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北方的小年夜,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洒落,将天光山装点成银装素裹的琉璃世界。老宅的屋檐下己经挂起了冰棱,在暮色中闪烁着晶莹的光芒。柳风刚祭过灶神,正在灶间揉面准备包饺子,面团在他手中反复揉捏,发出富有节奏的声响。
窗外风雪呼啸,灶膛里的火光将他的身影投在墙壁上,随着火苗的跳动而摇曳。就在这时,一阵急促而虚弱的叩门声穿透风雪传来,时断时续,仿佛随时会被寒风吞没。
柳风放下手中的面团,擦了擦手,快步走向院门。打开门的刹那,寒风裹挟着雪花扑面而来。只见门外站着一个年轻人,约莫二十出头,浑身覆满白雪,宛如雪人。他双唇冻得发紫,浑身颤抖,怀中却紧紧抱着一个用油布包裹的包袱,仿佛那是世间最珍贵的宝物。
"请、请问是柳先生吗?"年轻人的声音在寒风中支离破碎,"我叫周明,从三百里外的周家庄来。我爷爷...他三天前过世了,临终前让我一定要把这个交给您。"
柳风连忙将人让进屋里,替他拍去身上的积雪,又添了碗热腾腾的饺子汤。周明在灶前暖和了许久,苍白的脸上才恢复了些血色。他小心地解开包袱,里面是一本己经发黄变脆的笔记,封面上用工整的小楷写着《辩证杂录》,墨迹虽己褪色,却依然清晰可辨。
"我爷爷叫周德顺,"周明抚摸着笔记,眼中泛起泪光,"五十年前,他年轻时曾在这宅子里做过帮工。那时黑格尔先生还在世,见他勤奋好学,便常一边干活一边教他识字明理。这本笔记,就是他偷偷记下的黑格尔先生平日说的话。"
柳风郑重地接过笔记,指尖触碰到发脆的纸页时,竟有些微微颤抖。他轻轻翻开第一页,只见上面写着:"道光二十五年春,黑格尔先生于院中扫地时说:扫地如扫心,要去除的不仅是尘埃,还有心中的执念。德顺谨记。"
再翻一页:"修篱笆时,先生说:过刚易折,过柔难立,刚柔并济才是正道。德顺悟:做人亦当如是。"
每一则记录都配着周德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虽然文笔朴素,却透着真诚的领悟。柳风一页页翻看,仿佛穿越时光,看到了那个勤奋好学的年轻帮工,在劳作间隙借着油灯的微光,认真记录着每一句教诲。
"爷爷临终前说,这本笔记在他手里埋没了五十年,是时候物归原主了。"周明哽咽道,"他说黑格尔先生的智慧不该被埋没,求您一定要让这些道理传承下去。我们周家三代都是粗人,我爹不识字,我在镇上开了个小面馆,整日忙于生计,实在愧对爷爷的期望。"
柳风合上笔记,久久不语。灶火噼啪作响,饺子在锅里翻滚,蒸汽氤氲中,他仿佛看到了黑格尔在院中漫步的身影,听到了他与年轻帮工交谈的声音。那些被时光尘封的智慧,如今透过这本泛黄的笔记,重新焕发出生机。
"你爷爷...是个有心人。"柳风终于开口,声音有些沙哑,"这些记录,比很多哲学著作都来得珍贵。你看这一条,"他指着其中一页,"'煮粥时,先生说:急火难出真味,文火慢熬方得精髓。'这看似在说煮粥,实则是在讲求道的态度。"
周明低下头,神情黯然:"可惜我资质愚钝,虽然认得几个字,却参不透其中的深意。如今面馆生意也越来越难做,怕是连爷爷的这点念想都要守不住了。"
正说着,又有人叩门。这次来的是陈师傅,他提着两坛自家酿的米酒,肩头落满了雪:"柳先生,小年夜一个人过太冷清,我带了酒来陪您喝两盅。"见到周明,陈师傅很是惊讶:"这不是周家面馆的小老板吗?作者“拾光笑”推荐阅读《老宅修仙:苟在禁地当守护》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怎么大雪天的跑这儿来了?"
原来周明的面馆就在陈师傅家附近,做的臊子面在镇上小有名气。
"真是巧了。"柳风笑道,"看来缘分这东西,比我们想的还要奇妙。"
三人围坐在灶间,就着热饺子喝酒。几杯温酒下肚,周明渐渐放松下来,说起面馆的生意,说起生活的琐事。他说最近生意很不好,隔壁开了家新面馆,装修气派,价格又低,抢走他不少老主顾。
陈师傅呷了口酒,若有所思:"做生意跟打铁一个道理,要做出自己的特色。你家那祖传的臊子配方,用的可是老法子慢火熬制,那是独一份的味道。"
柳风点头,翻开《辩证杂录》的某一页:"你看,这里记着:'黑格尔先生说:万物各有其性,顺其性则事半而功倍。'《庄子》里也有个故事,说有个匠人会做防手裂的药,有人用百金买下配方献给吴王,靠它打了胜仗。同样的东西,用在不同地方,价值就不同。"
周明若有所悟:"先生的意思是...我该把祖传的手艺发扬光大?"
"不仅要发扬,还要创新。"柳风指着锅里的饺子,"你看这饺子,馅料可以千变万化,但本质还是饺子。你的臊子面也是如此。既要保持传统的精髓,又要顺应时代的变化。"
夜深了,雪还在下,院子里己经积了厚厚一层。陈师傅告辞回家,柳风留周明在客房住下。临睡前,周明犹豫着问:"柳先生,我...我能常来请教吗?虽然我读书不多,但我想把爷爷记下的这些道理,用在面馆经营上。也许这样,才能不负爷爷的期望。"
"当然可以。"柳风微笑,"道理本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你爷爷若知道他的笔迹帮到了你,一定会很欣慰。"
第二天清晨,雪停了。周明早早起床,帮着柳风扫雪做饭。阳光照在雪地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整个院子如同琉璃世界。扫雪时,周明忽然说:"柳先生,我好像明白了一点。扫雪要顺着纹理,就像爷爷笔记里说的'顺势而为'。"
柳风赞许地点头:"你己经入门了。"
临行前,柳风将《辩证杂录》仔细抄录了一份,将抄本送给周明:"原本我留着珍藏,这本抄本你拿去。有空时常看看,对你经营面馆或许有帮助。记住,道理不在书中,而在你如何运用。"
周明郑重地接过抄本,深深鞠了一躬:"谢谢先生。我一定会好好研读,不让爷爷的心血白费。"
送走周明,柳风独自在院中散步。雪后的老宅格外宁静,只有麻雀在雪地上跳跃觅食,留下细碎的爪印。他翻开《辩证杂录》,在晨光中细细品读。这些朴素的记录,比任何高深的理论都更贴近生活的本质。黑格尔的身影仿佛就在眼前,他正在指导年轻帮工修篱笆,一边示范一边讲解。那个叫周德顺的年轻人认真听着,眼里闪着求知的光。
"真理就在日常生活中..."柳风轻声重复着笔记里的一句话,嘴角泛起微笑。
五十年前种下的种子,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霜,终于在今天发了芽。智慧的火种,就这样在寻常人之间传递,如同雪地里的足迹,虽然会被新雪覆盖,但走过的人都知道,路在那里。
柳风回到书房,开始着手整理这本珍贵的笔记。他决定将它编印成册,让更多人看到——真理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它就在扫地修篱、煮粥做饭的寻常日子里,等待着有心人去发现。窗外,又飘起了雪花。这个冬天,因为一本偶然发现的笔记,显得格外温暖。而老宅里的智慧之火,依旧在静静燃烧,照亮着一个又一个前来求索的灵魂。
(http://www.220book.com/book/X5A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