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素宁担心地问:“李同志,那我们的报社,会不会有危险?”李克农摇了摇头:“只要我们警惕,做好防范,就不会有问题。我们的阵地,不能轻易放弃。”
第二天,李克农的儿子李伦来了。李伦只有十岁,却懂事得让人心疼,他背着一个小背包,里面装着父亲的换洗衣物。“爹,娘让我来给你送东西。”李伦说道。李克农摸了摸儿子的头,眼里满是愧疚:“伦儿,爹这边危险,你怎么来了?”李伦却很坚定:“娘说,我是你的儿子,要跟你一起抗日。”
晚上,李克农和儿子睡在一间小厂房里。李伦依偎在父亲身边,问道:“爹,日本人什么时候会被打走?我们什么时候能回家?”李克农沉默了片刻,说道:“伦儿,日本人很强大,我们的抗战会很艰难。如果有一天,爹牺牲了,你要照顾好娘。如果娘也牺牲了,你就去照顾国家,跟着共产党,把日本人赶出中国。”李伦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紧紧抱住父亲:“爹,我不要你牺牲,我要跟你一起抗日。”
李克农的眼眶了,他知道,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随时可能牺牲,但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他别无选择。他看着儿子熟睡的脸庞,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打赢这场战争,让儿子,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和平的环境里长大。
五、阵地初成
一周后,《救亡日报》的复刊号终于排版完成。编辑部里,大家都在忙碌着,夏衍正在校对新闻稿,任素宁在整理读者来信,徐悲鸿在绘制报纸的刊头,艾青则在撰写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的续篇,巴金在修改《秋》的手稿。李克农带着几个同志,正在调试电台,准备接收延安和国外的消息。
“夏先生,刊头画好了!”徐悲鸿喊道。夏衍走过去一看,刊头画的是一个手持钢笔的战士,背景是燃烧的武汉,钢笔的笔尖像一把利剑,首指天空。“太好了!这正是我们《救亡日报》的精神!”夏衍赞道。
艾青也完成了诗歌,他大声朗读起来:“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大堰河啊,我的保姆……”激昂的诗句,让在场的每个人都热泪盈眶。
巴金的手稿也修改完成,他对夏衍说:“夏先生,我想在《秋》里加入一个抗日的情节,让书中的青年们投身抗战,用自己的行动唤醒更多的人。”夏衍点了点头:“好,我们的报纸,就是要通过这些故事,让民众看到抗战的希望。”
这时,电台突然传来一阵清晰的信号,是延安的消息:“武汉的文化战士们,你们辛苦了!《论持久战》己经在全国范围内传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抗战是一场持久战,胜利一定属于中国。希望你们坚守文化阵地!”
(http://www.220book.com/book/XDX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