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6章:村里的“年货节”,家人的陪伴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正月里的反转:我的落魄妹妹是 http://www.220book.com/book/X7C7/ 章节无错乱精修!
 

清晨的雾还没散尽,村头的老槐树下就传来了此起彼伏的吆喝声。苏晴被这热闹的动静吵醒时,窗外的天刚泛出鱼肚白,檐角的冰棱在微光里闪着剔透的光,像一串串冻住的星星。

“晴晴,快起!”嫂子林秀的声音隔着门传来,带着抑制不住的雀跃,“年货节今儿开集,你哥说要带你去吃糖画!”

苏晴披衣起身,推开窗就撞见乐乐像只小炮弹似的从院外跑进来,棉袄上沾着草屑,小辫子歪在一边,手里举着个红通通的糖葫芦,看见她就使劲挥舞:“姑姑!糖葫芦!奶奶给我买的!”

院子里己经忙活开了。妈妈正往竹篮里装着空布袋,嘴里念叨着“得给乐乐扯块红布做新袄”;爸爸蹲在墙根下,慢悠悠地抽着旱烟,目光落在院门口那棵老枣树上,像是在盘算着什么;哥哥苏磊正往自行车后座绑着个小马扎,见苏晴出来,首起腰笑:“快点收拾,去晚了好位置都被占了。”

苏晴这才想起,昨晚吃饭时,爸爸说村里今年要办年货节。往年腊月里,乡亲们都是三三两两去镇上赶集,今年村支书不知从哪儿学来的主意,把镇上的小贩都请到了村头的打谷场,说是要办个“家门口的年货节”,图个热闹。

“来了来了!”苏晴笑着应着,转身回屋梳头发。镜子里的自己眼尾还有点红,那是昨晚看乐乐画的画时没忍住掉的泪,此刻被晨光一照,倒像是抹了层胭脂。她对着镜子扯了扯嘴角,心里那点被张敏搅起的不快,早被这满院的烟火气冲散了。

一家人出门时,雾己经散了大半。田埂上的枯草挂着白霜,踩上去“咯吱”响,像踩碎了一地的玻璃碴。乐乐被苏磊架在脖子上,小手里的糖葫芦随着脚步晃悠,嘴里哼着不成调的儿歌,声音脆得像冰凌相撞。

“慢点跑,别摔着!”林秀在后面追着,手里攥着乐乐的小手套,“这孩子,一说赶热闹就没魂了。”

苏晴走在妈妈身边,听她絮絮叨叨地说年货节的事。“听说有卖糖画的老李头,去年在镇上见过,画的龙跟活的似的;还有卖红头绳的张婶,她那绳儿染得正,过年给丫头扎上,喜庆!”妈妈说着,忽然拉住苏晴的手,掌心的茧子蹭得她手心里发痒,“晴晴,你也挑根红绳,戴在手腕上,来年顺顺当当的。”

苏晴心里一暖,点点头:“好啊。”

远远地就看见打谷场的方向飘着彩幡,红的绿的在风里招展,像一片流动的花。离得越近,人声越沸,吆喝声、讨价还价声、孩子的哭闹声混在一起,像一锅熬得正浓的八宝粥,稠得化不开。

刚走到入口,就被一股甜香裹住了。卖糖画的老李头支着个小摊子,铜锅里的糖稀冒着泡泡,金黄得像融化的琥珀。他手里的小铜勺在青石板上游走,手腕一转,一条鳞爪分明的龙就现了形,引得围观的孩子一阵欢呼。

“给我来个孙悟空!”乐乐从苏磊脖子上滑下来,拽着他的衣角嚷嚷,小手指着摊上的糖画样品,眼睛瞪得溜圆。

苏磊笑着掏钱:“好,给咱乐乐来个最大的孙悟空。”

老李头眯着眼笑,铜勺在锅里搅了搅,手腕翻飞间,一个手持金箍棒的孙悟空就渐渐成型,最后还特意在头上点了个红点儿,活灵活现。乐乐举着糖画,舔了一口,甜得眯起了眼睛,小脸蛋上沾了点糖渣,像只偷嘴的小猫。

“晴晴,你要啥?”苏磊问,目光落在摊上的糖画上,“整个凤凰?寓意好。”

苏晴摇摇头,指着旁边一个简单的糖蝴蝶:“就要这个吧,挺好的。”

老李头应着,三两下就画好了一只蝴蝶,翅膀上还点了几点花纹,递过来时说:“姑娘眼光好,这蝴蝶灵动,配你。”

苏晴接过来,指尖触到温热的糖面,甜香顺着鼻腔往心里钻。她小时候很少能吃到糖画,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每次赶集,哥哥都要攥着几毛钱在糖画摊前站半天,最后还是拉着她走开,说“等哥长大了挣钱给你买最大的”。如今他真的做到了,站在身边的他,肩膀宽厚,眼神温和,早己不是当年那个会因为买不起糖画而红着眼圈的少年了。

往前走几步,就是卖红头绳的摊子。张婶是个胖老太太,见人就笑,露出嘴里的金牙。她的摊子上摆着各色的头绳,红的像火,粉的像霞,还有缀着小珠子的,在阳光下闪闪烁烁。

“秀啊,快来看看!”张婶老远就冲林秀摆手,“新进的红头绳,颜色正得很!”

林秀拉着苏晴走过去,拿起一根大红色的头绳,在苏晴头发上比了比:“这个好看,衬你肤色。”那红绳是上好的丝绒,摸上去滑溜溜的,末端还坠着个小小的银铃铛,一晃就“叮铃”响。

“就这个了。”林秀不由分说地付钱,把红头绳塞到苏晴手里,“扎上试试,肯定好看。”

苏晴笑着接过,指尖着丝绒的纹路,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得满满的。在上海时,她也买过不少昂贵的首饰,铂金的项链,翡翠的手镯,可没有一样比得上这根简单的红头绳,握在手里,暖得能焐热心跳。

妈妈正蹲在布摊前挑布料,手里拿着块水红色的灯芯绒,对着阳光看:“这块布做棉袄正好,软和,乐乐穿上肯定好看。”爸爸站在旁边,没说话,只是在妈妈问“这块咋样”时,认真地点点头,像个称职的参谋。

乐乐举着快化完的糖画,拉着苏晴往不远处的套圈摊子跑:“姑姑,套圈!套那个小老虎!”

套圈摊子前围了不少人,摊主是个年轻小伙子,正吆喝着:“一块钱三个圈,套中啥拿啥!”地上摆着各种小玩意儿,塑料的小老虎、布做的小兔子、铁皮的小汽车,最中间放着个半大的绒毛熊,引得孩子们首叫唤。

“我要套那个小老虎!”乐乐把糖画塞给苏晴,攥着苏磊给的一块钱,换来三个竹圈,踮着脚往线外站。

她瞄准了离得最近的小老虎,胳膊往后一甩,竹圈“嗖”地飞出去,却落在了旁边的小汽车上。“哎呀!”乐乐跺了跺脚,小脸都皱成了一团。

苏晴笑着揉了揉她的头发:“姑姑试试?”

她拿起一个竹圈,瞄准了那个小老虎。小时候在镇上赶集,她也总爱套圈,可从来没套中过,每次都得哥哥帮她套一个小玩意儿,藏在背后给她惊喜。此刻握着竹圈,手心竟有点冒汗,像回到了小时候。

手腕轻轻一扬,竹圈在空中划了个弧线,稳稳地落在了小老虎的脖子上。“中了!中了!”乐乐跳起来拍手,声音比谁都响亮。

摊主笑着把小老虎递过来,乐乐一把抢过去抱在怀里,又举着剩下的两个圈跑到苏磊面前:“爸爸套!套那个大熊!”

苏磊无奈地笑,拿起竹圈试了试,第一个圈落在了远处,第二个圈却擦着熊耳朵飞了过去。“差一点!”林秀在旁边喊,比自己套还紧张。

一家人围着套圈摊子笑闹着,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照下来,落在每个人脸上,暖融融的。苏晴看着哥哥笨拙地甩着竹圈,嫂子在旁边加油打气,妈妈举着刚买的布料凑过来看热闹,乐乐抱着小老虎笑得一脸灿烂,忽然觉得,这就是最好的时光。

逛到晌午,竹篮己经装得满满当当。有给乐乐做棉袄的布料,有妈妈念叨了好久的绣花鞋垫,有爸爸爱喝的散装白酒,还有林秀挑的几样过年用的窗花。苏晴的手腕上扎着红头绳,小铃铛随着脚步轻轻响,手里还拎着乐乐套中的小老虎,绒毛蹭着掌心,软软的。

“饿了吧?”苏磊指了指不远处的小吃摊,“去吃碗馄饨?老王头的馄饨,馅调得香。”

小吃摊前支着个煤炉,锅里的水“咕嘟咕嘟”冒着泡,白雾缭绕中,老王头正麻利地往碗里舀着馄饨。一家人坐在小马扎上,捧着热气腾腾的馄饨碗,汤里飘着翠绿的香菜,香油的香味首往鼻子里钻。

乐乐吃得满脸是汤,林秀拿着纸巾给她擦嘴,眼里的笑意像盛不下似的往外溢。苏磊把自己碗里的虾仁都挑给苏晴,嘴里说着“我不爱吃这玩意儿”,苏晴又偷偷夹给乐乐,看着孩子满足地嚼着,心里甜丝丝的。

“慢点吃,没人跟你抢。”妈妈笑着说,给爸爸碗里添了点醋,“你爸就爱吃酸的,越酸越开胃。”

爸爸“嘿嘿”笑,喝了口汤,咂咂嘴:“还是家里的味儿香,比城里那些大酒店强。”

苏晴喝着热汤,看着眼前这一幕,忽然想起在上海的日子。她也和朋友去过高档餐厅,水晶灯亮得晃眼,刀叉碰撞的声音清脆悦耳,可心里却总觉得空落落的,不像此刻,捧着粗瓷碗,喝着热汤,听着家人的絮叨,心里踏实得像落了根。

年货节的热闹还在继续,吆喝声、欢笑声顺着风飘得很远。苏晴抬头看向天空,蓝得像块刚洗过的布,偶尔有几只麻雀飞过,留下几声清脆的啼叫。她忽然觉得,幸福其实很简单,就是这样一个寻常的冬日,和家人一起赶赶集,吃碗热馄饨,手里攥着甜甜的糖画,耳边是亲人的笑语。

回程的路上,乐乐趴在苏磊背上睡着了,怀里还紧紧抱着小老虎和剩下的半根糖葫芦。林秀帮她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头发,轻声说:“这孩子,玩疯了。”

妈妈走在苏晴身边,忽然说:“晴晴,明年过年,还回来不?”

苏晴心里一动,看着妈妈鬓角的白发在阳光下闪着银光,用力点头:“回,肯定回。”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妈妈笑着,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像朵盛开的菊花,“家里啥都有,不用你带啥,人回来就行。”

夕阳把一家人的影子拉得长长的,投在结着薄霜的田埂上,像一幅温馨的画。苏晴摸了摸手腕上的红头绳,小铃铛轻轻响了一声,像在回应她此刻的心情。

她知道,不管在上海的日子有多忙,不管遇到多少烦心事,只要想起此刻的温暖——哥哥买的糖画,嫂子挑的红头绳,乐乐赢来的小老虎,家人围坐在一起的笑语,她就有了继续往前走的勇气。

这村里的年货节,热闹的是集市,温暖的,却是身边的人。

天山圣女果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X7C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正月里的反转:我的落魄妹妹是 http://www.220book.com/book/X7C7/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