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的华京,寒风卷着碎雪扑在窗户上,华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的病房里却因一份特殊的病例讨论而聚满了人。
晨会刚结束,11床的家属就找到张教授,语气带着几分急切:
“张教授,您快看看我家老爷子吧!术后一周了,汗多得出奇,夜里能把睡衣湿透,白天坐着也冒冷汗,换了好几身衣服还是不行,用了玉屏风颗粒也没效果,再这么下去,身子都要垮了!”
病历被快速翻开——患者王爷爷今年71岁,做了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功能指标恢复良好,可就是顽固的自汗伴盗汗,白天稍动就汗流浃背,夜里常因汗湿惊醒,导致睡眠极差,精神越来越萎靡。
刘医生皱着眉,指尖在“玉屏风颗粒”的用药记录上划过:
“玉屏风是常规的固表止汗药,怎么会没效果?会不会是术后自主神经紊乱没纠正?要不加用调节神经的药?”
“加过了,前天开始用的谷维素,还是没改善。”
护士长安静补充道,
“王爷爷自己也说,不是热,是‘身上发虚,汗自己往外冒’,手脚还冰凉,盖厚被子又怕上火,太遭罪了。”
张教授的目光落在墨尘身上,带着几分期待:
“墨尘,你之前用中西医结合的法子解决了不少术后‘难症’,这次看看有什么思路?”
墨尘上前一步,脑海里浮现昨天查房的画面——王爷爷坐在床边,身上盖着薄被,领口的衣服还透着汗湿的印子,手里攥着毛巾不停擦额头,说话时声音带着疲惫,舌苔淡白,搭脉时能感受到脉象细弱无力,指尖触到他的手背,冰凉却黏着汗。
“张教授,我觉得王爷爷不是单纯的自主神经紊乱,是术后气血耗伤太严重,气虚不能固摄汗液,阴虚又导致夜间盗汗,属于‘气阴两虚’证,玉屏风只补气虚、没养阴,所以止不住汗。”
“气阴两虚?”
刘医生抬眼,带着几分谨慎,
“可他的血糖、电解质都正常,怎么判断是阴虚?而且加了调节神经的药,怎么还没效果?”
“术后创伤、失血会同时耗气伤阴,不一定会有指标异常,更多是症状上的表现。”
墨尘条理清晰地解释,
“王爷爷自汗、手脚凉是气虚,盗汗、精神差是阴虚,加上舌苔淡白、脉象细弱,刚好对应‘气阴两虚’。调节神经的药只治表,没补到根本的气阴,所以没用。我的方案分三步,温和又安全,不会影响术后恢复。”
他顿了顿,拿出提前整理好的调理方案:
“第一步,食疗调补,用浮小麦30克、糯稻根20克、百合15克煮水,每天代茶喝。浮小麦固表止汗,糯稻根养阴敛汗,百合清心安神,都是药食同源的食材,不会和抗凝药冲突,还能缓解夜间盗汗;
第二步,穴位按摩,每天按揉复溜穴和合谷穴,复溜穴是滋阴止汗的要穴,在脚踝内侧,合谷穴能补气固表,每次各按揉十分钟,早晚各一次;
第三步,生活调整,给王爷爷换纯棉透气的睡衣,夜里少盖一层被子,避免过热加重盗汗,下午陪他聊聊天,缓解因汗多导致的焦虑——他最近总担心‘汗多是身体垮了’,情绪越紧张,汗越难止。”
刘医生还是有些犹豫:
“浮小麦、糯稻根这些食材,真的有止汗效果吗?万一没效果,耽误了病情怎么办?”
“这些食材在中医里常用于术后止汗,我查过临床研究,气阴两虚型术后盗汗患者,用浮小麦糯稻根水配合穴位按摩,有效率能到85%以上。”
墨尘拿出手机,调出一篇文献,
“您看,这篇研究里的病例和王爷爷很像,都是术后气阴两虚型虚汗,调理一周后,汗多症状基本缓解,还没副作用。”
张教授接过手机看了片刻,点头同意:
“就按墨尘的方案来,我去跟家属沟通细节,你多盯着点王爷爷的情况,有变化及时汇报。”
家属一听“温和无副作用”,又想起墨尘之前帮其他患者解决过难题,立刻答应试试。当天上午,墨尘就去中药房取了浮小麦、糯稻根和百合,亲自在护士站的小锅里煮水——他特意控制了火候,煮得温温的,避免过烫刺激王爷爷的肠胃。
当他端着水走进病房时,王爷爷正擦着额头的汗,看到他就叹了口气:
“小医生,我这汗怕是止不住了,昨晚换了三身衣服,都没睡好。”
“爷爷,您先喝半碗水,要是觉得舒服,咱们再接着喝。”
墨尘坐在床边,把水杯递到王爷爷手里。
王爷爷犹豫着喝了几口,咂了咂嘴:
“不苦,还挺清爽。”
没过多久,小半碗水就见了底,他摸了摸额头,小声说:
“好像……没那么容易冒冷汗了。”
家属激动得眼眶发红:
“小墨医生,谢谢您!这是老爷子术后第一次说‘不怎么出汗’!”
下午,叶轻眉没课,抱着一摞资料匆匆赶来。
她从华夏大学图书馆借了《老年术后气阴两虚调理指南》,翻到“虚汗调理”章节,指着其中的内容对墨尘说:
“你看,这里提到术后气阴两虚患者,要‘补而不燥’,你用的浮小麦、百合刚好符合这个原则,我还帮你整理了不同出汗程度的剂量调整表,比如汗多的时候加10克浮小麦,汗少了就减量,这样更灵活。”
墨尘接过指南,心里一暖——叶轻眉总是这样,连“剂量调整”的细节都替他想到了。
他拿着指南找到刘医生,刘医生看后,紧绷的眉头终于舒展:
“没想到食疗还能这么精细,以后遇到类似患者,咱们可以多试试这个法子。”
接下来的几天,墨尘成了11床的“常客”。
每天早上,他都会来帮王爷爷煮水,看着他喝下去;
中午,他教家属怎么按揉复溜穴,
“复溜穴在脚踝内侧,跟太溪穴挨着,按下去有酸胀感就对了,力度别太大,爷爷皮肤薄”;
下午,他会陪王爷爷聊会儿天,从家里的孙子聊到年轻时的工作,王爷爷的话渐渐多了,脸上的焦虑也少了。
第三天早上,墨尘刚走进病房,就看到王爷爷穿着干爽的睡衣,坐在床边看报纸。
看到他来,王爷爷笑着招手:
“小墨医生!你快来!我昨晚就换了一次衣服,睡了五个多小时,早上起来也没怎么冒冷汗,手脚也暖和了!”
家属在一旁补充道:
“今天早上老爷子还吃了一碗粥,比之前多吃了一半!”
墨尘看着王爷爷眼里的光彩,心里满是踏实——比起指标正常,患者脸上的笑容,才是最实在的“疗效”。
傍晚实习结束,墨尘和叶轻眉一起走出医院。
寒风卷着雪粒打在脸上,叶轻眉递过一个暖手宝:
“刚在便利店买的,你总在病房和护士站之间跑,手都冻红了。对了,下周的学术研讨会,你关于‘术后气阴两虚调理’的PPT,我帮你加了王爷爷的出汗量记录和睡眠改善数据,专家看的时候更有说服力。”
墨尘接过暖手宝,暖意顺着掌心蔓延到心里:
“谢谢你,每次都帮我想得这么细。”
叶轻眉脸颊微红,低头踢开脚边的雪粒:
“我们是医路同行,互相帮衬是应该的。对了,你整理的‘术后中医调理手册’,张教授说要打印出来,放在科室护士站,方便其他医生参考。”
回到租房时,墨尘的手机响了,是陈可儿的视频通话。
屏幕里,陈可儿举着一个穴位模型,兴奋地说:
“墨尘哥哥!我今天学会按揉复溜穴了!奶奶说按完之后,‘晚上没那么容易醒了’!我还背了浮小麦和糯稻根的功效,浮小麦止汗,糯稻根养阴,是不是跟你给王爷爷用的方子一样?”
她指着模型上的复溜穴,认真地演示按揉的动作,小脸上满是骄傲。墨尘笑着点头:
“对,可儿学得真快,以后能帮奶奶调理身体了。不过要记得,煮水的时候别煮太久,不然药效会散。”
陈可儿赶紧点头,又絮絮叨叨地说了自己今天煮的百合水,才恋恋不舍地挂了电话。
墨尘放下手机,看到叶轻眉正坐在书桌前,帮他完善“术后中医调理手册”。
手册上,王爷爷的病例被详细记录下来,从每天的出汗量到睡眠时长,再到食疗剂量的调整,每一项都标注得清晰明了,还加了“冬季术后止汗注意事项”,比如“避免用过热的水擦身”“睡衣选浅色系方便观察汗量”。
“你看这里,”
叶轻眉指着手册上的内容,
“我加了‘情绪疏导小技巧’,比如跟患者说‘汗多是身体在恢复的过程’,别首接说‘别出汗’,避免加重焦虑,以后其他医生用的时候,能更懂怎么跟患者沟通。”
墨尘走过去,看着手册上娟秀的字迹,心里满是感激。
从江城的复习搭档到北京的医路同行,叶轻眉总是用最细致的温柔,陪他把“医病又医心”的路走得更稳。他拿起笔,在手册的最新一页写下:
“术后调理,不仅要补身体的‘虚’,更要暖心里的‘慌’;每一碗温水,每一次按摩,都是让患者安心的‘良药’。”
窗外的雪还在下,租房里的灯光却格外温暖。
墨尘知道,未来的医路还会有更多挑战,但只要守住这份“气阴双补”的细腻,有叶轻眉这样的同行者,有陈可儿这样的支持者,他就能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用医术温暖更多暮年患者,让凌霄仙帝的凡间传奇,在每一口温茶、每一次轻揉里,满是人间最踏实的温度。
(http://www.220book.com/book/XCL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