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风卷着银杏叶,铺满了美术馆前的石板路。林小满站在“家庭故事”主题画展的海报前,指尖轻轻拂过自己的名字——这是她第一次举办个人画展,也是她将三年来画的“家”系列插画,正式展现在众人面前。
“紧张吗?”顾衍之站在她身侧,手里牵着小团子,另一只手拎着给安安准备的画板。小家伙今天穿了件米色的小西装,是林小满特意给他挑的,说“要像个小绅士”。
“有点。”林小满吸了吸鼻子,看着海报上那幅《初见》——画的是垃圾桶旁的小团子,眼里闪着怯生生的光,身后是模糊的她的影子。那时她从未想过,这个小小的身影会彻底改变她的人生。
“别怕,”顾衍之握住她的手,掌心温热,“你的画里有光,他们都会看见的。”
展厅里早己人头攒动。有业内的前辈,有出版社的编辑,还有很多带着孩子来的家长。小团子像只快活的小鸟,拉着安安在画之间穿梭,时不时停下来,指着画里的自己喊:“安安你看!这是我第一次跟爸爸放风筝!”
安安的眼睛始终亮晶晶的,他站在一幅画前久久不动——那是林小满画的《安安的午后》:他坐在画室门口的小板凳上,手里攥着蜡笔,阳光落在他认真的侧脸上,脚边卧着只打盹的小猫。画的角落写着:“有些温暖,藏在安静的注视里。”
“姐姐画得像真的一样。”安安小声说,指尖轻轻点了点画里的小猫,“这是三煤,它那天偷喝了我的牛奶。”
林小满走过去,摸了摸他的头:“因为安安本来就很好画,你看,连阳光都喜欢你。”
不远处,顾衍之正被一群媒体围着采访。有记者问:“顾总,您觉得林小姐的画最打动人的地方是什么?”
他看向展厅中央那幅最大的画——《我们的家》:老城区的loft里,他靠在沙发上看文件,林小满趴在画架前画画,小团子趴在地毯上和小猫玩耍,安安坐在旁边的小板凳上看书,窗外的月光洒进来,把每个人的影子都连在了一起。
“是真实。”顾衍之的声音清晰而温和,“她画的不是‘完美的家’,是我们每天都在过的日子——有吵有闹,有笑有暖,却让人想一首看下去。”
林小满站在不远处,听着他的话,眼眶突然就湿了。她想起那些画这幅画的夜晚:顾衍之在客厅处理工作,键盘声和她的画笔摩擦声交织在一起;小团子缠着她讲故事,讲着讲着就趴在她腿上睡着了;安安安静地帮她整理颜料,把用完的画笔一支支摆好。那些平凡的瞬间,被她一笔笔藏进画里,竟成了最动人的风景。
画展进行到一半,小团子突然拉着林小满和顾衍之往展厅深处跑:“我有礼物要给你们!”
他跑到一面空白的画板前,上面贴满了他和安安画的画——有歪歪扭扭的全家福,有会飞的猫,还有写着“爸爸妈妈我爱你们”的拼音。最中间贴着片干枯的银杏叶,是去年秋天他们一起捡的,上面用马克笔写着“永远”。
“这是我们的秘密画展!”小团子骄傲地说,“老师说,爱要画出来才行。”
安安也从书包里掏出个小本子,递给林小满:“姐姐,这是我画的你,每天画一张,画了一百天。”
本子里,每天的林小满都不一样:有时在做饭,有时在画画,有时在给小猫梳毛,每张画的旁边都标着日期和一句话——“今天姐姐笑了三次”“姐姐给我煮了甜粥”“姐姐说我的画进步了”。
林小满翻着本子,眼泪掉在纸页上,晕开了上面的水彩。顾衍之从身后轻轻抱住她,下巴抵在她发顶:“你看,我们都被好好爱着呢。”
傍晚闭馆时,夕阳透过美术馆的玻璃窗,给所有的画都镀上了层金。林小满站在《我们的家》前,顾衍之站在她身边,小团子和安安挤在两人中间,西只小猫(煤球和它的三个孩子)被抱在怀里,像个真正的大家庭。
摄影师按下快门,把这一刻永远定格。照片里,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画里的家与画外的人重叠在一起,分不清哪是画,哪是生活。
回去的路上,小团子趴在顾衍之肩上睡着了,嘴里还嘟囔着“明天还要画画”。安安靠在林小满身边,手里攥着那片银杏叶,小声说:“姐姐,以后我也要开画展,画满一屋子的我们。”
林小满笑着点头,抬头看向顾衍之。他正看着她,眼里的温柔比星光还亮。车窗外的银杏叶还在飘落,像无数金色的蝴蝶,追逐着他们的车,也追逐着这段从垃圾桶旁开始的、被画笔记录下来的时光。
林小满知道,这场画展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她的画笔会继续挥动,画下小团子第一次考满分的骄傲,画下安安第一次获奖的雀跃,画下顾衍之鬓角悄悄生出的白发,画下他们一起慢慢变老的模样。
因为爱从来不是瞬间的绚烂,而是在时光里,被一笔笔勾勒、上色,最终成为一幅名为“永恒”的画。而他们,都是这幅画里,最温暖的颜色。
(http://www.220book.com/book/XC8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