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 31 章:翰林院立足,改良墨水获认可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陛下!科举状元郎略懂亿点数理化 http://www.220book.com/book/X7C8/ 章节无错乱精修!
 

翰林院的抄写房里,墨香与纸味交织,却掩不住一丝焦虑。楚时宴握着毛笔,面前摊着《大靖会典》的抄本,笔尖刚蘸的传统松烟墨,落在纸上不过半刻,就因窗缝漏进的潮气,晕开了淡淡的灰痕。他身旁的老编修叹了口气,将一张写废的纸揉成团:“这松烟墨真是不经用,遇潮就褪色,十年前抄的典籍,如今翻起来都快看不清字了,再过几年,怕是要成一堆废纸。”

楚时宴停下笔,指尖捻了点墨渣 —— 传统墨以松烟为主要原料,虽乌黑却易氧化,遇水遇潮更是容易晕染。翰林院馆藏的典籍多是十年一抄,不仅耗费人力,还造成纸张浪费。他想起现代化学里的 “鞣酸铁防腐” 原理:五倍子中含有的鞣酸,与硫酸亚铁(绿矾)反应生成的鞣酸铁,能附着在纤维上,形成稳定的黑色物质,不易褪色也耐潮湿。

“或许,我们能改良一下墨水。” 楚时宴抬头对老编修说。老编修愣了愣,随即摇头:“改良墨水?多少匠人试过都没用,你一个刚入职的修撰,还是先把会典抄完吧。”

楚时宴没再多说,当天傍晚就扎进了技术小组的偏院。李铁正忙着打磨火炮模型的炮口,见他抱着一堆纸和墨块进来,连忙放下工具:“楚大人,您这是要做什么?”

“我想改良墨水。” 楚时宴将松烟墨放在桌上,“传统墨易褪色,我想用五倍子和绿矾试试 —— 五倍子您见过吗?山里常见,能用来染布;绿矾是冶铁的副产品,便宜得很。”

李铁眼睛一亮:“五倍子我知道!之前帮人修染坊,见过用它染黑布,耐洗不褪色。绿矾也容易找,工部冶铁局那边多得是废弃的。您说怎么配,我这就去采买原料!”

第二天一早,李铁就带回了一袋五倍子、一包绿矾,还有研墨用的石臼。楚时宴按比例调配:先将五倍子捣碎煮水,滤出鞣酸溶液;再加入研细的绿矾,搅拌至溶液呈深褐色;最后混入磨好的松烟墨,反复研磨均匀。新墨刚调好,楚时宴就蘸笔在纸上写字 —— 字迹乌黑发亮,待干透后,他用湿布擦拭,纸面上竟没有丝毫晕染,连墨色都没淡几分。

“成了!” 李铁激动地拍着手,“这墨比传统的还黑,还不怕水!以后抄典籍,再也不用怕受潮褪色了!”

楚时宴又做了耐用性测试:将写有新墨的纸放在潮湿的墙角,连续三天后取出,字迹依旧清晰;对比传统墨写的纸,早己晕成了灰模糊一片。他将测试结果整理成文书,连同新墨写的样本,一起送到了掌院周启元的书房。

周启元看着样本上乌黑清晰的字迹,又看了看潮湿测试后的对比纸,眉头却没松开:“这新墨虽好,成本若比传统墨高太多,翰林院也用不起。你可知传统墨每两仅需 2 文钱,若是新墨太贵,推广开来也是空谈。”

“大人放心,新墨成本并不高。” 楚时宴早算好了账,从怀里掏出一张清单,“五倍子每斤 5 文,可煮出二十斤鞣酸溶液;绿矾每斤 3 文,够配五十斤墨;加上松烟墨的成本,折算下来,新墨每两仅需 2.5 文,比传统墨只高 0.5 文。但传统墨写的典籍十年就得重抄,新墨写的可保存五十年,长远看,反而能省西分之三的人力和纸张成本。”

周启元接过清单,指尖划过上面的数字,又亲自拿起新墨蘸笔写字。笔尖流畅不滞,字迹干透后,他用指甲刮了刮纸面,墨层牢固不脱落;再蘸水轻擦,依旧乌黑如新。这位一向看重 “经史正统” 的世家掌院,终于露出了认可的神色:“你这新墨,确实比传统墨实用。即日起,翰林院抄写典籍,全用新墨。你熟悉新墨的调配之法,就由你掌印管墨,负责原料采购与调配。”

楚时宴躬身谢恩,心里松了口气 —— 这不仅是新墨得到认可,更是他在翰林院立足的第一步。

回到技术小组,楚时宴立刻将好消息告诉李铁。老工匠听完,眼睛转了转:“楚大人,既然要大量调配新墨,光靠人工研墨太慢了!我琢磨着,能不能做个‘墨汁研磨机’?用齿轮传动,脚踩带动磨盘,既省力又研磨均匀,效率肯定比人工高得多。”

两人当即画起图纸:研磨机主体用硬木打造,下方装踏板,通过齿轮连接上方的双层磨盘,中间放墨料与溶液,脚踩踏板就能带动磨盘转动。李铁手艺精湛,只用了两天就造出了样机。试用时,一人脚踩踏板,磨盘匀速转动,不到半个时辰就磨出了十斤新墨,比三个工匠手工研磨还快,而且墨汁细腻无渣,比手工磨的更均匀。

楚时宴立刻拿着研磨机的图纸,向周启元申请拨银采购原料:“大人,新墨用量日增,人工研墨效率太低。这研磨机只需五十两银子就能造十台,可将研墨效率提高三倍,还能减少工匠疲劳,恳请大人批准拨款。”

周启元看着图纸上的研磨机,又听楚时宴算了效率账,当即同意拨款:“就按你说的办,原料采购也从翰林院经费里列支,务必保证新墨供应。”

拿到拨款后,楚时宴让李铁采购了足量的五倍子、绿矾,同时悄悄多买了些树皮、破布 —— 这些都是改良造纸术的原料,之前技术小组试造草纸时,总因原料不足受限,如今借着采购新墨原料的机会,正好储备起来,为后续造纸改良铺路。

几天后,苏清鸢托人送来了一个布包,里面装着几斤干燥的五倍子,还有一封短信。楚时宴打开信,娟秀的字迹映入眼帘:“听闻楚大人改良墨水,需用五倍子。此乃礼部库存之物,原用于染布,久置不用恐浪费,特送与大人,望能助技术之事。若需其他物料,可随时告知,清鸢愿尽绵薄之力。”

楚时宴看着布包里的五倍子,心里暖暖的 —— 苏清鸢这是借送原料之名,暗中支持技术小组。他提笔回信,感谢之余,还附上了一张新墨调配的简易方子:“若礼部有抄写文书之需,可用此方调配新墨,可省重抄之劳。”

随着新墨在翰林院全面推广,抄写典籍的效率明显提高,之前因墨水褪色而废弃的典籍,也开始用新墨重新抄写。老编修们提起楚时宴,不再是 “那个搞奇技淫巧的状元”,而是赞不绝口:“楚修撰不仅有学问,还懂实务,这新墨可是帮了翰林院大忙!”

周启元也对楚时宴改观,偶尔还会过问技术小组的进展:“你那火炮模型造得如何?若有需要,翰林院也可向工部协调些铁料。”

楚时宴站在抄写房里,看着工匠们用新墨抄写典籍,墨汁乌黑,字迹清晰,心里满是笃定。改良墨水看似是件小事,却让他在翰林院站稳了脚跟,还为技术小组争取到了首个官方合作项目。接下来,他要借着这股势头,加快改良造纸术、打造火炮模型的进度 —— 技术局的试点,正在一步步从设想,变成现实。

陛下!科举状元郎略懂亿点数理化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陛下!科举状元郎略懂亿点数理化最新章节随便看!

    (http://www.220book.com/book/X7C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陛下!科举状元郎略懂亿点数理化 http://www.220book.com/book/X7C8/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