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西域药录》刊印那日,惠民药局门庭若市,连太医院的院判都亲自前来求取。叶挽情正为百姓讲解西域药材的用法,陈默捧着一封密信匆匆而至:“小姐,凌侯从西域送来急信,说在乌孙古道发现了奇特的药泉,能解百毒,但当地部族守着古道,不让外人靠近。”
信中还附了一张草图,标记着药泉位于夏塔古道与乌孙古道的交汇处,附近有一座废弃的古城遗址。叶挽情想起《史记·大宛列传》中曾记载,乌孙古道自古便是中原与西域的药材通道,解忧公主当年或许就曾借助这里的草药调理身体[__LINK_I]。“这药泉若能入药,定能填补《汉西域药录》的空白。”她当即决定,带着枫儿与医馆弟子前往西域。
抵达疏勒城时,凌墨尘己在都护府等候。他取出一块从古城遗址捡到的陶片,上面刻着类似药材的纹路:“守道的是乌孙后裔,自称‘药灵守护者’,说药泉是神赐之物,外人取用会遭天谴。我派去交涉的人,都被他们用迷烟赶了回来。”
次日,两人带着礼物前往部族营地。部族首领是位白发老者,看到叶挽情手中的《汉西域药录》,眼神才稍有缓和:“你们中原人总说要‘开发’,实则是破坏。十年前,一群中原商人来此采挖草药,把山都挖秃了,还污染了溪流。”
叶挽情立刻明白了症结,取出随身携带的屯田图:“我们在西域推行轮种法,采药只取成熟植株,还会补种新苗。您看,这是屯田区的草药田,产量比野生的还高。”她又拿出银针,为部落中患病的孩童诊治,“我愿用医术换药泉的使用权,免费为部族诊病,还教大家人工种药。”
老者盯着叶挽情施针的手法,突然问:“你可知‘神觉蓝’?”见叶挽情摇头,他叹息道:“那是当年解忧公主留下的药引,能解百毒,就藏在药泉深处。但需用诚心换取,若心怀恶意,靠近便会中毒。”他提出让叶挽情独自入山取药,以此考验诚意。
凌墨尘担忧不己,叶挽情却坦然应下:“他们守护的不是药泉,是对自然的敬畏。我若真心为医,定能通过考验。”她跟着老者的孙女阿依古进入古道,沿途可见散落的陶片与石屋遗迹,阿依古说:“这是玄奘大师取经时歇脚的地方,他当年也喝过药泉的水。”
行至药泉边,只见泉水清澈见底,泛着淡淡的蓝光。叶挽情正要取水,突然感到一阵眩晕——水中竟含着微量迷迭香成分,与古籍中记载的“醉仙泉”特征相符。她取出随身携带的甘草片含在口中,压制住眩晕感,只取了半瓶泉水,便转身返回。
“你为何不多取些?”老者见她只带了半瓶水,颇为意外。叶挽情笑道:“药泉是部族的根基,我取的足够研究配方便可。日后若需用药,会提前来报备,绝不私自取用。”老者终于点头应允,还赠送了一块刻着“药灵”二字的木牌:“凭此牌可随时入山,这是解忧公主当年用过的信物。”
回到疏勒城,叶挽情立刻化验泉水,发现其中含有多种矿物质与罕见的藻类成分,确有解毒功效。她以泉水为引,结合中原的金银花与西域的薰衣草,研制出一种新的解毒丹,命名为“古道清毒丹”。
正当医馆准备批量制作丹药时,京城传来消息:户部新上任的侍郎以“浪费民力”为由,要求停止《汉西域药录》的编纂,还说西域药材未经太医验证,恐有毒副作用。凌墨尘看着奏折冷笑:“这是想借医事打压我们,趁机插手西域通商。”
叶挽情却并不慌张,她将“古道清毒丹”与药泉的研究记录快马送京,同时附上部族首领的联名信,信中详述药泉的来历与解毒功效。此外,她还让人将人工种植的草药样本送往太医院,对比野生药材的药性——结果显示,人工种植的药材不仅药性更稳定,产量也高出三成。
陛下看到奏报与样本,龙颜大悦,不仅驳回了户部的奏折,还下旨拨款支持《汉西域药录》的后续编纂,特许西域药材首接进入太医院药房。消息传到疏勒城,阿依古带着部族百姓送来锦旗,上面绣着“汉西同源,医心共守”八个大字。
凌墨尘望着叶挽情整理药材的身影,打趣道:“如今你不仅是护国医令,还是西域的‘药灵使者’了。”叶挽情笑着举起手中的木牌:“这木牌见证的,是中原与西域的医缘。只要这缘分不断,边疆的安宁就永远有依托。”
夕阳下,乌孙古道的驼铃声随风传来,与医馆的药香交织在一起。叶挽情知道,这本《汉西域药录》早己超越了医术本身,它如一条无形的纽带,将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人心紧紧联结,在丝绸之路的漫漫长路上,续写着新的传奇。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医倾朝野:重生嫡女飒爆了(http://www.220book.com/book/XEPE/)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