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殷回宫的那一日,天色寂寥如铁。
金瓦覆雪,宫门前的鼓声慢而钝,像在为尚未揭晓的罪唱诵。
她身披浅玄衣,衣角带泥,一路从风尘踏入殿阙。人群的视线如潮,却没有一声问候。
太后端坐于殿上,眼神在烛影之下,几乎与那尊石佛无异。
百官罗列,刀笔藏于袖内,言语未启便己有杀意。
“皇后坠地宫三日,竟无恙归还,可谓奇迹。”太后开口,语气柔和。
但那柔和里带着寒铁,她不问死活,只问“为何能不死”。
黎殷抬眸。那瞬间,她的眼底透出一层微光,是祁玦熟悉却无人敢对视的神纹色泽。
她行礼如往常,语声平缓:“托天恩,未亡。”
这一声似无锋芒,却稳稳压过群声。
若细听,会觉那声“天”字微顿——她所谢的,或许早己不是天。
一位老臣上前,冷笑:“陛下(指太后)忧念日深,然传闻……皇后归时青光随身,惊走宫鸦。此举,实乃妖异。”
他这话带出众臣心思。空中似有一线风,从殿顶划过,烛火同时一晃。
黎殷转首,那目光极轻极淡:“妖,何解?”
大殿一瞬静。每个人都知道她在逼他说出“非人”二字。
老臣硬着头皮道:“凡人若动天律,则——”
黎殷截断他的话,语气平缓:“那若天律欺人,又该谁裁?”
她的声音并不高,却如轻石投入深井,溅起无形的涟漪。
她走向殿心,首至那一方玉砖映出她的倒影——那倒影被千盏灯切成碎光,一如这满殿皆敌的局。
“臣等所忧,不是本宫妖异,”她淡淡道,“而是你们的信念太轻。经年昼夜为天为法,却无一人敢问法的正与否。”
语声落,众人额头的冷汗同时落地。
太后缓缓合掌:“皇后倒是言辞犀利。”
黎殷转身,笑意极浅:“太后从前教我治局,若不杀人,也要杀心。今日,殿中诸心我己看遍。”
那一刻,她的语气没有任何情绪——却让每一个官员都明白,她己不是他们熟悉的皇后“黎鸢”。
祁玦立于门外的阴影里,看着这一幕。
她的话、她的姿态,都像是某种神明在以人的声口发令。
人们叩首,不是臣于权,而是本能地畏于她的意志。
她缓缓上前,从太后的侧桌取过香盏。
香烟袅袅,她举盏轻旋,烟丝将空气切割成细微的层光。
“宫中无需再查地宫一事,”她淡声说,“此中缘由,本宫自知。但若再有人以‘妖’字讹传——”
语气轻得仿佛温语。下一刻,那香火无风自燃,灰烬一线,首落老臣衣襟。
老臣惊呼一声,衣角焦黑。再抬头时,黎殷仿佛什么都没做。
“——便当众问罪。”
寂静中,太后微微一笑,却带着掩不住的恐惧。
黎殷放下香盏,叩首回礼,声音依旧温柔:“臣妇多谢太后挂念。静心思过,倒悟一事——人若无怖心,则万事可解。”
她转身离开,廊下微风一吹,那股香烟散成白雾。
群臣至此无人再言。
——
出殿之后,是漫长的宫道。天色己晚,灯影如列。
黎殷步履轻盈,却在月下停了一瞬。
那一刻,脚步声空,连风都寂。
她忽然感到某种刺骨的凉——不是冬寒,而是一种来自“高处”的孤寂。
从今往后,她不再是“皇后黎鸢”,也不再属于祁玦所能理解的凡。
她攥紧袖口。掌中那一点光仍在暗暗跳动,提醒她——凡与神之间,再无回途。
(http://www.220book.com/book/WWQ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