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慈宁宫叙旧情,酒楼聚功臣
懿安皇后张嫣,自天启皇帝朱由校早逝后,便一直深居慈宁宫,极少参与宫廷事务。或许是因早年与魏忠贤、客氏等太监集团周旋时,见惯了阴谋诡计与血腥争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她的宫中仅留几名贴心宫女侍奉,不见半个太监身影 —— 在她看来,太监群体多是趋炎附势之辈,远不如宫女来得可靠。
平日里,这位年轻守寡的皇后并无甚消遣,既不热衷于珠宝首饰,也不喜欢参与后宫的宴饮游乐,唯有在庭院中栽花养草、修剪盆景,以此修身养性,排遣孤寂。她将对天启皇帝的思念,对大明江山的担忧,都融入到一草一木之中,日子过得清淡却也自在,倒有几分与世无争的淡然。
朱慈烺抵达慈宁宫时,正值午后,阳光透过庭院中的梧桐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张嫣正站在花架下,手把手教贴身宫女彩铃修剪一盆迎春盆景。那盆景枝干虬曲,长势旺盛,却也有些杂乱,需精心修整才能成型。
“彩铃你看,修剪盆景就像育人一样,得有耐心,更得有决断。若是不及时修剪多余的枝桠,它就会长得杂乱无章,成不了规整的模样;想要它顺着你心里的想法成型,该剪的就要狠下心剪,不能手软,该留的也要细心护着,给它足够的养分与空间……” 张嫣说话时语气轻柔,如同春日里的微风,指尖捏着一把小巧的银质剪子,小心翼翼地修整着枝条,每一次下剪都精准无比,仿佛在雕琢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话音未落,她无意间抬头,目光穿过庭院的月亮门,便见朱慈烺带着一脸灿烂的笑容,快步走进了宫门。刹那间,张嫣精致的脸上褪去了往日的淡然,涌起满满的欣喜,眼中仿佛有星光闪烁。她急忙放下手中的剪子,甚至来不及擦拭指尖沾染的泥土,便快步迎了上去,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今天一早喜鹊就在枝头叫个不停,我还纳闷是什么好事,原来是有贵客来!皇儿什么时候回宫的?这些日子,皇伯母可把你盼坏了!”
不等朱慈烺开口回应,张嫣便伸出双臂,将他轻轻抱了起来,还像对待亲生孩子一般,抱着他在原地轻轻转了一圈,才不舍地将他放下 —— 自天启皇帝去世后,她便再也没有过这般亲昵的举动,朱慈烺的出现,让她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
朱慈烺站稳后,立刻躬身行礼,动作标准又带着几分孩子气的认真:“皇伯母近来身体可好?儿臣慈烺,给您请安了!”
“快别多礼,跟皇伯母不用这么见外。” 张嫣笑着扶住他的胳膊,指尖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背,拉着他往寝宫方向走,语气中满是关切,“之前听说你要出城去打建奴,皇伯母天天都提着心,生怕你年纪小,应付不来那些凶悍的蛮夷,有个闪失可怎么办?后来听你母后说,东宫卫队大胜建奴,不仅斩杀了数万敌军,还生擒了他们的额驸扬古利,皇伯母这颗悬着的心才算落了地。听说你父皇得知消息后,高兴得一整晚都没睡着,还特意去佛堂烧了香呢!”
她一边走,一边满眼欣慰地看着朱慈烺,目光如同看着自家最优秀的孩子:“依皇伯母看,你呀,说不定会成为大明历史上最出色的皇太子。如今你年纪轻轻就能带兵打仗,还能打胜仗,这份胆识与能力,连当年的永乐大帝都未必比得上。将来若是你能拿到兵权,平定流寇、斩杀建奴,立下不世之功,定能名扬千古,让后世子孙都记得你的功绩,把你当成大明的救星!”
进了寝宫,张嫣亲自为朱慈烺倒了一杯清甜的糖水 —— 那是她特意让人用冰糖和雪梨熬制的,既能解渴,又能润肺。她又从床边的食盒里取出一碟精致的桂花糕,轻轻推到朱慈烺面前,笑着说:“快尝尝,这是御膳房今天新做的,你小时候就爱吃这个,每次来慈宁宫,都要吃好几块才肯走。我特意让他们留了一碟,想着你回来或许会想吃。”
朱慈烺确实有些饿了,从早上到现在,他只在乾清宫喝了一杯茶,早已饥肠辘辘。他拿起一块桂花糕放进嘴里,甜糯的口感瞬间在舌尖化开,带着浓郁的桂花香气,还是记忆中的味道。他笑着说:“谢皇伯母,这糕点真甜,甜到心里去了,都快赶上皇伯母的嘴甜了!”
张嫣被他逗得笑出声,眼角的细纹都染上了暖意,如同春日里融化的冰雪:“你这孩子,嘴还是这么甜,跟你父皇小时候一模一样。不过依皇伯母看,糕点该和你的嘴一样甜才对,这样吃起来才开心。”
笑过之后,她的神色渐渐变得严肃起来,语气也郑重了几分,眼神中带着一丝担忧:“皇儿,这次你得胜凯旋,固然是天大的好事,为大明长了志气,也让你父皇看到了希望。但你一定要多注意自身安全,不能掉以轻心。一旦你父皇把兵权交给你,朝中那些心思不正的人,不管是贪生怕死的勋贵,还是只会空谈的文官,肯定会把你当成眼中钉、肉中刺 —— 你挡了他们的财路,断了他们的念想,他们说不定会用些阴损手段害你,比如在饭菜里下毒,或者派人暗中偷袭。以后你用膳之前,一定要让太监先试毒;出门在外,也要多带护卫,凡事多留个心眼,别让人钻了空子。”
张嫣在天启朝时,曾与客氏、魏忠贤斗智斗勇多年,见惯了宫廷中的尔虞我诈与人心险恶,远比单纯善良的崇祯和周皇后更懂朝堂的复杂。她深知,天启皇帝当年看似放权给魏忠贤,实则是在利用魏忠贤打击东林党,平衡朝堂势力;魏忠贤再权势滔天,也不过是皇家的家奴,皇帝一句话便能让他万劫不复。可那些文官集团却不同,他们擅长用舆论、祖制来逼迫皇帝让步,万历皇帝、天启皇帝,便是因不愿与他们周旋,才选择深居后宫,眼不见为净。
可惜天启皇帝最终还是遭遇意外,落水后被所谓的 “仙丹” 折腾致死,只留下她一个孤家寡人,和一副千疮百孔的江山。她不想朱慈烺重蹈覆辙,更不想大明的希望就此破灭。
朱慈烺自然明白张嫣的担忧。明朝的皇帝本就难当:听话的往往碌碌无为,被文官集团操控;有主见的又多遭意外,万历、天启、崇祯,哪一个不是心力交瘁?即便如此,还常被文官在史书中抹黑,背负千古骂名。皇帝尚且如此,更何况他一个尚未完全掌权的皇太子,处境只会更加艰难。
但他并不畏惧 —— 他是穿越而来的灵魂,不仅带着系统金手指,手握超越时代的武器,更清楚历史上每个人的底细与结局。那些想害他的人,不管是勋贵还是文官,注定只会白费功夫,最终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多谢皇伯母提醒,儿臣记住了,会小心行事的。” 朱慈烺放下手中的糕点,轻声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今天儿臣率兵进城时,先是被成国公朱纯臣以‘未得圣上旨意’为由,拦在德胜门外,不让进城;紧接着,建奴的残余势力就杀了过来,幸好有勇卫营的黄德功、孙应元,还有神枢营的张世泽率军赶来相助,才最终大胜建奴,斩杀了不少敌人。可没想到,进城之后,儿臣又遭遇了刺客行刺,幸好儿臣反应快,才没受伤。经过锦衣卫审讯才知道,这一切都是成国公朱纯臣和抚宁侯世子朱志洲合谋策划的,他们就是想趁着儿臣刚打完仗,疲惫不堪的时候,除掉儿臣,以免儿臣清算他们的罪行。”
他无奈地笑了笑,摇了摇头:“之前那些文官还天天在朝堂上叽叽喳喳,指责儿臣行事太过狠辣,如今好不容易安静了几天,没想到勋贵又跳出来作对。儿臣知道,这肯定不会是最后一次,以后还会有更多人跳出来反对我、算计我,但皇伯母放心,他们的阴谋诡计,终究不会得逞,儿臣会让他们付出应有的代价!”
“朱纯臣这狗东西,竟敢行刺太子!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 张嫣听完,顿时怒不可遏,右手猛地拍在桌子上,桌上的糖水碗都被震得微微晃动,眼中满是怒火,“你父皇就是心太软,对文官和勋贵太过宽容,才让他们如此肆无忌惮!若是他这次不肯杀朱纯臣,你也不用手软,不用跟他讲道理 —— 悄悄派人去做掉他便是!就算闹出事来,皇伯母拼上这条老命,也会在你父皇面前为你求情,护你周全!”
看着张嫣这般护犊子的模样,朱慈烺心中一阵温暖,仿佛有一股暖流在胸腔中流淌。他起身走到张嫣身边,伸出小巧的双手,轻轻捶打着她的肩膀,动作轻柔又带着几分讨好:“皇伯母您别气坏了身子,不值得为这种人动怒。儿臣已经让人抄了朱纯臣的家,还把他问斩了,他贪赃枉法的家产,也都充作了军饷。这次父皇也很给力,不仅没有阻拦,还直接下旨灭了朱纯臣九族,连抚宁侯朱国弼一族也受到了牵连,算是彻底清除了这两个蛀虫!”
张嫣先是一愣,显然没料到崇祯这次会如此果断,随即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赞许地看着朱慈烺,眼中满是欣赏:“好!就该这么办!对付奸臣贪官,就得用雷霆手段,像洪武高皇帝那样,杀得他们闻风丧胆,再也不敢作恶!不过你父皇这次的表现,倒真是让皇伯母有些意外 —— 看来他是真的把希望都寄托在你身上了。”
“儿臣也没想到父皇会这么果断,或许是儿臣这次斩杀了大量建奴,打了大胜仗,让他看到了中兴大明的希望吧。” 朱慈烺补充道,语气中带着几分自豪,“对了,父皇还加封儿臣为威武大将军,让儿臣统领全国兵马,无论是京营、边军,还是地方驻军,都归儿臣调遣,而且允许儿臣便宜行事,不用事事向朝廷禀报。”
“太好了!” 张嫣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得再次一把抱住朱慈烺,在他的小脸上亲了一口,随后又警惕地看了看门外,压低声音,做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眼神中带着一丝狠厉:“以后再有人敢对你不利,不管是文官还是勋贵,不用跟他们废话,也不用跟你父皇请示 —— 晚上悄悄派人去,直接解决掉,省得他们日后再兴风作浪!”
朱慈烺刚喝了一口糖水,被张嫣这话吓得差点呛到,咳嗽了好几声才缓过来。他没想到,这位平日里看似温婉淡然的皇伯母,竟然还会鼓励他搞暗杀,看来当年与魏忠贤的争斗,确实让她明白了 “斩草除根” 的道理。不过他也明白,张嫣这都是为了他好 —— 在这波谲云诡谲的宫廷与朝堂中,心慈手软只会让自己陷入险境,唯有以狠对狠,才能站稳脚跟。
两人又在寝宫中闲聊了许久,从宫廷琐事聊到朝中局势,从东宫卫队的训练聊到建奴的动向,张嫣时不时会给朱慈烺提一些建议,大多是关于如何防范朝堂暗算、如何平衡各方势力的,每一条都切中要害,让朱慈烺受益匪浅。
朱慈烺起身告辞时,从怀中取出一个沉甸甸的锦盒,里面装着一万两黄金,轻轻放在了桌上,语气诚恳地说道:“皇伯母,这是儿臣的一点心意,您留着用。宫中的用度若是不够,或者您想添置些喜欢的东西,就用这些银子,不用跟儿臣客气。”
张嫣本想拒绝 —— 她在宫中无欲无求,金银珠宝对她而言并无太大用处,更何况她的份例虽不算丰厚,却也足够日常开销。可她见朱慈烺眼神真诚,满是孺慕之情,不想扫了他的兴,最终还是含笑收下了,轻轻摸了摸他的头:“好,皇伯母收下了,多谢皇儿的孝心。你放心,皇伯母会好好保重身体,等着看你平定流寇、剿灭建奴,看着大明重现往日的辉煌。”
朱慈烺回到钟粹宫时,岳洋已经等候在殿内。此时,李若链、高文采等人还在忙着抄查朱纯臣、朱国弼等人家产,清点财物,尚未归来。
见到岳洋,朱慈烺第一时间便问起了刺客审讯的情况,语气严肃:“刺客那边都交代了些什么?有没有供出背后还有哪些人参与?依我看,朱纯臣和朱志洲两个人,胆子还没这么大,敢公然行刺太子,背后肯定还有其他勋贵或官员支持,说不定还有文官在暗中挑拨。”
岳洋躬身回道:“回殿下,属下也觉得此事另有隐情,所以特意加大了审讯力度。可那些刺客实在不堪一击 —— 您之前在德胜门用巨锤教训他们时,虽然手下留情,却也让他们受了重伤,有几个甚至内脏都受了损伤。属下还没来得及问出更多线索,他们就已经先后咽气了,只来得及确认主谋是朱纯臣和朱志洲。”
朱慈烺无奈地摇了摇头,有些哭笑不得:“这些刺客也太没用了,我不过是轻轻一锤而已,竟然就扛不住了。罢了,此事也不急,反正朱纯臣和朱志洲已经伏法,那些藏在背后的人,早晚都会露出马脚。等李若链把情报组织组建完成,派人盯着那些有嫌疑的勋贵和文官,他们一个都跑不掉。”
见朱慈烺没有怪罪自己办事不力,岳洋心中感激,连忙说道:“谢殿谅!属下定会督促李若链尽快组建情报组织,早日查清此事的幕后黑手!”
就在这时,朱慈烺的肚子突然 “咕噜” 叫了一声,声音在安静的殿内格外清晰。他尴尬地摸了摸肚子,脸上露出一丝不好意思的笑容 —— 忙碌了大半天,从德胜门凯旋,到乾清宫见崇祯,再到坤宁宫、慈宁宫探望亲人,他早已饥肠辘辘,连中午饭都没顾上吃。
御膳房的饭菜虽然精致可口,却少了几分民间的烟火气,吃多了难免觉得乏味。他突然想吃些民间的吃食,比如酱肘子、卤牛肉,再配上一壶好酒,便对岳洋说道:“岳洋,你立刻派人去通知勇卫营参将黄德功、孙应元,神枢营的张世泽,还有东宫卫队把总以上的将士,让他们半个时辰后,前往钟鼓楼大街的‘君再来’酒楼聚餐,就说是我请客,让大家都务必到场。另外,你告诉周遇吉,让他给东宫卫队的普通将士们加餐,多准备些肉和酒,让大家痛痛快快地吃一顿、喝一顿 —— 酒可以喝,但不能喝得酩酊大醉,以免误事,影响军纪。安排好这些事情之后,你也直接去酒楼等着,不用再回钟粹宫了。”
“属下遵命!” 岳洋领命后,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转身快步出宫,安排人手去通知相关人员。
自出城征讨建奴以来,东宫卫队的将士们一直在山沟里钻来钻去,风餐露宿,吃的都是干粮和冷水,直到进入昌平城后,饮食才勉强恢复正常。而且朱慈烺一直禁止他们在战时饮酒,担心影响战斗力。如今大胜归来,彻底击退了建奴,也该让大家好好放松一下,犒劳犒劳他们这些日子的辛苦。
岳洋走后,朱慈烺让春香、秋月给自己换上了一套普通的青色便衣 —— 那是用细棉布缝制的,质地柔软,穿着舒适,不像龙袍或太子常服那样束缚。他又让胡宝也换了一身寻常的灰色布衣,两人打扮成富家公子与随从的模样,为了不引人注目,还特意戴上了一顶帽子,遮住了朱慈烺标志性的发髻。一切准备就绪后,两人悄悄从钟粹宫的侧门溜了出去,朝着钟鼓楼大街走去。
刚走到 “君再来” 酒楼门口,朱慈烺便愣住了 —— 只见酒楼门口车水马龙,停放着不少马车和轿子,大多是寻常百姓的代步工具;店内更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从门口便能看到里面座无虚席,连过道上都加了几张桌子,坐满了食客,伙计们忙碌地穿梭其间,高声吆喝着,声音此起彼伏,充满了烟火气。
胡宝也有些惊讶,他下意识地压低声音,对朱慈烺说道:“小爷,前一段时间咱们路过这里时,酒楼里还没几个客人,冷冷清清的,怎么今天这么热闹?难道是因为咱们打了胜仗,老百姓都高兴,特意来这里吃饭庆祝?”
朱慈烺仔细看了看酒楼的门面,发现酒楼的招牌比之前更鲜亮了,显然是重新漆过;门口还挂着一个新的幌子,上面写着 “新添江南小菜,特聘苏杭名厨” 的字样。他淡淡一笑,心中便有了答案:“看来这酒楼的掌柜是个会做生意的人,知道引进新的菜式,吸引客人。如今建奴被击退,京师的百姓也松了口气,自然愿意出来吃饭消遣,酒楼的生意也就越来越好了。”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笑着对胡宝说道:“等过些日子,局势再稳定些,我让人把秦淮八艳请两个来这里弹曲助兴,再让掌柜推出些新的特色菜。到时候,这酒楼的生意肯定会更红火,说不定还要排队才能有位子呢!”
胡宝听得眼睛一亮,连忙说道:“那太好了!小爷,到时候咱们也来这里吃饭,听听秦淮八艳的曲子,肯定很有意思!”
朱慈烺笑着点了点头,带着胡宝,拨开人群,朝着酒楼内走去 —— 他已经迫不及待想尝尝这里的民间美食,更想和那些出生入死的将士们,好好喝一杯,庆祝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
(http://www.220book.com/book/X1K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