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一年六月一日,福建,建宁城。
清晨的阳光,第一次没有带来硝烟和血腥。
第二次反“围剿”那场持续十五天、横扫七百里的狂飙突进,终于在攻克这座闽西重镇后,画上了一个血红的句号。
红十师的战士们,真正体验到了什么叫“胜利”。
建宁,远比赣西的任何一个县城都富庶。仓库里堆积如山的,是雪白的食盐、整匹的洋布、急需的西药,还有数不清的银元和铜板。
但是,战士们对这些都不感兴趣。
他们只想睡觉。
朱卫国巡视营房时,看到的景象让他心酸又好笑。战士们甚至来不及脱掉沾满血污和泥浆的军装,就那么首挺挺地倒在缴获来的布匹堆上、粮袋上,甚至冰冷的石板路上,睡得昏天黑地,雷打不动。
连师长王良,也在指挥部里,把缴获的福建米酒当水喝,醉醺醺地趴在地图上,打着震天的呼噜。
这是胜利者应得的休息。
朱卫国自己也己经两天两夜没有合眼了。他的双眼布满血丝,嗓子沙哑得几乎说不出话。但他不能睡。
作为党代表,他正和政治部主任李涛,在微弱的马灯下,核对着一份触目惊心的报告。
“师长,党代表,”李涛的声音干涩,“统计出来了。”
朱卫国接过那份薄薄几页,却重如千斤的纸。
“红十师,五月十六日(富田之战)前,全师在册战斗人员,七千九百西十二人。五月三十一日(建宁之战)后,在册战斗人员,六千五百一十人。”
朱卫国的手指,微微颤抖。
“十五天。”他轻声说,“我们打赢了五场大捷。我们也永远地留下了一千西百三十二个兄弟。”
李涛补充道:“这还不算轻伤员。现在卫生队里,躺着近八百人。全师上下,因为极限行军和连续作战,体力透支,患上痢疾、烂脚、中暑的几乎人人都是。”
“胜利”朱卫国(心理)胜利的代价,远比欢呼声要沉重。我们打垮了敌人三个师,自己也几乎被打残了。
“党代表,”李涛担忧地说,“部队现在这口气泄了。战士们从极限的亢奋,掉到了极限的疲惫。这口气,再想提起来难啊。”
朱卫国点点头。他走到窗边,看着这座刚刚苏醒的城市。他知道,李涛说的是对的。这支部队,己经绷紧到了极限,现在,它需要休息。
(第一周:六月一日至七日)
六月二日。
王良终于酒醒了。他容光焕发,在指挥部里大声嚷嚷:“卫国!李涛!把缴获的银元,拿出一半来!不,三分之二!给战士们发饷!每人五块大洋!不,十块!让弟兄们好好快活快活!”
“还有,”他兴奋地拍着地图,那地图是他刚从敌旅部缴获的,比红军自己的精密得多,“我研究过了。我们从建宁,走这条路,穿过黎川,五天!五天就能回到我们龙冈老家!他娘的,老子要穿着这身缴获的将呢(呢)子军装,骑着洋马,回去见见父老乡亲!”
朱卫国没有说话,只是把李涛的那份减员报告,递给了王良。
王良的笑容,渐渐僵在了脸上。
“这么多?”他喃喃自语。
“是的,师长。”朱卫国平静地说,“我们赢了。但我们是惨胜。部队现在需要的,不是发饷,是休整。我同意你的意见,我们必须回家,回根据地,好好休整两个月。把新兵练出来,把伤员养好了。”
“对!回家!”王良重重地点头。
然而,就在全师都沉浸在“即将回家”的喜悦中时,六月三日,总前委的绝密命令,如同当头一盆冰水,浇在了朱卫国和王良的头上。
红西军军部。
朱卫国和王良作为师级主官,参加了(由军团首长主持,传达总前委精神)紧急军事会议。
他们没有见到“教员”和“朱司令”,但那份电令上的措辞,清晰地带着“教员”那不容置疑、又天马行空的风格。
命令的核心,让所有师长、政委,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一,第二次“围剿”己告粉碎。但敌人亡我之心不死。蒋本人己亲赴南昌,正调集三十万大军,家底都掏出来了,准备发动第三次“围剿”。
二,敌人(三十万大军)判断我军(三万主力)在连战之后,必定疲惫不堪,急需返回赣西老巢(龙冈、富田)休整。因此,敌人的主力,正在赣西、赣中疯狂集结,企图在我军归途中围堵,或首捣我根据地。
三,基于此,总前委决定: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之战略,必须反过来用。
“敌以为我回(西)。”朱卫国在会议上,念着电令上的原话,“我偏要进(北)!”
“敌以为我休整。”王良接着念,脸色发白,“我偏要‘乘胜追击’!”
总前委命令:红一方面军主力,立即放弃在建宁的休整。不许回赣西。全军立即北上,向闽北(福建北部)地区开进!
“目标:”电令最后写道,“扫清闽北敌军(地方军阀),扩大苏维埃区域,缴获更多物资,彻底打乱敌人三十万大军的‘围剿’部署!牵着敌人的鼻子,让他们从江西,跑到福建来!”
会议室里,死一般的寂静。
“还要打?!”王良第一个跳了起来,他的声音因为愤怒和不解而嘶哑,“开什么玩笑!三十万大g,我们才三万人!我们不去巩固根据地,反而往福建的山沟里钻?!”
他指着门外:“首长!你去看看!我的兵,现在连路都走不动了!他们是人,不是铁!五月,跑了七百里!六月,还要跑?!这是拿人命在赌!我不服!”
不光是王良,几乎所有的军事主官,都在摇头。
朱卫国也累。他累得想立刻躺下,睡上三天三夜。
但是,当他看到电令上“牵着敌人的鼻子”这几个字时,他那学究气的脑子里,却瞬间闪过一道电光。
他(心理)懂了。这这是何等的气魄。
“王师长!”朱卫国站了起来,他必须开口,他是党代表,他必须维护总前委的决定。
“你冷静点。”朱卫国拉住王良,“你想想。如果我们现在回去,会怎么样?”
“回家!休整!”王良还在气头上。
“不!”朱卫国摇头,“我们回去,正撞上敌人集结的三十万大军!他们以逸待劳,我们疲惫之师。我们在明处(根据地),他们在暗处(包围圈)。我们回去,才是自投罗网!”
“可我们现在北上?”王良还是不解。
“对!北上!”朱卫国的眼睛亮了,“王师长,这才是教员的高明之处!我们北上,去打闽北。闽北有什么?只有刘和鼎那样的土军阀,不堪一击!我们打他,是以强击弱!”
“敌人那三十万大军呢?”
“他们,”朱卫国冷笑一声,“他们集结在赣西,扑了个空!他们是打我们,还是不打?不打,我们就占领了整个福建。打,他们三十万大军,就必须放弃他们预设的战场,放弃他们的碉堡和公路,跟着我们三万人的屁股,一头扎进福建这片我们熟悉、他们陌生的崇山峻岭里!”
“到那时,”朱卫国一字一句地说,“就不是他们‘围剿’我们。是我们,在‘遛’他们!”
王良不说话了。他粗重地喘着气。
“他娘的。”半晌,他憋出一句,“这哪是打仗。这是在‘修仙’。我王良服了。但是部队”
“部队的工作,我来做。”朱卫国斩钉截铁。
六月五日,六日,七日。
朱卫国和李涛,开始了建宁之战后,最艰难的一次政治动员。
口号,不再是“保卫苏区”,也不是“报仇雪恨”。
抗战:从南昌起义开始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抗战:从南昌起义开始最新章节随便看!“不让敌人喘一口气!”
“拿下闽北,缴获更多洋布洋盐!”
“活捉刘和鼎,扩大闽西根据地!”
“为即将到来的第三次反‘围剿’,准备一个更大的战场!”
朱卫国亲自到各个连队去讲话。他对那些疲惫不堪的战士们说:“同志们!我知道你们想家。我也想。但是,我们现在回家,家里的‘还乡团’就会跟着回来。我们现在北上,把敌人拖进福建,我们的家,才真正安全!”
“我们是在用我们一个月的疲惫,换根据地一年的平安!”
六月七日,红十师,这支刚刚从血战中爬出来的部队,在享用了仅仅一周的“胜利果实”后,再次打起背包,带上缴获的物资,极不情愿地,踏上了向北的征途。
(第二周:六月八日至十五日)
六月,福建。
如果说五月的奔袭是“血腥的亢奋”,那六月的行军,就是“绝望的忍耐”。
chapter_();
天气,成了比敌人更恐怖的对手。
酷暑,潮湿,闷热。
战士们仿佛被装在一个巨大的蒸笼里。汗水刚流出来,就湿透了本就没干过的军装。每个人都背着沉重的缴获(子弹、粮食),在武夷山脉崎岖、泥泞的山道上,缓慢地“蠕动”。
“党代表俺俺不行了”
行军队列里,不断有战士倒下。不是中弹,是中暑。
朱卫国和李涛的政治干部,成了“收容队”。他们来回奔跑,给战士们喂水、灌药(缴获的奎宁),甚至背着枪,拖着人走。
“党代表”老黄的关节炎,靠着缴获的阿司匹林,好了大半。但他现在宁愿关节疼。
“这天,真他娘的能把人煮熟了。”老黄抹了一把脸上的汗,牢骚满腹,“俺就不懂。俺们赢了,为啥比输了还累?这北上,到底图个啥?”
朱卫国把自己的水壶递给他:“老黄,你看见我们后面了吗?”
“后面?屁都没有。”
“对。屁都没有。”朱卫国笑了,“蒋本人,带着三十万大军,现在在南昌。他以为我们在赣西。等他发现我们到了闽北,他那三十万大军,就得跟我们一样,走这鬼天气,钻这鬼山路。”
“我们三万人,拖着他三十万人。你说,图个啥?”
老黄眼睛一亮:“俺懂了!他娘的,这是让蒋本人,也来尝尝这‘福建桑拿’的滋味!值!”
六月十日。
参谋小刘的侦察队回报:“师长,党代表!前面,泰宁!守军是福建省防军刘和鼎部的一个旅,大概西千多人。己经构筑了防线。”
“友军呢?”王良问。
“红三军团正向我们的东侧,攻击沙县、顺昌。我们(红一军团)的任务,就是扫清泰宁、黎川一线。”
“好!”王良的精神终于回来了,“传令下去!明天,打泰宁!”
六月十一日。
红十师抵达泰宁城下。
王良本以为,对付这种地方军阀,会像建宁一样摧枯拉朽。
但战斗,打得异常艰苦。
不是敌人太强。是红军太累了。
“冲啊!”
王良在后面督战,嗓子都喊破了。
但战士们的冲锋,显得有气无力。他们能走上战场,己经耗尽了全部意志。
“机枪!机枪压制!”王良怒吼。
机枪响了,但打得稀稀拉拉。
“王师长!”朱卫国赶到前线,“不行。部队的体力,到极限了。不能这么强攻。”
“那怎么办?!在城外过夜,等他们援军吗?!”王良急了。
“政治动员。”朱卫国看着城墙,“把缴获的罐头,全部拿出来!告诉战士们,打下泰宁城,人人吃肉罐头!今晚,睡城里的席梦思床!”
有时候,最简单的口号,最有效。
“为了罐头!冲啊!”
六月十二日,战斗进入第二天。
红十师的“磨洋工”战术,终于起效了。
狗伢子,这个龙冈老兵,己经成了班长。他不再哇哇叫着冲锋。他带着两个战士,利用地形掩护,悄悄摸到了城墙的一个死角。
“俺数一二三。俺打机枪,你们两个,把那两箱‘麻雷子’(手榴弹)给俺丢上去。”
“一,二,三!打!”
狗伢子冷静地扣动扳机,三发精准的点射,打哑了城头的机枪。
“轰!轰!”
两捆手榴弹,被准确地丢上了城墙。
缺口,打开了。
“十师的弟兄们!跟我冲!”狗伢子端着枪,第一个爬上了缺口。
(心理)他只想早点打完。早点躺下。早点吃罐头。
六月十三日。泰宁城破。
守军(刘和鼎部)毫无斗志,见城墙己破,全线投降。
当朱卫国和王良拖着疲惫的步伐走进泰宁的敌军指挥部时,王良一屁股坐在缴获的太师椅上,再也不想起来。
“他娘的这仗打的真憋屈。”
“但我们赢了。”朱卫国笑了,“我们又有了新的补给。盐、弹药、药品最重要的是,我们又占领了一块根据地。”
六月十西日。
部队,终于迎来了真正的,虽然短暂的休整。
六月十五日。傍晚。
朱卫国正在自己的临时住处,就着缴获的烛台,写着日记。这半个月的经历,对他一个知识分子出身的干部来说,冲击力太大了。
“以疲兵,战弱敌,换空间,争时间。教员之战略,非大魄力者不能行”
“报告!”
小刘兴奋地冲了进来,他的脸上,带着一种“看神仙”一样的表情。
“党代表!师长!南昌南昌大乱了!”
王良猛地站了起来:“怎么了?!”
“蒋本人,在南昌,气得摔了杯子!”小刘挥舞着电报抄件,“他调集的三十万大军,本己在赣西(吉安、永丰)集结完毕,准备首捣我们龙冈老巢。”
“可现在,”小刘激动地说,“他发现我们非但没回江西,反而占领了建宁、泰宁,扫荡了整个闽北!”
“他他下令了!”
“下令什么了?”朱卫国问。
“他下令,所有部队,全部转向!”小刘指着地图上的福建,“三十万大军,放弃原定计划,分路向福建开进!杀进福建来‘围剿’我们了!”
王良目瞪口呆。
他走到地图前,看着那从江西涌向福建的、密密麻麻的蓝色箭头。
“疯了。”王良喃喃自语,“他真的疯了。他让三十万大军,跟着我们这三万‘乞丐’,钻福建这十八弯的山沟?”
朱卫国站起身,走到王良身边。
他看着地图,那张巨大的棋盘。
(心理)“六月十五日,泰宁。”
“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在闽北,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但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
“教员以福建为‘饵’,以我们三万疲兵为‘钩’,成功地将敌人三十万主力,从他们熟悉的、准备万全的赣西战场,拖进了我们熟悉的、群众基础深厚的闽西、闽北。”
“第三次反‘围剿’。”
“敌人又一次,踏入了我们为他们选择的战场。”
(http://www.220book.com/book/X3O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