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缮过后的老宅迎来了第一个冬日。初雪来得格外早,细碎的雪花在晨曦中静静飘落,为青瓦铺上一层薄薄的白纱。柳风如常在灶间生火,却发现柴房里的干柴所剩无几。
"该准备过冬的柴火了。"他望着窗外纷飞的雪花,喃喃自语。
消息照例不胫而走。午后,张师傅第一个扛着斧头来了:"柳先生,后山的枯枝正好砍来烧火,我带了几个徒弟,保准一天就备足一冬的柴火。"
接着是陈师傅,他领着泥瓦班的学徒,还推来了运柴的板车:"修房子我们在行,砍柴也不含糊。"
最让人意外的是李慕白,他居然带着一帮学生,个个手持柴刀,虽然动作生疏,但热情高涨:"读书人也要知稼穑之艰,今日正好让学生们历练历练。"
众人齐聚院中,呵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缭绕。柳风为大家准备了厚厚的棉手套和热腾腾的姜茶,又仔细检查了每件工具,确保安全。
"砍柴看似简单,其中也有学问。"张师傅一边磨斧头一边说,"要顺着木纹劈,找对纹理,事半功倍。这跟柳先生常说的'顺势而为'是一个道理。"
后山的松林在雪中静默伫立,枯枝在积雪重压下发出吱呀的声响。张师傅先做示范,选了一棵枯死的松树,观察片刻,找准纹理,一斧下去,木头应声而裂。
"妙啊!"李慕白赞叹,"这找纹理的功夫,跟我们做学问要找对思路,竟是相通的。"
学生们跃跃欲试,但在实际操作中却状况百出。有人使蛮力,震得虎口发麻;有人找不准纹理,斧头卡在木头里拔不出来;还有人差点伤到自己。
"莫急,莫急。"张师傅耐心指导,"先观察,再下手。这木头跟人一样,都有自己的性子。"
柳风也在旁点拨:"《庄子》里庖丁解牛的故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要尊重事物的本性,顺势而为。"
渐渐地,学生们掌握了要领。斧起斧落间,枯木应声而裂,发出清脆的响声。林间回荡着劳作的声音,与鸟鸣风声交织成和谐的乐章。
陈师傅带着学徒们负责运输,他们将劈好的木柴整齐地码放在板车上,用绳子捆扎结实。"这码柴也有讲究,"陈老师傅一边示范一边说,"要留空隙通风,又要码得稳固。太松容易塌,太紧又不易干。"
一位小学徒好奇地问:"师傅,这跟咱们砌墙是不是一个道理?"
"聪明!"陈师傅赞许地拍拍徒弟的肩膀,"万物一理,都要讲究个恰到好处。"
夕阳西下时,柴房里己经堆满了劈好的木柴,整齐得如同列队的士兵。灶房里,大锅中的热水咕嘟冒着热气,空气中弥漫着松木的清香和饭菜的香味。
晚餐格外丰盛。柳风用新柴烧火,做了几道拿手菜:松枝熏制的腊肉,柴火慢炖的萝卜汤,还有用新米蒸的米饭。众人围坐在一起,疲惫却满足。
"想不到砍柴也有这么多学问。"一个学生揉着发酸的手臂说,"我原以为只要有力气就行。"
李慕白借机教导:"所以古人说'一事通,百事通'。只要用心,处处都是学问。"
张师傅喝了一大口热汤,感慨道:"我当了西十年铁匠,今日才明白,打铁、砍柴、做人,道理都是相通的。都要刚柔并济,都要顺势而为。"
饭后,柳风在院中生起篝火。熊熊火焰跳动着,映照着一张张疲惫而满足的脸。木柴在火中噼啪作响,散发出松脂的香气。
"你们看这火,"柳风用木棍拨动着柴火,"新柴要架在余烬上,既要通风,又要保留火种。太急则火易灭,太缓则火不旺。"
玄明道长不知何时也来了,在火堆旁坐下:"这薪火相传的道理,与我们道门中法脉相传,何其相似。"
柳风点头:"知识、技艺、智慧,都要靠一代代人传承。就像这火,既要添新柴,又要留火种。"
夜色渐深,雪又开始下了。雪花在篝火映照下,如同万千飞舞的银蝶。众人围着火堆,开始分享各自的心得。
陈师傅说起他学艺的经历:"我十二岁拜师,师傅第一年只让我看,不让动手。当时觉得师傅藏私,现在才明白,那是让我先学会观察。"
张师傅接口道:"我学打铁时,师傅总说'千锤百炼,方成利器'。现在想来,不仅是打铁,做人也是如此。"
李慕白则分享教学心得:"教书不是灌输,而是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种。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木柴,要找对方法,才能让他们充分燃烧。"
柳风静静听着,不时往火堆里添柴。火光跳跃,在他脸上投下温暖的光影。
"你们可知道,"他缓缓开口,"黑格尔先生晚年,最常做的事就是坐在这院中看火。他说,火是最生动的辩证法——在毁灭中孕育新生,在变化中保持永恒。"
一个学生好奇地问:"先生,您从黑格尔先生那里传承了什么?"
柳风凝视着跳动的火焰,沉默片刻:"我传承的不是具体的知识,而是一种看世界的方式。就像你们今日学砍柴,真正要学的不是如何挥斧头,而是如何理解事物运行的规律。"
夜深了,篝火渐熄,余烬在雪地中闪着暗红的光。众人陆续离去,院中重归寂静。柳风独自收拾着工具,将斧头柴刀擦拭干净,整齐地放回原处。
雪还在下,老宅在雪夜中静静伫立,如同一个睿智的老人。柴房里,新劈的木柴散发着松香,那是冬日的储备,也是智慧的积淀。
柳风最后检查了一遍灶火,将几根新柴架在余烬上,看着火苗重新燃起。这火光,从黑格尔时代就一首在这老宅中燃烧,历经风雨,从未熄灭。
薪火相传,传的不是火,是光明;不是技艺,是智慧;不是知识,是领悟。在这雪夜里,老宅的灯火依旧温暖,如同永不熄灭的智慧之火,照亮着前来求索的每一个灵魂。
作者“拾光笑”推荐阅读《老宅修仙:苟在禁地当守护》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X5A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