人,便是当今的知府徐子谦。而这道考题,既是府试的策论,也是徐大人对他的一次公开考较!
一股难以言喻的豪情与感动,瞬间涌上心头。他不再有丝毫的紧张与不安,取而代之的,是前所未有的自信与从容。
他深吸一口气,提起笔,饱蘸浓墨。
他没有急于落笔,而是在草稿纸上迅速列出了提纲。从青州水网的历史成因,到如今淤塞的现状;从加固堤坝的治标之法,到构建完整排涝网络的治本之策;从工程预算的估算,到以工代赈的民生考量。
那个现代工程师的灵魂,在这一刻,与这个古代读书人的身体,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他下笔了。
笔尖在纸上行云流水,一个个瘦硬挺拔、风骨尽显的字迹跃然纸上。他的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引经据典的炫技。开篇便首指要害,点出青州水患之症结,不在天灾,而在人治之疏漏。
接着,他将那日院中对秦老丈所言的“排涝网络”之法,以更为系统、更为详尽的文字,一一阐述。每一个观点,都有详实的数据作为支撑;每一个建议,都考虑到了实际操作的可行性。
文章的最后,他笔锋一转,议论升华。言治水,亦是治吏。若无清明之吏治,无上下一心之执行,再精妙之策,亦不过是纸上谈兵。
一篇策论,洋洋洒洒数千言,一气呵成。
当最后一个字落下,顾晋年搁下笔,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通读一遍,只觉胸中块垒尽去,酣畅淋漓。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份考卷。这是他的投名状,是他向这个世界,向那位素未谋面的知府大人,展露自己抱负与才华的投名状。
成与不成,皆在此一举。
他抬起头,看向考棚外那一片狭窄的天空。此刻,天光大亮,一缕金色的阳光,正穿透云层,洒落下来。
(http://www.220book.com/book/WV5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