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京华,晨光刚漫过华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住院楼,心内科病房就己经忙碌起来。
墨尘穿着一身略显宽大的白大褂,跟在张教授身后,手里拿着病历夹,认真听着查房讲解。
白大褂左胸别着的“实习医生”胸牌,还带着新塑封的温热——这是他暑期实习的第三天。
“3床患者是心梗术后两周,各项指标都正常,但就是食欲差、睡眠不好,家属很着急,你们谁有思路?”
张教授站在病房门口,回头看向跟来的几个实习生。
其他实习生纷纷低头翻看病历,小声议论着“要不要用助眠药”“试试胃肠动力药”,只有墨尘抬眼望向病房里的老人——老人靠在床头,脸色偏黄,手指无意识地着被子,眼神有些倦怠。
“我想先看看患者的舌苔和脉象。”
墨尘开口,声音平静却清晰。
张教授愣了一下,随即点头:“可以,你去试试。”
墨尘走进病房,先轻声跟老人打了招呼:
“爷爷您好,我是实习医生墨尘,想帮您看看身体情况,您看方便吗?”
老人点点头,张开嘴——舌苔白腻,是湿气重的表现;
墨尘又轻轻搭住老人的手腕,指尖感受着脉搏的跳动,虚缓无力,明显是气血不足。
“爷爷,您是不是总觉得肚子胀,晚上躺下后总觉得胸口发闷?”
墨尘问道。
老人眼睛一亮,连连点头:
“是啊是啊!晚上躺半天都睡不着,肚子也胀得难受,吃不下饭。”
墨尘放下病历夹,对跟进来的护士说:
“麻烦给患者测一下餐后血糖和电解质,另外准备点炒麦芽和陈皮,煮水给患者喝。”
旁边的主治医生皱了皱眉,语气带着质疑:
“墨尘,患者术后需要规范治疗,炒麦芽和陈皮是食疗,能有用吗?万一耽误病情怎么办?”
“李医生,我观察患者的舌苔和脉象,判断他是术后脾胃虚弱、湿气阻滞,导致食欲差和胸闷。炒麦芽能消食和胃,陈皮能理气健脾,都是温和的食材,不会和术后用药冲突。”
墨尘解释道,又补充,“而且我建议晚上睡前给患者按揉内关穴和足三里,能缓解胸闷、帮助睡眠,没有副作用。”
张教授站在一旁,看着墨尘条理清晰的分析,点了点头:
“可以先试试,密切观察患者反应。”
接下来的两天,墨尘每天都会抽时间去看3床的老人,帮他调整炒麦芽和陈皮的用量,教家属怎么按揉穴位。
第三天早上,当墨尘再去查房时,老人正坐在床边吃粥,脸色红润了不少,看到他就笑着说:
“小墨医生,你这法子真管用!我昨天晚上睡了个好觉,今天也能吃下小半碗粥了!”
家属也跟着道谢:
“真是太谢谢您了,之前用了不少药都没效果,没想到您这简单的法子就管用了!”
李医生站在旁边,看着老人的变化,脸上露出了认可的神色:
“墨尘,你这中西医结合的思路确实不错,以后有病例我们可以多交流。”
墨尘点点头,心里没有骄傲,只有踏实——能帮患者解决问题,比任何认可都重要。
中午休息时,墨尘刚走出病房楼,就看到叶轻眉站在楼下的树荫下,手里提着一个保温桶和一摞资料。
“刚查完房?我给你带了午饭,还有你要的《系统解剖学》图谱。”
叶轻眉笑着递过保温桶,里面是她早上做的番茄炒蛋和米饭,
“我上午去华夏大学的图书馆查资料,顺便给你借了图谱,上面有标注重点解剖结构,你实习看病例应该用得上。”
墨雨凡心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墨尘接过保温桶,指尖触到桶壁的温度,心里暖暖的:
“谢谢,你怎么知道我需要这个图谱?”“上次你跟张教授聊病例时,提到想提前熟悉心脏解剖结构,我就记下来了。”
叶轻眉说着,翻开资料,
“对了,我还整理了金融系的一些基础课程笔记,你要是想了解投资相关的知识,也可以看看,以后说不定能帮上忙。”
两人坐在树荫下的长椅上,墨尘吃着午饭,叶轻眉给他讲图谱上的重点:
“你看这个二尖瓣的位置,心梗手术时很容易涉及,图谱上标了它和冠状动脉的关联,你结合病例记会更清楚。”
墨尘认真听着,偶尔提问,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两人身上,画面格外平和。
下午,墨尘跟着张教授去看一个疑难病例——患者是位五十岁的女性,反复胸闷半年,做了很多检查都没查出问题,医生怀疑是神经官能症,但患者总觉得不舒服。
墨尘仔细看了患者的病历,又观察了她的舌苔和脉象,发现她舌苔薄白,脉象弦细,是肝气郁结的表现。
“阿姨,您是不是最近总爱生气,有时候还会觉得肋骨下面疼?”
墨尘问道。患者愣了一下,随即红了眼眶:
“是啊,我儿子最近高考失利,我总担心他,晚上睡不着,还总跟我老伴吵架,胸口也越来越闷。”
墨尘心里有了判断,对张教授说:
“教授,我觉得患者是肝气郁结导致的胸闷,建议用疏肝理气的食疗方,比如玫瑰花茶,再配合心理疏导,可能比用药效果好。”
张教授点点头,让墨尘给患者详细讲解调理方法,患者听着,脸色渐渐放松下来:
“原来不是心脏有问题,我心里也踏实多了,谢谢你啊小墨医生。”
傍晚实习结束时,墨尘的手机响了,是陈可儿打来的视频电话。
屏幕里,陈可儿举着一个血压计,兴奋地说:
“墨尘哥哥!我今天学会测血压了!奶奶的血压是120/80,很正常!我还背了五种常见药材的功效,你听我背给你听……”
墨尘靠在医院门口的栏杆上,听着陈可儿叽叽喳喳的声音,嘴角不自觉地弯起:
“可儿真厉害,继续加油,下次我回去考你。”
陈可儿又絮絮叨叨地说了自己的学习计划,才恋恋不舍地挂了电话。
墨尘收起手机,抬头看向渐暗的天色——住院楼的灯光己经亮起,窗户里映出医生和护士忙碌的身影。
他想起早上3床老人的笑容,想起患者放松的神色,心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学医这条路,虽然辛苦,但能帮别人摆脱痛苦,就是最有意义的事。
走回租房的路上,墨尘给父母打了个电话,告诉他们实习的情况。母亲在电话里反复叮嘱:
“尘尘,实习别太累了,按时吃饭,注意身体。”
父亲则说:
“你要是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别硬撑,跟张教授多请教。”
挂了电话,墨尘推开租房的门,看到叶轻眉在阳台帮他整理实习笔记,笔记本上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了病例重点和调理方案。
“你回来啦?我帮你把今天的病例整理了一下,明天查房你可以首接用。”
叶轻眉抬头,笑着说。
墨尘走过去,看着笔记本上娟秀的字迹,心里泛起一丝暖意。
他知道,未来的医路还很长,会有更多复杂的病例、更严峻的挑战,但只要身边有这些关心他的人,有想救人的初心,他就一定能走下去。
夜色渐浓,墨尘坐在书桌前,翻开《中医验方集》,在3床老人的调理方案后面写下:
“食疗结合穴位按摩,温和有效,适合术后虚弱患者,可推广。”
笔尖划过纸张,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为他的医路,写下新的注脚。
(http://www.220book.com/book/XCL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