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6章 老琴键上的铿锵旋律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时光折痕里的双向救赎 http://www.220book.com/book/X2OA/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时光折痕里的双向救赎》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军区大院的秋风带着火药味。李欣趴在沙坑边埋"地雷"时,爷爷的拐杖声从梧桐道那头传来,每一下都像敲在她的肩胛骨上。胖墩捅了捅她的胳膊:"完了,你爷爷又来抓壮丁了。"

果然,爷爷的拐杖尖戳在她沾满沙子的迷彩裤上:"跟我回家练琴。"周围的孩子哄笑起来,李欣慢慢站起来,拍了拍裤子上的沙粒。她看见爷爷鬓角的白发比三天前又多了些,握着拐杖的手青筋凸起。

三天前她弹《义勇军进行曲》震碎了爷爷的老花镜。自那以后,每天晚饭前的钢琴课成了全院的笑柄。胖墩他们编了顺口溜:"李鑫弹琴像放炮,震得玻璃哗啦啦。"可只有她自己知道,昨晚趁爷爷睡熟,她偷偷在琴房练到半夜,指尖磨出了薄茧。

客厅的旧钢琴在暮色里泛着幽光。爷爷把新谱子拍在琴盖上,是《黄河大合唱》的选段。"今天弹这首,"他坐在藤椅上,点燃一袋旱烟,"弹不好就别吃饭。"烟雾缭绕中,李欣看见他放在膝头的手,指节上留着战争年代的伤疤。

她深吸一口气,指尖落下。第一个音符响起时,窗外的蝉鸣突然停了。不再是三天前的生涩敲打,而是带着水汽的奔腾。她想起前世和李鑫在国家大剧院听的那场演奏会,想起指挥家说《黄河》里藏着中国人的骨头。现在,她要用这双属于李鑫的、短粗有力的手,把这些骨头敲出来。

当"风在吼,马在叫"的旋律从琴键上炸开时,爷爷夹着旱烟的手僵住了。烟灰簌簌落在军绿色的裤腿上,他却浑然不觉。李欣闭上眼睛,眼前浮现出黄河壶口的瀑布,水流撞击岩石的轰鸣仿佛就在耳边。她的手指在琴键上狂奔,像战士冲锋陷阵,每个重音都砸在节拍点上,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一曲终了,琴房里只剩下爷爷粗重的呼吸声。李欣的手还停在琴键上,指尖微微发颤。窗外不知何时聚了一群人,胖墩他们扒在窗台上,眼睛瞪得像铜铃。

爷爷慢慢站起身,走到钢琴前。他没有看李欣,而是盯着琴键上那道陈年的划痕——那是他1948年在辽沈战役时,用刺刀鞘砸出来的。"你这琴......跟谁学的?"他的声音有些沙哑。

李欣低着头,看着自己沾满薄茧的手指:"没人教,就是觉得......该这么弹。"她不能说,这是她作为李欣,听了二十年古典乐刻在骨子里的本能;也不能说,昨晚她偷偷翻了爷爷的旧相册,看见他年轻时在文工团拉手风琴的照片。

爷爷沉默了很久,久到李欣以为他睡着了。然后,他突然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里面是两块用油布裹着的琴键皮。"这是1953年修琴时剩下的,"他把琴键皮放在李欣手心里,粗糙的掌心蹭过她的指腹,"你爸当年学琴,弹断了三根手指都没学会《黄河》。"

李欣猛地抬头,看见爷爷眼里有光在闪动。那不是平时的锐利,而是一种她从未见过的、混杂着欣慰与怀念的温柔。

"以后每天晚饭后练一个小时,"爷爷转身走向厨房,拐杖声比来时轻了些,"让你妈给你炖点大骨汤,补补手劲。"

窗外的孩子们爆发出欢呼,胖墩使劲拍着窗户:"李鑫牛逼!爷爷同意啦!"李欣笑了起来,手心的琴键皮还带着爷爷的体温。她想起刚才弹琴时,似乎感觉到琴身里有什么东西在共鸣,像无数沉睡的军魂在音符里苏醒。

那天晚上,爷爷破例让她坐在主位吃饭,还往她碗里夹了块最大的排骨。饭桌上,妈妈笑着说:"小鑫现在弹琴可像样了,昨天张阿姨还问我跟谁请的老师呢。"爷爷哼了一声,却给她递过一碗热汤:"别骄傲,下个月大院联欢,你给大家弹个《东方红》。"

李欣用力点头,嘴里的排骨差点掉出来。她看见爷爷嘴角偷偷上扬的弧度,突然觉得,这具属于李鑫的身体,好像也没那么难适应了。至少,她能用这双手,弹出让爷爷骄傲的曲子。

饭后练琴时,她发现琴凳底下多了本泛黄的乐谱,封皮上用钢笔写着"志愿军文工团专用"。翻开第一页,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手风琴谱,旁边还有几行小字,像是爷爷年轻时的笔记。

李欣的手指轻轻拂过乐谱上的折痕,仿佛触到了一段尘封的岁月。她坐下,深吸一口气,指尖落在琴键上。这一次,不再是生涩的敲打,也不是激昂的冲锋,而是一种带着温度的、沉稳的旋律,像老槐树的年轮,一圈圈在琴房里晕开。

爷爷端着茶杯站在门口,听了很久很久。首到一曲终了,他才轻轻说:"嗯,有点你爷爷当年的意思了。"

月光透过窗户,洒在旧钢琴上,也洒在李欣的肩上。她看着琴键上那道刺刀划出的痕迹,突然明白,这架钢琴里藏着的,不仅是音符,更是一个军人的青春和荣耀。而她,一个来自未来的灵魂,有幸能用这双手,让这些荣耀在琴键上重新响起。

她笑了笑,重新抬起手指,这一次,弹的是《茉莉花》。轻柔的旋律里,既有江南水乡的温婉,也有军人骨子里的坚韧。或许,这就是她和这具身体,最好的融合方式。

军区大院的夜色浸着初秋的凉,李欣坐在琴凳上,指尖悬在泛黄的琴键上方。琴凳底下那本"志愿军文工团专用"乐谱还摊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音符旁,爷爷年轻时的钢笔字迹己有些模糊。她着掌心的琴键皮,油布裹着的边角还带着爷爷身上的旱烟味,这是白天爷爷塞给她的,说能补好琴键上的旧裂痕。

"坐首!手腕别塌!"爷爷的声音从门口传来,他端着搪瓷杯站在阴影里,杯沿的茶渍圈像圈年轮。李欣赶紧调整姿势,后背绷得像拉满的弓弦。下午练《黄河》时磨出的薄茧蹭过琴键,轻微的刺痛让她想起胖墩们的顺口溜,却也莫名生出股韧劲——爷爷说这架钢琴是1948年从战场上带回来的,琴身里藏着军魂,弹它就得有股子硬气。

她深吸一口气,指尖落下。《茉莉花》的前奏响起时,窗外的梧桐叶沙沙作响。这首被誉为"中国第二国歌"的曲子,本应带着江南水乡的温婉,可经她的手弹出,第一个音符就透着股斩钉截铁的力道。她想起白天胖墩教的窍门,借着手臂的重量往下按琴键,让音符像小炮弹似的蹦出来,全然不像李鑫记忆里那种轻柔的弹奏模样。

手指在黑白键上挪动,偶尔会错音,她便立刻重来,指节因用力而泛白。这双手本是握惯了爬树的粗枝、玩沙的铲子,此刻却要驾驭细腻的旋律,就像让战士拿起绣花针。可当"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的旋律渐起,她忽然想起爷爷相册里文工团的老照片,想起那些在战火中用音乐鼓劲的前辈,指尖的动作竟慢慢稳了下来。

她的身体不自觉地随着节奏微晃,肩膀随着重音轻轻颤动,这是全身心投入时的自然律动。月光透过窗棂洒在琴键上,照亮了那道刺刀划出的旧痕,音符落在上面,仿佛在与过往的岁月对话。她忽然懂了爷爷说的"琴里有骨头"——这旋律里藏着的不只是惜花的柔情,更有中国人以柔克刚的骨气。

一曲终了,余音在客厅里绕了两圈,与远处沈府方向飘来的琴音遥遥相撞。李欣侧耳细听,那隐约的旋律也是《茉莉花》,带着李欣原本的温婉,像春风拂过水面。她忍不住笑了,指尖在琴键上轻轻敲出几个连贯的音符,像是在回应。

"还行。"爷爷的声音打破了寂静,他走到钢琴前,用粗糙的手指点了点琴键,"比你爸当年强,他弹这曲儿像捏着棉花。"搪瓷杯放在琴盖上,发出清脆的碰撞声。李欣看着爷爷鬓角的白发,突然发现他眼角的皱纹里藏着笑意,就像这架老钢琴,虽满是沧桑,却在音符里重新焕发了生机。

她重新抬手,指尖再次落下。这一次,《茉莉花》的旋律里多了些层次,强音处依旧铿锵如军鼓,弱音时却也能流出几分温柔。晚风从窗户钻进来,掀动乐谱的页码,她仿佛看见两个错位的灵魂在夜色里相拥,一个在军区大院的老钢琴前,一个在沈府的琉璃灯下,用同一首曲子诉说着彼此的牵挂。

琴音漫过院墙,与远处的旋律交织在一起,在秋夜里荡开一圈圈涟漪。李欣知道,这曲《茉莉花》弹得不算完美,却弹进了爷爷的心里,也弹给了远方的李鑫听。就像他们此刻的人生,虽错乱却在彼此的支撑下,慢慢奏出了和谐的乐章。



    (http://www.220book.com/book/X2O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时光折痕里的双向救赎 http://www.220book.com/book/X2OA/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