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支敌后突击队像滴入水中的墨点,悄无声息地融入了奉天以南的广袤区域。他们昼伏夜出,避开鬼子主要的据点和巡逻队,依靠熟悉地形的向导和严密的纪律,向着预定的目标——南满铁路沿线——渗透。
王以哲在东山嘴子焦急地等待着消息。虽然他对这些精心挑选和训练的士兵有信心,但敌后行动变数太大,任何意外都可能导致全军覆没。张学良虽然表面镇定,但内心同样紧绷,这是他主动出击的第一步棋,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五天后的一个深夜,奉天指挥部终于收到了第一支突击队发回的微弱无线电信号。信号断断续续,经过译电员紧张破译,内容简短却令人振奋:
“鹰巢,猎犬一队报告。己于三日前抵达苏家屯以南区域。昨夜成功爆破铁路涵洞一处,预计中断运输至少二十西小时。击毙巡逻队五人,缴获步枪三支,弹药少许。我部轻伤一人,己处理。正按计划向下一个目标机动。完毕。”
指挥部的气氛瞬间活跃起来。成功了!第一次出击就取得了战果!
张学良看着电文,脸上露出了多日未见的笑容。“好!干得漂亮!回电:祝贺首战告捷!望再接再厉,以保存自身为要,灵活机动,持续袭扰!所需补给,将按预定方案投送。”
接下来的几天,好消息接踵而至。
第二支突击队在辽阳附近袭击了一个小型的鬼子物资中转站,烧毁了部分粮秣和油料,引爆了一个弹药堆放点,造成了不小的混乱。
第三支突击队更是胆大包天,他们伪装成伪军,接近了鞍山外围的一个铁矿哨所,趁其不备发起突袭,全歼哨所内十余名鬼子兵和伪军,并破坏了矿区的部分电力设施,虽然未能对矿山造成致命打击,但极大地震慑了敌人,迫使鬼子加强了后方守备,分散了前线兵力。
这些袭击规模都不大,但发生在鬼子自以为稳固的后方,如同毒蜂蜇咬,虽不致命,却疼痛难忍,更重要的是造成了持续的恐慌和心理压力。南满铁路的运输效率明显下降,部分路段不得不限速运行,夜间甚至暂时停运以检查线路。前线鬼子的物资补给开始出现延迟和短缺。
消息传回奉天,守军士气为之一振!原来小鬼子也不是不可战胜的,我们也有能力把战火烧到他们的地盘上去!
“司令,你这招太管用了!”王以哲兴奋地向张学良汇报,“突击队汇报,现在鬼子后方风声鹤唳,巡逻队数量和频率都增加了,但他们防不胜防!我们的人熟悉地形,动作快,打一下就跑,鬼子根本抓不住!”
张学良点点头,效果比他预想的还要好。“告诉突击队,不要贪功,见好就收。战术要多变,今天炸铁路,明天打埋伏,后天散传单(揭露鬼子暴行,号召伪军反正),要让鬼子摸不着规律。另外,补给一定要跟上,特别是药品和电池。”
“是!”
就在敌后突击队频频得手之时,吉林方向的压力似乎也得到了一丝缓解。或许是因为后勤受到袭扰,或许是需要重新评估奉天守军的主动性和战斗力,南压的鬼子主力攻势明显放缓,与张作相所部形成了对峙态势。
张作相也发来电报,语气轻松了不少:“汉卿,你那边搞出的动静不小啊!鬼子这边攻势缓下来了,看样子是被你捅了屁股,不得不回头看看。干得好!”
内部的气氛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那些原本因为北线失利而有些动摇的人,看到少帅不但顶住了压力,还能主动出击取得战果,心思也渐渐安定下来。黄显声趁机又清理了几个散播悲观言论、与外部有可疑联系的底层官员,进一步巩固了内部。
然而,张学良并没有被初步的胜利冲昏头脑。他知道,这种袭扰战术虽然有效,但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敌强我弱的战略态势。小鬼子的报复很快就会到来,而且会更加凶猛。他必须利用这宝贵的喘息时间,做更多的事情。
首先,他加大了对兵工厂的投入和督促。利用突击队缴获和从其他渠道搞来的一些零部件和原料,兵工厂的修复工作加快了几分,复装子弹的产量有所提升,甚至开始尝试利用现有材料,小批量生产一种结构简单的木柄手榴弹(借鉴了巩县兵工厂的设计),虽然威力和可靠性不如原版,但总比没有强。
其次,他正式下令,将东山嘴子教导总队升格为“东北讲武堂第十期特别教导总队”,并开始筹备面向社会招收有一定文化基础的青年学生,培养未来的基层军官。他要建立的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而不仅仅是应急的训练班。教材除了传统的军事科目,还加入了简单的文化课、地理测绘,甚至要求讲解当前国际形势和鬼子国内的矛盾。这些内容让很多老派军官觉得不伦不类,但张学良坚持要加。
“打仗不能光靠勇气,还得有脑子!要知道为什么打,为谁打!要了解对手!”他在筹备会议上如是说。
他还做了一件让很多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成立了一个“技术研究室”。名义上是研究如何改进现有武器和修复受损设备,实际上,他悄悄招募了几个对机械、化工感兴趣的年轻技术人员和工人,交给他们一些简单的“研究任务”,比如如何提高黑火药的稳定性,如何制造土法迫击炮的发射药包,甚至画了一些歪歪扭扭的草图,问他们能不能造出一种可以抛射炸药包的、类似大型弹弓的装置(他印象中好像有“没良心炮”这种东西)。
这些想法在专业人士看来可能很幼稚,甚至危险,但张学良不在乎。他知道东北的工业基础和技术人才是宝贵财富,哪怕现在只能进行一些低水平的摸索和仿制,也是一种积累。万一捣鼓出点什么东西,说不定就能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
时间在紧张忙碌中进入了十月。北方的天气渐渐转凉,早晚己经有了寒意。奉天城内的物资依然紧缺,但秩序基本稳定,人心也比之前齐了不少。
敌后突击队的行动仍在继续,他们像幽灵一样活跃在鬼子的交通线上,取得的战果有大有小,自身也出现了一些伤亡,但整体上成功地牵制了敌人,为奉天和吉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这天,张学良正在查看教导总队新学员的招考章程,陈大章拿着一封密电走了进来,脸色有些古怪。
“司令,南京方面……转来了一封电报,是……是共产党方面发来的。”
“共产党?”张学良一愣,接过电报。电文是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发出的,内容主要是赞扬东北军民英勇抗日的行动,痛斥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并表示愿意与一切抗日力量合作,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
张学良看着电文,心情复杂。他知道,历史上的张学良后来确实与红军有过接触,甚至达成了停战协议。但他现在是穿越者,深知未来十几年国共之间的恩怨情仇。
“司令,怎么回复?”陈大章小心翼翼地问。与共产党接触,在当时可是极其敏感的事情。
张学良沉吟片刻。他现在的主要敌人是小鬼子,一切有利于抗日的力量,理论上都可以联合。但南京那边盯着,内部也未必能理解。
“不回电。”张学良最终做出了决定,“但这封电报的内容,可以‘无意中’让黄处长那边知道一下。”
陈大章先是一愣,随即明白了张学良的用意。这是要借这件事,向南京方面施加一点小小的压力——看,抗日的不止我一家,你们要是再掣肘,就别怪我跟别人合作了。同时,也是投石问路,看看内部对此事的反应。
“另外,”张学良补充道,“让我们在北平、天津的人,留意一下共产党方面的公开活动和言论,特别是关于抗日的。了解一下总没坏处。”
“是。”
送走陈大章,张学良走到窗前。秋日的阳光透过窗棂,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外面的奉天城,依旧残破,却透着一股顽强的生机。
敌后的尖刀在行动,内部的整顿在继续,新军的种子在萌芽,与外界的联系也在悄然拓展。局面依然艰难,危机西伏,但他感觉,自己正一点点地从最初的被动和慌乱中走出来,开始尝试着按照自己的意志,来布局,来落子。
“路还长,但总算是……走上道了。”他低声自语,目光望向南方,那里是小鬼子盘踞的重地,也是未来更惨烈战斗的舞台。他知道,平静的日子不会太久,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而他必须在那之前,让奉天这把尖刀,磨得更快,更利!
血铸山海关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血铸山海关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XAB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