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1章 夜话绣心

小说: 绣光阴的人   作者:茜倩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绣光阴的人 http://www.220book.com/book/WYOJ/ 章节无错乱精修!
 

凌晨那盏未熄的灯与奶奶孤独凝视的身影,像一枚烙印,深深印在了林清韵的心上。她不再沉溺于自我怀疑的泥沼,而是将那份焦灼与无力,化作了更沉静的行动。她依旧每日整理针法图谱,照顾奶奶起居,只是眼神里多了几分深思,少了几分彷徨。

夜色再次降临,古镇陷入沉睡。林清韵伺候奶奶洗漱躺下,正准备离开时,奶奶却轻轻拍了拍床沿。

“囡囡,坐会儿,陪奶奶说说话。”

林清韵依言坐下,握住奶奶伸过来的、微凉而干瘦的手。

卧室里只开着一盏暖黄的床头灯,光线柔和,将祖孙俩的身影投在墙壁上,依偎在一起。窗外万籁俱寂,只有偶尔几声虫鸣,更衬得室内安宁。

奶奶没有看她,目光望着天花板上模糊的光晕,仿佛在看很远的地方。沉默了良久,她才缓缓开口,声音带着岁月磨蚀后的沙哑,却异常清晰:

“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慌过,也怕过。”

林清韵微微一怔,屏息聆听。

“那时候,你太姥姥刚走没多久,兵荒马乱的余波还没完全平息。家里就剩下我一个人,守着这空荡荡的屋子,和这一屋子的丝线绣架。”奶奶的声音很平静,像是在讲述别人的故事,“你太姥爷在世时常说,‘秀云啊,这世道,什么都靠不住,唯有手艺,是饿不死的本事。’”

“饿不死的本事……”林清韵轻声重复,这朴素的道理,在此刻听来,却重若千钧。

“是啊,”奶奶笑了笑,那笑容里带着往昔的辛酸,也带着走过风雨后的释然,“那时候,接不到活计,看着米缸快见底,心里就跟猫抓似的。也想过,是不是该把这绣房卖了,换点钱,找个安生地方嫁了算了。”

这是林清韵第一次听奶奶提起如此脆弱的过往。

“可每当我拿起针,摸着这些丝线,心就定了一半。”奶奶的手指无意识地在被面上轻轻划动,仿佛在虚拟运针,“针拿在手里,线穿过缎子,发出那一点点‘沙沙’的响声,就觉得,天塌不下来。太姥姥把这手艺传给我,不是让我在难处时把它丢掉的,是让我靠着它,把根扎得更深,把路走得更稳。”

她转过头,看着林清韵,昏黄的灯光下,她的眼神深邃而澄澈:“囡囡,传承这东西,不光是学会那些针法套路。那些是‘术’,是死的。真正要传下去的,是那个‘心’——是再难也不肯放下的那股劲儿,是相信一双手、一根针能创造出美的那个念想,是把心安顿在方寸绷子里的那份定力。”

奶奶的话语,如同温润的泉水,缓缓流入林清韵干涸焦灼的心田。她忽然明白了,自己之前的挫败,不仅仅是技巧未到,更是心境未至。她被“复原”、“承担”这些沉重的字眼压得喘不过气,却忘了最初拿起针时,那份纯粹的热爱与宁静。

“奶奶,”她犹豫了一下,还是问出了口,“那‘流光针’……我总摸不到门路。”

苏绣兰闻言,并没有首接回答,而是慢慢坐起身,示意林清韵扶她下床。“把那本簿子,还有我那套‘水色’的线拿来。”

林清韵赶紧照办,将东西拿到奶奶床前的小几上,又搬来了一个带灯罩的台灯,让光线更集中。

奶奶没有看针线簿,她颤巍巍地拿起一枚最细的绣针,穿上一股极淡的、几乎透明的蓝色丝线,又混入一股更细的、带着微光的银丝。她没有上绷,只是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捻起一小块废弃的深色缎料,虚虚地绷着。

“你看好,”奶奶的声音变得极其轻柔,仿佛怕惊扰了什么,“‘流光针’,重意不重形。线要松,不能绷得太紧,紧了,光就透不过去了。心要空,不能塞满得失计较,满了,意就流不动了。”

她开始运针,动作缓慢得如同电影慢放。那针尖的起落极其短促、细密,毫无规律可言,时而平行,时而交错,时而深深刺入,时而仅仅掠过缎面。她手腕极其松弛,指尖仿佛只是引导着丝线,而非控制。

“别想着你要绣水,也别想着你要绣光,”奶奶一边演示,一边低语,声音带着一种奇异的引导力,“你就想着……想着清晨的露水,挂在蜘蛛网上的样子。 那一颗颗,圆润润,亮晶晶,风一吹,微微颤动,里面包裹着整个天光云影,好像一碰就要碎,可又韧韧地挂着……”

随着她的话语和那看似杂乱无章的运针,奇迹发生了。在那小小的深色缎料上,竟然真的开始浮现出点点晶莹闪烁的微光,那光不是平板的亮,而是流动的、有层次的、仿佛真的有露珠在摇曳生辉,捕捉着灯光的每一个细微角度!

林清韵看得痴了。她终于明白,那几句口诀,“心神合一,意随针走”、“光影流动,线随光转”,说的不是手上技巧,而是心境与物象的共鸣。奶奶不是在“绣”,而是在用针线“捕捉”那一刻她对自然之美的感悟。

“试试看。”奶奶停下针,将那块小小的、却仿佛蕴含着无限生机的缎料递给她。

林清韵接过针,学着奶奶的样子,放松手腕,放空思绪,努力在脑海中勾勒晨曦中挂满露珠的蛛网。起初依旧滞涩,但在奶奶柔和的目光注视下,她渐渐抛开杂念,指尖下的线条开始变得灵动,虽然远不及奶奶的圆融自如,但那僵硬的“水”终于有了一丝“流”的意味。

这一刻,她触摸到了传承中那超越技艺的核心。

也正是在这种豁然开朗的心境下,一个念头自然而然地萌生。她放下针,对奶奶说:“奶奶,我在想,咱们这门手艺,不能老是等着别人来发现。咱们能不能……主动走出去一点?”

“哦?怎么个走出去法?”

“我想,咱们可以试着开一个‘亲子刺绣体验班’。”林清韵眼中闪着光,“不教多复杂的,就从最简单的平针开始,让孩子们,还有他们的爸爸妈妈,亲手摸摸丝线,试试在布上绣一朵小花,一片叶子。让他们知道,苏绣不是博物馆里冷冰冰的展品,它是可以触摸、可以体验、可以带来快乐的。”

奶奶听着,眼神渐渐亮了起来,脸上的皱纹也舒展开,露出欣慰的笑容:“这个主意好!手艺活,有人气才有活气。老是高高供着,迟早得凉了。让孩子们来玩玩,好,真好!”

得到了奶奶的支持,林清韵立刻兴奋起来。她看了看时间,还不算太晚,便立刻在“西象联盟”的群里发了消息,详细说了自己的想法。

消息刚发出去几秒,秦雨薇的电话就首接打了过来,声音激动得几乎要穿透话筒:“清韵!你这个想法太棒了!天才!我举双手双脚赞成!课程设计包在我身上!等我!我马上弄!”

电话那头立刻传来噼里啪啦敲击键盘的声音。不过一个多小时,秦雨薇就在群里发来了一份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小小绣娘/绣郎启蒙体验课》初步课程设计草案。从如何用故事引入,到认识针线的小游戏,再到设计极其简单又充满童趣的绣样(比如一颗小星星,一朵简单的云),甚至包括了如何引导家长与孩子合作,以及安全注意事项,考虑得周全无比。

白鹭和何蔓也纷纷冒泡,白鹭表示负责宣传推广,何蔓则从安全角度又补充了几点建议。

看着群里瞬间沸腾的热情,林清韵心中暖流涌动。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她连夜整理出绣房一角,布置出一个小而温馨的体验区。第二天,她便在短视频账号和本地生活平台上发布了第一期“苏绣亲子体验班”的招募信息,名额仅限八组家庭。

让她和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招募信息发出后不到半天,八个名额瞬间被一抢而空!预约名单里,除了本地的家长,赫然还有一组特别的备注:

“预约家庭:汉森夫妇(美国),携领养中国女儿Lily(5岁),希望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语言沟通无障碍。”

看着这条预约信息,林清韵握着手机,站在洒满晨光的绣房里,心中充满了一种奇异的、混杂着紧张与期待的感觉。一扇新的门,似乎正在缓缓开启。门后,是更广阔的世界,与更多未知的可能。

茜倩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WYO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绣光阴的人 http://www.220book.com/book/WYOJ/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