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最繁华的朱雀街上,人群正围着新开的“大明通宝银行”指指点点。朱红漆成的门柱上贴着盖有皇印的告示,几个书生打扮的年轻人举着印着精美花纹的纸钞向路人解说:“此乃官家发行的‘宝钞’,可随时兑换现银,存银还能得三分利息!”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惊叹,也有老妪攥紧钱袋后退两步,嘴里念叨着“邪术”。
“陛下,今日辰时刚开市,己有百姓拿铜钱兑换宝钞。”户部尚书捧着账册快步走进临时搭建的议事厅,额角还挂着汗珠,“半个时辰内兑出三千贯,库房里的纹银都快搬空了!”他翻开精细装订的流水簿,墨迹未干的纸张散发着油墨香,“按您的吩咐,每张宝钞备足五成现银作抵,其余用于放贷给江南织造局。”
朱允熥正在摆弄桌上的算盘,听到汇报嘴角微扬:“传旨六部,本月俸禄半数发放宝钞。”话音刚落,窗外突然传来喧闹声。几名穿着绸衫的钱庄掌柜闯过警戒线,为首的胖子扑通跪倒:“恳请陛下收回成命!若任这纸上画的花流行开来,我等钱庄明日就要关门大吉啊!”他们身后跟着十几个伙计,抬着沉甸甸的木箱——里面装满了磨损严重的铜钱。
“诸位起身说话。”朱允熥示意侍卫扶起颤抖的胖子,指尖敲了敲他抬来的木箱,“知道为何你们的钱庄越开越多,百姓却越来越穷吗?”不等回答,他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两列数字:左边是历年铜钱铸造量,右边是全国人口增长数。粉笔划过的轨迹触目惊心——“百年间人口翻了三倍,铜钱却只多了五成。你们坐着收利钱,可曾想过黎民百姓连买盐都要论斤称铜板?”
次日清晨,城南市集出现了诡异景象。卖豆腐的老王挂着“欢迎使用宝钞”的木牌,旁边却摆着个铜盆专门盛放现钱;布庄老板娘一面抱怨“这薄纸片能顶饭吃”,一面偷偷把收到的宝钞塞进暗格;最热闹的是当铺,掌柜举着放大镜仔细检验每张宝钞的防伪水印,确认无误后才肯给出估价。
真正的危机发生在七日后。扬州十三家盐商联名上书,声称停止接收宝钞作为盐引交易抵押。同一日,北首隶爆出假钞案——有人用桑皮纸涂蜡仿制宝钞,骗过了多家米铺。朱允熥连夜召见工部匠师,看着他们现场演示加入棉纤维与荧光标记的新纸工艺,冷笑道:“明日开始,凡举报伪造宝钞者赏银百两,抓住一名造假者晋升三级。”
半月后的朝会上,朱允熥扔出厚厚一沓各地上报的商税清单:“看清楚了!实行宝钞的地方,商铺数量增加两成,货物周转快了三倍。”他指向瑟缩在角落的礼部尚书,“你不是说‘以纸代币违背天道’吗?怎么如今江南粮价反而跌了一成?”老人佝偻着身子不敢言语,只见年轻帝王抓起一把五彩斑斓的宝钞洒向空中,纸蝶纷飞间露出墙上悬挂的世界地图。
暮春时节,大运河上的官船满载着印刷机驶往各省。朱允熥站在码头高处,看着工人将整箱宝钞搬进货舱,忽然问身旁的谋士:“你说那些骂我‘欲毁千年币制’的人,若是见到后世子孙用一张轻飘飘的纸就能买下整艘福船,会作何感想?”海风卷起他手中的宝钞,露出背面印着的蒸汽轮船图案。
三个月后,北平传来急报:燕王府控制的边贸市场拒绝接受宝钞,只收现银结算。朱允熥提笔批注:“着沿边军镇设立官方钱庄,凡边境贸易必须使用宝钞计价。”放下笔时,窗外飘进一片槐花,落在他案头的《国富策》书稿上,恰好盖住“货币统一”那一章。
(http://www.220book.com/book/WX4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