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 11 章:府试放榜夺魁首,寒门学子齐庆贺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陛下!科举状元郎略懂亿点数理化 http://www.220book.com/book/X7C8/ 章节无错乱精修!
 

临江府文庙前的石阶下,挤满了穿着粗布长衫的学子。十月的风己经带了凉意,却吹不散人群里的焦灼 —— 今日是府试放榜的日子,红底黑字的榜单贴在文庙正门的墙上,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悬着每个人的心。

楚时宴站在人群外围,指尖无意识地攥着衣角。他穿的还是来时那件洗得发白的短打,只是冯翠翠临行前帮他缝补了袖口的破洞,针脚细密,藏着暖意。身边的柳明比他还紧张,踮着脚往人群里挤,脖子伸得像只受惊的鹅:“楚兄,你快往前挤挤!我眼神不好,怕看漏了你的名字!”

楚时宴笑着拍了拍他的肩:“别急,榜单那么长,总能找到的。” 话虽这么说,他心里也难免有些忐忑 —— 府试比县试难上数倍,策论考水利时他又用了 “流体力学” 的新思路,虽得主考官认可,却也怕其他阅卷老儒觉得 “离经叛道”。

正想着,人群突然炸开一阵欢呼。有人高喊 “中了!我中了!”,也有人瘫坐在石阶上,眼圈通红。楚时宴趁机拉着柳明往前挤,穿过喧闹的人群,终于站到了榜单前。

榜单上的名字按名次排列,用朱笔写就,墨迹还带着几分新鲜。楚时宴的目光从榜首往下扫,刚看第一行,心脏就猛地一跳 ——

“第一名:楚时宴,云溪县人。”

朱红的 “第一名” 三个字格外醒目,后面跟着他的籍贯,一笔一划,清晰无比。

“楚兄!你中了!还是府案首!” 柳明的声音都在发抖,一把抓住楚时宴的胳膊,指着榜单大喊。周围的学子闻声看过来,有认识楚时宴的,也有不认识的,都露出惊讶的神色 —— 一个来自穷乡僻壤的寒门学子,竟然拔得府试头筹!

柳明突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一叠草纸 —— 正是之前楚时宴教他们造的那种,质地坚韧,比宣纸略黄却便宜。他高高举着草纸,声音洪亮:“大家看!这是楚兄教我们造的草纸!要是没有楚兄,我们这些寒门子弟连写字的纸都买不起,更别说考科举了!今日楚兄中府案首,是我们寒门的骄傲!楚兄威武!”

周围的寒门学子纷纷附和,掌声和欢呼声此起彼伏。有人拍着楚时宴的肩道贺,有人问他 “造纸的法子还能再教我们吗”,还有人说 “以后考乡试,咱们还跟楚兄一起备考”。楚时宴笑着一一回应,看着眼前这些眼里闪着光的年轻人,心里忽然觉得暖暖的 —— 他做的这些事,终究是帮到了人。

“幺儿!”

一个熟悉的沙哑声音从人群外传来。楚时宴转头,只见冯翠翠拄着拐杖,在楚时安的搀扶下,慢慢走了过来。

冯翠翠穿了件半旧的青布衫,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脸上带着赶路的疲惫,却难掩眼底的喜悦。她手里提着一个布包,走到楚时宴面前,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是一件新做的棉衣,针脚细密,还带着淡淡的棉絮香。

“幺儿,天凉了,临江府比家里冷,你穿着这个,别冻着。” 冯翠翠伸手想摸楚时宴的脸,又怕自己手上的老茧硌着他,轻轻落在他的肩上,声音里满是疼惜,“娘听说放榜的日子,就跟时安赶来了,路上走了三天,还好赶上了……”

楚时安站在一旁,手里也提着一个布包,鼓囊囊的。他仰着小脸,把布包递给楚时宴,语气带着几分骄傲:“三哥,我帮你收了 10 斤粗盐,都是挑过的,没什么杂质。你要是还想提纯卖钱,供去省城考乡试,我还能帮你晒盐、看火!”

楚时宴接过两个布包,指尖触到棉衣的暖意,又摸到布包里粗盐的颗粒感,眼眶忽然有些发热。他低头看着弟弟仰起的小脸,又看了看母亲鬓边的白发,轻声说:“娘,时安,辛苦你们了。”

“不辛苦!” 冯翠翠和楚时安异口同声地说,惹得周围的学子都笑了起来。

“楚贤侄。”

又一个声音传来。楚时宴抬头,看到孙先生背着药箱,慢慢走了过来。孙先生还是那身洗得发白的长衫,手里拿着一本线装书,封面有些陈旧,却保养得很好。

“孙先生。” 楚时宴连忙上前见礼。之前他帮云溪县控制瘟疫,孙先生一首很照顾他,还帮他母亲看过病。

孙先生笑着点头,把手里的书递给楚时宴:“这是《水经注》,讲的是天下水利,你之前府试策论谈临江治水,很有见地,以后考乡试、会试,或许用得上。”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还有一事要告诉你 —— 你考中府案首的消息传到云溪县,县令很是高兴,特意让我给你带话,说要举荐你为‘孝廉’,以后你去省城考乡试,也算有个名头,能少些麻烦。”

孝廉是大靖的举荐制度,虽不如科举出身正统,却也是一种荣誉,能让寒门学子在官场中多些立足的资本。楚时宴接过《水经注》,书页厚重,带着陈旧的纸香,他郑重地向孙先生作揖:“多谢孙先生,也多谢县令大人。学生定不辜负厚望。”

孙先生笑着摆手:“你是个有本事又有心的孩子,不用谢我。以后好好读书,多为寒门子弟做些实事,比什么都强。”

楚时宴看着眼前的寒门学子,又看了看手里的《水经注》和母亲做的棉衣,忽然有了一个想法。他清了清嗓子,对着围过来的学子们说:“各位同窗,今日我中府案首,离不开大家的帮衬 —— 之前造草纸,是大家一起收集树皮、晒纸;考府试前,也是大家一起讨论经义。现在我们有了从赵承业那里赢来的五百多本书,还有我们自己造的草纸,我想提议,成立一个‘寒门读书会’。”

他顿了顿,看着众人惊讶的眼神,继续说:“我们把这些书抄下来,用草纸装订成册,放在一起。以后不管谁去考科举,都能来借读、抄录,不用再因为买不起书而发愁。大家觉得怎么样?”

“好!我同意!” 柳明第一个举手,“我家里穷,以前连《论语》都买不起,要是有读书会,我就能多读些书了!”

“我也同意!” 另一个学子说,“楚兄肯把赢来的书拿出来共享,是真心为我们寒门着想!”

短短片刻,十五个寒门学子都纷纷同意。他们围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讨论着读书会的地点 —— 可以借文庙旁边的破屋,讨论着谁负责抄书、谁负责保管草纸,眼里满是期待。

冯翠翠看着热闹的场景,笑着对楚时宴说:“幺儿,读书会的物资就交给娘吧。娘帮你们管着纸和墨,保证不缺一份,也不浪费一份。你们安心读书、备考,别的事不用操心。”

楚时安也跟着点头:“三哥,我也能帮忙!我会算学,能帮你们记账,还能帮着晒纸、抄书!”

楚时宴看着母亲和弟弟,又看了看身边这些热情的学子,心里忽然无比坚定。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 从县试案首到府试案首,从改良犁具、提纯粗盐到造草纸、成立读书会,他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一点点改变寒门子弟的命运。

文庙前的风还在吹,却不再让人觉得寒冷。红底黑字的榜单前,一群寒门学子围着楚时宴,讨论着未来的备考计划,讨论着读书会的细节,笑声和话语声飘得很远,像一束光,照亮了寒门学子前行的路。

楚时宴握紧了手里的《水经注》,指尖传来书页的温度。他知道,接下来要去省城参加乡试,会遇到更多的挑战,比如世家子弟的刁难,比如更难的考题。但他不怕 —— 他有母亲和弟弟的支持,有孙先生的提点,还有这些志同道合的寒门同窗。

更重要的是,他有知识。这些来自现代的数理化知识,不仅能帮他考上科举,更能帮他实现那个藏在心里的目标 —— 让更多的寒门子弟,能有书读,能靠自己的本事,改变命运。

袁老头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X7C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陛下!科举状元郎略懂亿点数理化 http://www.220book.com/book/X7C8/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