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离津赴江南的那日,海河上的雾还未散尽。站在船头回望,天津城的轮廓渐渐模糊,他捏着银壳微信机,指尖仍残留着昨夜与曾国荃视频时的暖意——弟弟在镜头里展示了湘乡新收的晚稻,金黄的谷粒堆在晒谷场上,像铺了层碎金,王阿婆还特意捧了把谷粒对着镜头笑:“曾大人,等你回江南,俺让九帅给你捎新米!”
船行至长江江面,风渐渐暖了起来。微信机突然震动,是李鸿章发来的消息,附了张江南制造局的照片:“涤生公,制造局新到的西洋机床己安装妥当,只是工匠们对图纸仍有不解,盼您早日归来指点。”曾国藩看着照片里熟悉的厂房,想起早年与李鸿章筹建制造局的日夜,当即回复:“三日后抵江宁,届时同去制造局详谈。另,让工匠们先对照湘乡工坊送来的铁器改良图谱琢磨,或有启发。”
提及湘乡工坊,他忽然想起曾国荃前些日子说的“蒸汽犁改良计划”,便点开与弟弟的对话框,敲下一行字:“沅甫,江南制造局有西洋蒸汽动力的图纸,待我整理好,发你一份,或可助你改进农具。”消息发出不久,便收到曾国荃的秒回,是个兴奋的表情包(画着一架带螺旋桨的犁),配文:“太好了!工匠们正愁动力不足,有了图纸,咱们湘乡的地定能种得更省心!”
抵达江宁府的次日,曾国藩便首奔江南制造局。走进厂房,机器的轰鸣声扑面而来,工匠们围在新机床旁,眉头紧锁地研究着。见他进来,李鸿章连忙迎上前:“公来了!这机床的齿轮传动原理,工匠们琢磨了半月也没吃透。”曾国藩俯身细看图纸,又指着机床的关键部位,结合湘乡工坊改良铁器的经验讲解:“你看这齿轮间距,可参照湘乡打铁时‘冷锻调隙’的法子,再试试减小咬合阻力……”
正说着,他的微信机响了,是胡林翼发来的密讯:“汉阳铁厂新炼出的低碳钢己运抵江南,可用于制造局的轮船配件。另,京中保守派仍在非议洋务,你需多留意。”曾国藩看完,转头对李鸿章道:“润芝送来的钢材是关键,咱们先造一艘小型蒸汽货船试试水,既能运货,也能为水师战船提供经验。”李鸿章点头应下,目光落在曾国藩手中的微信机上:“公与九帅、润芝公靠此机联络,倒省了不少文书往返的功夫,若能在制造局也推行此法,传递图纸、报数据会更便捷。”
曾国藩眼前一亮,当即拍板:“可行!先给制造局的核心工匠配备微信机,建个‘洋务匠友群’,湘乡工坊、汉阳铁厂的人都加进来,日后有技术难题,可实时交流。”
当晚,曾国藩在总督衙署整理西洋蒸汽动力图纸,忽然听到窗外传来孩童的嬉闹声。推开窗,见府衙外的巷子里,几个孩子正围着一架玩具无人机跑——那是曾国荃托人从湘乡捎来的,说是“让江南的孩子也见识见识新物件”。看着孩子们欢快的模样,他忽然想起自己年少时在湘乡读圣贤书的日子,那时从没想过,有朝一日,西洋的机器、家乡的农具,竟能通过小小的微信机联结在一起。
正出神时,微信机震动,是曾国荃发来的视频。镜头里,湘乡的小工坊灯火通明,工匠们正围着一张图纸讨论,桌上还放着从江南发来的蒸汽犁示意图。曾国荃凑到镜头前,声音带着几分沙哑:“哥,工匠们说按图纸改蒸汽犁,得先做个小模型试试。我让他们连夜赶工,争取下月就能在田里试验!”
曾国藩笑着点头,对着镜头说:“莫急,先把模型做扎实,有问题随时在群里说。江南制造局这边,我也让工匠们同步研究农具改良,日后江湘两地的技术,可互相借鉴。”视频那头,曾国荃忽然指着窗外:“哥,你看!今晚的月亮好圆,湘乡和江南的月亮,该是一样亮吧?”
曾国藩抬头望向夜空,一轮圆月挂在墨蓝色的天幕上,清辉洒在江宁的街巷,也该洒在湘乡的田垄上。他对着镜头轻声说:“是一样亮的。等你把蒸汽犁试成了,我回湘乡看你,咱们兄弟俩,再一起在月下看看满田的好庄稼。”
挂了视频,曾国藩回到案前,继续整理图纸。灯光下,图纸上的线条与微信机里湘乡的田景渐渐重叠——他知道,自己归江南,不仅是为了续接洋务的薪火,更是为了让江湘两地的“新”与“旧”、“洋”与“土”更好地融合。而这份融合的种子,早己在天津的风波里、湘乡的田垄间、江南的厂房中,悄悄生根发芽。
夜色渐深,微信机“洋务匠友群”里仍热闹着,汉阳铁厂的工匠发了钢材的测试数据,湘乡的工匠问了蒸汽动力的细节,江南制造局的工匠则分享了机床操作的技巧。曾国藩看着群里滚动的消息,嘴角噙着笑,将整理好的蒸汽犁图纸上传至群里,配文:“江湘同心,洋务可期,愿这图纸能助大家造出利民之器。”
窗外的月光更亮了,照着江宁的万家灯火,也照着千里之外湘乡的工坊与田垄。曾国藩知道,只要这股同心协力的劲头在,无论是江南的洋务,还是湘乡的农事,都能像这轮圆月一样,虽有阴晴,终会圆满。
(http://www.220book.com/book/WWW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