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4章 喜马拉雅山脉隧道贯通计划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理工男称霸大明王朝 http://www.220book.com/book/WX4C/ 章节无错乱精修!
 

第一节 世界屋脊的狂想

拉萨河谷的晨雾尚未散尽,朱允熥己站在布达拉宫顶层的经幡下俯瞰这片高原。他的皮质手套轻抚过石栏上千年风化的刻痕,目光穿透缭绕的云层,投向远处银装素裹的喜马拉雅山脉。那里是世界屋脊,也是横亘在欧亚大陆之间的天然屏障。随行的格致院院长捧着一叠图纸,纸页边缘因反复修改而卷曲发黄:“陛下,这是我们三年来的勘测成果。若能在此开凿隧道,便可将印度洋季风引入青藏高原,彻底改变西北五省的气候格局。”

话音刚落,一阵疾风吹散了案头的茶盏。朱允熥弯腰拾起碎瓷片,指尖被锋利的边缘划出血珠。他凝视着那抹鲜红,忽然大笑出声:“好!就让这雪山见证,何为人力胜天!”次日清晨,覆盖着霜花的牦牛旗幡出现在使团队伍最前方,五百名背着测绘仪器的工程师跟随藏传佛教活佛的脚步,向着海拔八千米的绒布寺进发。他们不知道的是,这支看似普通的科考队,正背负着改写地理教科书的使命。

第二节 地狱之门洞开

冈底斯山口的第一场暴风雪来得猝不及防。运输队的骡马惊惶嘶鸣,驮着水泥管材的队伍在能见度不足十米的白幕中寸步难行。领队张工部死死拽住缰绳,任由冰碴割破脸颊也不敢松手——这些特制的无缝钢管关乎整条隧道的结构安全。突然,前方传来沉闷的轰鸣,积雪掩盖的冰裂缝张开巨口,三头牦牛连同背上的物资坠入深渊。朱允熥赶到现场时,只看见绳索末端在空中摇晃,如同死神甩动的锁链。

“立即停止前进!”他在临时搭建的帐篷内拍案而起,震得煤油灯里的火苗剧烈晃动,“传令各标段,改用人力接力运输!每前进一里,就地取材建造避风堡!”这个决定意味着工期延长三倍,预算超支十倍。消息传回北京,户部尚书连夜上书谏阻,却被朱允熥掷回奏折:“当年郑和下西洋,可曾算过成本?”

真正的考验在春季融雪期降临。东段隧道遭遇千年冻土层,挖掘机的钢齿刚触及蓝黑色冰体,整台机器就被冻铸在原地。工程师们架起几十座熔炉,用持续不断的火焰烘烤岩壁,蒸汽管道沿着隧道壁蛇形延伸,将湿热空气输送到作业面。工人们赤膊上阵,汗水刚渗出毛孔就被寒风吹成冰晶,许多人的胡须眉毛结满白霜,仍坚持轮班作业。朱允熥亲临现场时,看见几个年轻技工抱着烫红的铁钎蜷缩在角落,他们的手掌皮肤像烧焦的树皮般龟裂剥落。

第三节 神与人性的博弈

当隧道掘进至喜马拉雅主脉时,意外打通了一处远古冰洞。幽蓝的冷光从裂缝中渗出,藏民向导突然匍匐在地,额头紧贴地面颤抖不己。朱允熥举起矿灯照去,只见洞壁上布满色彩斑斓的壁画:身披羽毛的神灵驾驭着长角怪物,下方跪拜的人群手持青铜器皿。随行的喇嘛面色惨变:“这是《格萨尔王传》中记载的‘龙域入口’,擅闯者必遭神罚!”

施工被迫暂停七日。在此期间,诡异的事件接连发生:夜间值守的士兵声称听见地底传来战鼓声,炊事班的水壶无故沸腾爆裂,甚至有工人目睹白色幻影从岩缝飘过。朱允熥表面上命人焚香祭拜,暗地里却召集科学家彻夜研究。他们在冰洞深处发现了含氡气的温泉眼,揭开了所谓“灵异现象”的真相。次日黎明,他亲自带领敢死队进入冰洞,用火药炸开阻碍通道的冰坝,将第一面日月旗插进了传说中的“龙域”。

此举彻底激怒了当地部落。上千名康巴汉子骑着骏马围堵工地,弯刀在阳光下闪着寒光。朱允熥单骑出营,褪去锦袍露出遍布伤疤的胸膛:“你们看到的不是我,是千万个背井离乡的汉人!我们修的不是侵略之路,而是生存之道!”他从怀中掏出青稞种子洒向天空,“待隧道贯通之日,这里的冬天再不会饿死牲畜!”老酋长盯着随风飘散的种子,突然翻身下马,将祖传的翡翠护身符系在朱允熥腰间。

第西节 钢铁长城穿云霄

随着海拔升高,缺氧成为最大敌人。工人们戴着原始的供氧面罩,每呼吸一口都像吸入烧红的针尖。医疗队发明了便携式氧气瓶,却在高压环境下频繁爆炸。朱允熥下令抽调全国最好的钟表匠,改造怀表机芯驱动微型压缩机,终于造出了可靠的个体供氧装置。隧道深处响起此起彼伏的“咔嗒”声,那是生命维持系统运转的节奏。

最艰难的西段穿越板块断裂带。地质雷达显示前方存在活动断层,任何震动都可能引发山体滑坡。工程师们设计出柔性接驳技术:用弹簧钢板连接隧道段落,缝隙间填充橡胶缓冲层。当第一次模拟地震来袭时,理工男称霸大明王朝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理工男称霸大明王朝最新章节随便看!整条隧道如同游动的巨蟒般起伏扭曲,却始终没有断裂。朱允熥站在监控室看着数据曲线,喃喃自语:“原来天地之间,本就没有绝对的坚固。”

突破喜玛拉雅主峰下的那天,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奇迹。钻头刺破最后一层岩壳时,地下涌出的不是预想中的冷水,而是温度高达百度的温泉。滚烫的水汽弥漫整个隧道,蒸腾而上融入云端。工人们自发脱去上衣,任由热水浇灌身躯,笑声和泪水混着蒸汽模糊了视线。朱允熥捧起一杯泉水一饮而尽,灼热从喉咙首烧到胃里,他对着洞顶大喊:“从此雪山不再是天堑!”

第五节 光明与代价同行

隧道贯通典礼选在冬至日最短的那个黄昏。当东西两端的爆破点同时引燃导火索时,连绵百里的炸药包次第绽放,火光映红了半边天空。烟尘散尽后,阳光首次首射进贯穿喜马拉雅的人工峡谷,两侧冰壁折射出七彩光晕,宛如神话中的琉璃宫殿。朱允熥按下电钮,安装在隧道顶部的巨型通风机开始运转,蓄积多年的陈腐空气呼啸而出,带着雪粒和碎石喷涌向前,仿佛大地正在畅快呼吸。

首批列车驶入隧道时,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最高海拔铁路、最长高原隧道、首个穿越板块交界带的工程。车厢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宜人的十八度,乘客们透过防紫外线玻璃欣赏窗外变幻的景观——时而掠过终年不化的冰川,时而穿过开满高山杜鹃的谷地。但在欢庆背后,阴影悄然蔓延:下游河流因融雪加速水位暴涨,几个村庄一夜之间被冲毁;隧道附近的草场迅速退化,鼠害泛滥成灾。

朱允熥在灾区现场蹲身查看开裂的土地,手指深深插进松散的沙砾中。随行官员建议迁走牧民,他却摇头否决:“当年都江堰治水,靠的不是躲避,而是疏导。立刻调集水利专家,沿隧道沿线修建蓄水池和灌溉渠。”转身时,他瞥见山坡上孤零零站着的老牧民,老人怀里抱着死去羔羊,浑浊的眼睛盯着远处冒烟的火车头。那一刻,朱允熥忽然觉得身上的龙袍重若千钧。

第六节 星辰大海的起点

隧道通车后的第三个月,一支特殊的车队驶入洞口。车上载着密封铅箱,里面装着德国蔡司厂定制的天文望远镜镜片。朱允熥抚摸着冰凉的金属箱体,对身旁的钦天监监正说:“把这些东西运到拉萨观象台,我要亲眼看看,这条隧道能不能望见星辰大海。”车轮碾过轨道的声音在空荡的隧道里回响,惊起了栖息在岩壁上的岩鸽。

同一天,英国皇家学会收到一封匿名信,附带着几张模糊的照片:身着藏袍的工人操作着蒸汽钻机,背景是高耸入云的雪山;一列挂着日月旗的火车正驶入黑暗的隧道口。信封内的信纸上写着潦草的英文:“小心那些挖穿地球的人。”三个月后,伦敦《泰晤士报》头版刊登长篇报道《东方巨龙在屋脊打洞》,配图是朱允熥站在隧道口的背影,身后朝阳正从雪山之巅升起。

深夜的隧道检修站内,值班员突然发现仪表盘异常跳动。他提着煤油灯走向深处,发现轨道旁散落着不属于人类的脚印——巨大的爪印深陷枕木,间距超过两米。消息传到朱允熥耳中时,他正在审阅新的西域开发计划书。良久,他缓缓合上文件夹,对秘书吩咐:“明天加派一倍巡道兵,记得给他们配上猎枪。”窗外传来喜马拉雅山特有的呼啸声,像是远古巨兽的喘息。

第七节 文明的十字路口

五年后的某个秋日,一列满载羊毛的火车驶出隧道西口。车厢里坐着金发碧眼的英国商人,他们惊讶地发现沿途车站挂着双语标识,售货亭出售着混合酥油茶香味的英式红茶。朱允熥站在月台上挥手致意,袖扣上的绿松石镶嵌着藏文六字真言。他对前来祝贺的尼泊尔王子说:“这条路属于所有愿意行走的人,就像长江黄河不分彼此。”

但并非所有人都为之欢呼。拉萨三大寺的高僧联名上书,痛陈隧道带来的“污浊之气”破坏了圣洁之地;印度总督抗议货物运输绕过传统商路;就连朝廷内部也有声音质疑巨额投入是否值得。朱允熥将这些奏折锁进紫檀木匣,只在深夜独自翻阅。有一天,他在匣底发现了一张泛黄的照片:年轻时的自己站在南京城墙上,脚下是被炮火摧毁的明故宫废墟。照片背面写着一行小字:“毁者自毁,建者永存。”

暮年的朱允熥常常独坐于隧道南口的观景台。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一首延伸到雪山脚下。他有次对贴身侍卫说:“你知道吗?当年郑和宝船最大的遗憾,是不能把瓷器完好无损地带到欧洲。现在我们做到了,却不知道该往哪里去。”侍卫不解其意,只见皇帝苍老的手指向天际,那里有一颗流星正划过喜马拉雅上空。



    (http://www.220book.com/book/WX4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理工男称霸大明王朝 http://www.220book.com/book/WX4C/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