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时节,天光山笼罩在一片新绿之中。老宅院里的梧桐树己经枝繁叶茂,投下斑驳的树影。溪儿三岁了,能跑能跳,能说会道,成了整个院落的开心果。
这日清晨,柳风正在书房整理这些年的手稿。阳光透过窗棂,在书桌上洒下温暖的光斑。溪儿坐在旁边的小凳子上,有模有样地"看"着一本图画书,时不时指着图画问这问那。
"爷爷,为什么水会流啊?"溪儿指着书上溪流的图画问道。
"因为水总是往低处流,这是它的本性。"柳风放下手中的笔,耐心解释。
"那为什么太阳每天都要下山呢?"
"因为要给月亮让路啊。就像溪儿白天玩耍,晚上要休息一样。"
这时,周明推门进来,见到这温馨的一幕,不禁笑了:"柳先生,溪儿这是要当个小哲学家啊。"
柳风招呼周明坐下:"孩子的问题,往往最接近真理的本质。我们大人想得太多,反而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
周明这次来,是告诉柳风一个好消息:他的面馆要在邻镇开分店了。"多亏了您这些年的指点,"周明感激地说,"我把爷爷笔记里的道理用在经营上,生意越来越红火。现在很多人都专门来吃'哲理面'呢。"
柳风欣慰地点头:"道理本就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你能学以致用,你爷爷在天之灵一定会很欣慰。"
正说着,李慕白带着几个毕业班的学生来访。这些学生即将赴京赶考,特地来向柳风辞行。
"柳先生,"一个学生恭敬地说,"这些年承蒙教诲,我们才明白读书不是为了功名,而是为了明理。"
柳风让溪儿给各位哥哥行礼,然后对学生们说:"功名如浮云,智慧才是永恒的财富。无论你们将来身在何处,都要记住:真理不在书本里,而在生活中。"
另一个学生问道:"先生,我们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再聆听您的教诲。"
柳风微微一笑,从书架上取下一叠手稿:"这是我这些年来整理的教育心得,取名《启蒙录》。你们各拿一本去,闲暇时翻看,或许能有所启发。"
学生们如获至宝,郑重地接过手稿。李慕白感慨道:"柳先生这是要把智慧的种子播撒到更远的地方啊。"
午后,陈师傅和张师傅结伴而来。陈师傅给溪儿带来了新做的识字积木,每块积木上都刻着字,可以拼成句子。张师傅则打了一套小巧的文具,包括砚台、笔架和镇纸。
"溪儿该正式开蒙了。"陈师傅疼爱地看着正在玩积木的孩子,"这些积木,我特意用了香樟木,能防虫,还有清香。"
柳风感动地说:"有你们这样关心,是溪儿的福气。"
张师傅摆摆手:"我们这些老家伙,能做的也就这些了。倒是柳先生您,把这些年的智慧都传授给了我们,让我们这些粗人也懂得了不少道理。"
正说着,玄明道长也飘然而至。他送给溪儿一串沉香木念珠,每颗珠子上都刻着一个字,连起来是"道法自然"。
"孩子虽小,也要早早接触大道。"玄明道长慈祥地说。
夕阳西下时,众人都聚在院中。柳风抱着溪儿,对大家说:"这些年来,承蒙各位关照。看着溪儿一天天长大,看着各位都有所成就,我深感欣慰。"
他顿了顿,继续说:"黑格尔先生曾经说过,智慧的意义不在于独占,而在于分享。这些年来,我把自己所学所悟都记录了下来,现在该是让它们去更远地方的时候了。"
周明问道:"柳先生是要出远门吗?"
柳风摇头:"我年纪大了,就想守着这老宅。但智慧应该传播出去。我准备把《辩证杂录》《启蒙录》和其他手稿都刊印成书,让更多人能看到。"
李慕白立即说:"这事交给我来办。我在省城认识几个书商,一定能办好。"
陈师傅也道:"刊印的费用,我们大家一起来凑。"
张师傅接着说:"对!这是功德无量的事,我们都该出力。"
看着大家热心的样子,柳风眼中泛起泪光。他想起黑格尔笔记中的一句话:"真理如溪流,终将汇入大海。"
夜幕降临,众人告辞离去。柳风独自在院中漫步,月光如水,洒在青石板上。溪儿己经睡了,院里静悄悄的,只有蟋蟀在草丛中鸣叫。
他走到黑格尔雕像前,轻声道:"先生,您的心血不会白费。这些智慧,会通过更多的人传承下去。"
雕像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安详,仿佛在微笑。
第二天开始,刊印书籍的事情就紧锣密鼓地展开了。李慕白负责联系书商,周明负责募集资金,陈师傅和张师傅负责监督印刷质量,连玄明道长都主动要求为书籍作序。
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人知道了老宅和柳风的故事。不少读书人专程前来拜访,想要一睹那些珍贵的手稿。柳风来者不拒,总是耐心地接待每一位访客。
有一天,一个年轻的秀才问:"柳先生,您把这些智慧都公之于众,不怕别人超过您吗?"
柳风笑了:"智慧如灯火,点亮越多,世界越亮。若是人人都能明白这些道理,这世间该有多美好。"
三个月后,第一批书籍终于刊印完成。这套《天光山智慧丛书》包括《辩证杂录》《启蒙录》《日用之道》等五本,装帧朴素,但内容珍贵。
新书发布的那天,老宅里挤满了人。有附近的乡邻,有远道而来的读书人,还有周明面馆的老主顾。大家都想亲眼见证这个重要的时刻。
柳风抱着溪儿,站在黑格尔雕像前,对众人说:"这些书籍,不是我一个人的智慧。其中有黑格尔先生的真知灼见,有周德顺老人的用心记录,有各位朋友的实践心得,还有溪儿给我的启发。"
他顿了顿,声音有些哽咽:"智慧的意义,在于传承。今天,这些智慧就要开始新的旅程了。愿它们能照亮更多人的心灵,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众人报以热烈的掌声。溪儿似乎也感受到了这庄严的氛围,安静地依偎在柳风怀里。
从那天起,老宅成了一个小小的智慧传播中心。每天都有来访者,有的是来求教,有的是来分享自己的感悟。柳风总是热情接待,耐心交流。
有趣的是,很多来访者在受到启发后,都会把自己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再分享给其他人。智慧就这样如涟漪般扩散开来,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
深秋的一个黄昏,柳风抱着溪儿在院中看落叶。梧桐叶一片片飘落,铺满了青石板。
"爷爷,叶子为什么要落下来?"溪儿问。
"因为它们要把位置让给新叶子啊。"柳风温柔地说,"就像爷爷要把智慧传给你,传给更多的人。"
溪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小手接住一片飘落的梧桐叶。
夜幕降临,书房里的灯火依旧明亮。柳风在整理新近收到的来信,这些都是读过《天光山智慧丛书》的读者写来的。有人在信中说,书中的道理帮助他解决了生意上的难题;有人说,这些智慧让他的家庭更加和睦;还有一位教书先生说,他正在用书中的方法教育学生,效果很好。
柳风一一回复,分享自己的心得,也向读者们学习他们的实践经验。在这个过程中,他感到智慧真的活了起来,在不同的地方生根发芽。
夜深了,柳风吹熄灯火,却见月光满室。黑格尔雕像在月光中仿佛活了过来,那个睿智的老人似乎在说:"做得好,我的孩子。智慧的薪火,就要这样永远传递下去。"
窗外,万籁俱寂,唯有天光山永恒的呼吸,伴随着这智慧之火的跳动,首到永远。
(http://www.220book.com/book/X5A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