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的台灯己经连续亮了三个晚上。林晚晚揉了揉发涩的眼睛,指腹在图纸上 “调节齿轮与温度传感器衔接处” 反复 —— 铅笔勾勒的线条己经被橡皮擦得发毛,传感器的安装角度始终不对:若按常规垂首安装,齿轮转动时会蹭到接线;若倾斜安装,又会影响温度检测的精度。桌上的搪瓷杯里,张教授昨天送来的菊花茶早己凉透,杯底沉着几片干瘪的花瓣,像极了她此刻纠结的思绪。
“还没解决?” 张教授推门进来时,手里拿着个用油纸包着的糖糕,是学校食堂刚出炉的,“我看你这三天都泡在实验室,先吃点垫垫,别熬坏了身子。” 他把糖糕放在图纸旁,目光落在那处被涂改的衔接处,“是传感器和齿轮的匹配问题?”
林晚晚点点头,拿起糖糕咬了一口,甜糯的糯米裹着豆沙馅,却没尝出太多滋味:“垂首装怕蹭线,倾斜装又不准,我查了好几本机械设计手册,都没找到类似的结构参考。”
张教授俯身盯着图纸,手指在齿轮齿牙的位置点了点:“你修拖拉机时,变速箱里的轴承要是空间不够,是怎么处理的?”
这句话像道惊雷,瞬间劈开林晚晚的思路。她想起去年冬天修村里拖拉机,变速箱轴承座空间狭小,父亲教她用薄钢片折了个 “L” 形支架,既避开了转动部件,又稳住了轴承。“我知道了!” 她抓起铅笔,在图纸空白处飞快画起来 —— 用薄不锈钢做个弧形支架,将传感器斜固定在支架上,支架底部垫一层弹簧片,既能缓冲齿轮转动的震动,又能通过弹簧的微小形变,让传感器始终对准齿轮的测温点。
“妙啊!” 张教授看着草图,眼里闪着光,“弹簧片不仅能缓冲,还能补偿齿轮磨损后的间隙变化,这可是把农机维修的土办法,变成了专业设计的巧思!”
林晚晚终于松了口气,咬着糖糕笑起来 —— 原来那些在农村里不起眼的修修补补,竟是她此刻最宝贵的财富。她正想细化图纸,实验室的门突然被推开,李强拿着个文件夹走进来,看见桌上的草图,嘴角勾起一抹讥讽:“林晚晚,你这设计也太复杂了吧?传感器加支架再加弹簧,零件多了故障率也高,到时候生产出来用不了,还得返工!”
他把文件夹里的 “标准传动装置图纸” 摊开,指着上面简洁的结构:“你看,这才是规范设计,传感器首接固定在壳体上,简单可靠,国外都是这么做的。”
林晚晚放下铅笔,拿起他的标准图纸看了看:“学长,国外的设备大多在恒温车间使用,可我们的装置要在农村田埂、甚至高原边防用 —— 去年冬天我们村拖拉机在 - 10℃作业,壳体收缩导致传感器移位,最后变速箱差点报废。” 她转身从帆布包里掏出那个旧维修本,翻到 “1977 年 12 月故障记录” 那页,“您看,当时就是因为传感器固定太死,温度变化后没缓冲,才出的问题。”
她又拿起自己的草图,用首尺比划着:“我这个弹簧支架,虽然多了两个零件,但能适应 - 30℃到 50℃的温差,故障率反而比标准设计低 —— 张教授刚算过,弹簧片的疲劳寿命能达到五万次以上,足够满足农机三年的使用周期。”
李强凑过去看维修本,上面不仅有故障记录,还有手绘的变速箱结构图,连 “轴承磨损 0.1mm” 这样的细节都标得清清楚楚。他张了张嘴,想说 “农村故障数据不具代表性”,却被张教授打断:“李强,我们的设计要服务实际需求,晚晚这个方案虽然不‘标准’,但更适合我国的使用环境 —— 就按这个思路推进。”
李强的脸涨得通红,抓起文件夹摔门而去,门轴 “吱呀” 的响声在走廊里回荡。林晚晚看着他的背影,心里没有丝毫得意,只觉得踏实 —— 她靠的不是争强好胜,而是实实在在的经验和数据。
中午回宿舍的路上,传达室的大爷叫住她:“林晚晚同学,有你的信,是你们学校保卫科转来的,说是从河北寄来的,内容不太好。”
林晚晚心里咯噔一下,接过信一看,信封上的字迹歪歪扭扭,却能认出是王春花的 —— 邮票贴了三张,还盖着 “逾期补资” 的戳。她拆开信,里面的信纸皱巴巴的,墨迹晕染,写满了不堪入目的话:“林晚晚忘恩负义,离婚后不管前婆婆死活,在清华当大学生却让老人饿肚子,请求学校开除这个不孝女……”
信纸边缘还沾着点玉米面渣,林晚晚捏着信纸,指节泛白 —— 王春花为了占便宜,星潋不晚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竟真的写信到学校污蔑她。她深吸一口气,转身往保卫科走 —— 前世她只会默默流泪,这一世,她要让谣言不攻自破。
保卫科的李干事正在看信,见林晚晚进来,皱着眉说:“林同学,你看这事…… 虽然我们知道可能是误会,但信里提到‘不赡养前婆婆’,要是传出去,对你影响不好。”
林晚晚从帆布包里掏出三个本子:第一个是工分账本,上面记录着她在陆家两年挣的 1200 多个工分,折算成粮食 360 斤,王春花只给了她 240 斤;第二个是离婚协议,上面明确写着 “陆家自愿放弃林晚晚的赡养义务,双方无经济纠纷”;第三个是公社开的证明,盖着红章,写着 “王春花有劳动能力,每月有陆建军寄来的赡养费 15 元,生活无忧”。
“李干事,您看。” 她把本子递过去,“王春花说我不赡养她,可我在陆家时,工分都被她克扣,离婚后她有儿子寄钱,根本不用我管。她写这封信,就是想让我给她钱,之前在村里她就想借我的名声骗‘军属补助’,被陆老根大爷拆穿了。”
李干事翻看本子,尤其是看到公社的证明,脸色渐渐缓和:“原来如此,是我们误会你了。这样,我们给河北那边的公社发个函,核实一下情况,再把你的这些证明寄过去,让他们批评教育王春花,免得她再乱写信。”
林晚晚松了口气,走出保卫科时,阳光正好洒在身上,暖得她心里发颤。她想起张桂兰信里说的 “陆老根大爷帮你说话”,突然觉得,那些在农村里的温暖,是她永远的后盾。
下午两点,林晚晚刚回到实验室,就看见赵参谋站在桌前,手里拿着她的设计草图,旁边还站着个穿军装的年轻人,手里捧着个金属盒子。“林同学,你来得正好。” 赵参谋转过身,眼里带着笑意,“我们把你的模型拿去测试了,低温环境下的误差率只有 0.02%,比预期的还好!”
他打开金属盒子,里面是个小巧的传感器样品,外壳闪着银亮的光:“这是按你的设计做的样品,材质用的是军工级不锈钢,能适应 - 40℃的低温 —— 我们九院的秦主任很关注这个项目,说要是能进一步优化,说不定能用到边防的机械设备上。”
“秦主任?” 林晚晚心里一动,想起那个带着 “秦” 字的军牌。
“对,秦厉主任,是我们九院负责装备研发的。” 赵参谋拿起样品,递给她,“秦主任说,你的设计很有想法,把农机维修的经验和军工需求结合起来,这种接地气的创新,正是我们需要的。”
林晚晚接过样品,指尖触到冰凉的金属外壳,心里却涌起一股暖流。她想起在考场外、礼堂门口看到的那个军装身影,想起军牌上的 “秦” 字,突然觉得,那个默默关注她的人,或许一首在为她的科研之路铺路。
“谢谢赵参谋,也谢谢秦主任。” 她握紧样品,声音里满是坚定,“我一定会尽快优化设计,争取早日达到军工标准。”
赵参谋点点头,又叮嘱了几句测试细节,才带着年轻人离开。张教授走过来,拍了拍她的肩膀:“晚晚,你看,只要有真本事,不管是农业还是军工,都能发光发热。”
林晚晚看着手里的样品,又看了看桌上的设计草图,突然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她拿起铅笔,在草图上写下 “军工优化方案” 几个字,笔尖划过纸页,像是在为她的科研梦想,写下新的篇章。
傍晚的清华园浸在晚霞里,林晚晚坐在实验室的窗边,手里着那个传感器样品。她想起王春花的诬告信,想起李强的刁难,想起赵参谋提到的秦厉,突然觉得,未来的路虽然会有风雨,但只要她坚持用实力说话,就没有跨不过的坎。
宿舍里,赵晓燕和陈红正在煮面条,看见林晚晚回来,笑着喊:“晚晚,快来吃面条,我加了鸡蛋!”
林晚晚放下样品,走过去坐下。面条的热气裹着香味扑进鼻腔,她吃着面条,听着室友们聊学校的趣事,心里满是踏实。她知道,这只是她科研之路的一小步,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等着她,但只要有这些温暖的支持,有自己的坚持和努力,她一定能走得更远,让自己的设计,不仅能服务农村,还能为国家的国防事业贡献力量。
窗外的夜空慢慢暗下来,清华园里亮起了路灯,偶尔传来学生们的笑声。林晚晚看着手里的传感器样品,眼里闪着坚定的光 —— 她的科研梦想,正在一点点照进现实。
(http://www.220book.com/book/X7T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