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未散,紫禁城垛口己架起数十座高耸的木制脚手架。朱允熥立于煤山之上,望着工人将灰白粉末与砂石混合倒入铜模,蒸汽锅炉喷出的白雾笼罩着整段正在浇筑的城墙。这是大明建国以来最大胆的建筑实验——用“洋灰”替代青砖,筑造永不坍塌的钢铁防线。
“陛下,今日试铸的城砖承重己达千斤!”工部尚书捧着检测报告快步登阶,官袍下摆沾满湿漉漉的泥浆,“只是这配方……”他犹豫地看向远处堆积如山的石灰岩,“需消耗大量煅烧过的蛎壳粉,恐遭物议。”
朱允熥接过递来的放大镜,仔细观察新浇筑的墙体断面。混凝土内部的钢筋网在晨光中泛着冷光,蜂窝状结构紧密咬合着骨料。他想起前世学过的建筑工程学,指尖叩击墙面发出沉闷回响:“传旨沿海州县,凡捕捞贝壳者免税三年。再派钦差赴岭南寻石膏矿脉。”转身时目光扫过午门方向,那里仍有一段旧城墙爬满枯藤。
反对声浪比预想中来得更快。次日早朝,礼部给事中率领群儒跪满丹墀:“陛下三思!祖宗留下的砖石城墙承载着山河社稷,岂容异端邪术玷污?”苍老的声音颤抖着,“昨日路过西华门,见匠作司竟将圣祖御制的琉璃瓦碾作齑粉,此乃大不敬!”
“抬上来。”朱允熥示意侍卫搬来两筐物品,一筐是碎成粉末的传统青砖,另一筐则是掺入火山灰的混凝土块。他抓起一块混凝土投入火盆,烈焰腾起却未见丝毫变形,反因高温愈发坚硬。“诸位爱卿看清楚了。”他又拾起一把青砖粉撒向空中,细尘随风飘散,“这样的城墙,能挡得住红夷大炮吗?”
沉默蔓延之际,突然传来震耳欲聋的轰鸣。众人惊愕回首,只见东华门外腾起冲天烟尘——那是试验中的火药炮正在进行破坏性测试。当硝烟散尽,二十步外的旧城墙己被轰出缺口,而百步外的新混凝土墙仅留拳大凹痕。英国公张辅按刀起身:“末将请命戍守新城墙,纵使蛮夷倾国而来,亦难越雷池半步!”
施工进入关键阶段时,天公突降暴雨。豆大的雨点砸在刚凝固的墙面上,监工郎中脸色煞白——传统夯土遇水即软,此番若功亏一篑……奇迹发生了。雨水顺着混凝土表面的纹路迅速渗透,反而加速了材料的固化反应。三日阴雨过后,新城墙竟比预期强度提升三成。
“神迹啊!”参与建设的蕃役们对着初具规模的城墙高呼,他们大多来自受灾州县,亲眼见过洪水冲垮土围子时的绝望。如今看着巍然矗立的混凝土巨龙,眼中的恐惧化作狂热崇拜。朱允熥站在雨搭下微笑,袖中藏着尚未干燥的水泥浆取样报告——这正是他暗中添加的速凝剂配方。
落成典礼当日,朝阳映照下的紫禁城焕然一新。十丈高的城墙表面光滑如镜,箭垛与瞭望孔按照几何原理排列,女墙内侧甚至预留了架设机枪的暗槽。朱允熥亲手将第一面龙旗插上城楼,俯瞰脚下整齐列队的新式火炮营。炮弹堆叠成的三角阵型首抵马道尽头,黑黝黝的炮口全部指向北方。
“从今日起,此墙便是大明的脊梁。”少年天子的声音穿透晨雾,惊起一群白鸽从城楼飞向苍穹,“任他燕王铁骑也好,瓦剌弓手也罢,但凡想要触碰这道城墙者——”他猛地扯动旗绳,旗帜猎猎作响,“必让他们见识何谓铜墙铁壁!”
夜幕降临时,工部送来紧急奏报:燕王府暗探试图混入采石场刺探配方,己被秘密逮捕。朱允熥就着烛火展开审讯记录,忽然注意到供词中提到“倭寇商船载有类似石粉”。他抓起案头钢笔,在地图上的日本列岛画了个血色圆圈。窗外传来打更声,三长两短的节奏里,隐约夹杂着远处工地传来的混凝土搅拌声。
余生热爱难回头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WX4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