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京城,寒风裹着枯叶在街头打旋。
永宝斋的玻璃橱窗里,新展出的“元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泛着幽蓝光泽。这是陈海峰上个月从山西一位老藏家手里收来的,据说是元代至正年间的官窑精品,釉色纯正,画工精细,连修复师老周都赞“存世量不超过五件”。
可谁能想到,这尊被寄予厚望的“镇店重器”,竟成了韩天魁砸向永宝斋的第一块砖。
谣言起于茶楼。
“听说了吗?永宝斋新收的那只元青花梅瓶,是高仿!”
“真的假的?我上周还去看了,那釉色…比我在拍卖行见的还漂亮!”
“嗨,现在的高仿多精啊!听说是个叫‘鬼手张’的造假匠人做的,专仿元青花,连老藏家都栽过跟头!”
流言像长了翅膀的麻雀,从琉璃厂的茶桌飞到潘家园的地摊,又顺着网络论坛扩散成热搜。评论区里,“永宝斋翻车”“陈海峰眼光差”的词条被顶得老高。
最致命的一击,来自一位“神秘客户”。
他是香港古董商陈振邦,在收藏圈素有“毒舌”之称。今日他带着助理杀到永宝斋,开口便要退货:“这梅瓶我上周订的,今天听说有问题,我要解除合同!”
萧卓亚迎上前:“陈先生,我们有完整的传承记录和专家鉴定证书,您看——”她递上香港佳士得的评估报告。
陈振邦扫了一眼,冷笑:“佳士得的报告?我认识他们那个鉴定师,去年还把民国的仿品当永乐甜白瓷收了!我要自己看。”
他戴上白手套,指尖划过梅瓶的缠枝纹:“画工太‘新’了,元青花的笔锋该有‘拙劲’,这花瓣尖儿,像用尺子量着画的。”
围观的客户开始窃窃私语。
陈海峰从里间出来,目光扫过梅瓶,又落在陈振邦腕间的翡翠镯子上——那是件清代仿品,他上周刚在潘家园见过同款。
“陈先生,”他声音平静,“您看这梅瓶的底足,有没有发现什么?”
陈振邦低头:“火石红自然,胎质坚致,没什么问题。”
“再仔细看。”陈海峰指尖轻点瓶底,“元青花的胎土是麻仓土,含铁量高,烧制时会形成‘橘皮棕眼’。但这只瓶的底足,棕眼太规整,像用砂纸打磨过的。”
他转身从展柜里取出放大镜:“还有这里,缠枝纹的花瓣间距,元青花讲究‘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但这只瓶的花瓣挤成一团,是典型的现代机雕模板印上去的。”
陈振邦的脸色变了。他当然知道这些细节——这正是“鬼手张”的惯用手法:用老胎新彩,模仿元青花的胎质,却在纹饰和底足露馅。
“你…你怎么知道?”他强撑着问。
“因为我见过真的。”陈海峰从抽屉里取出一本泛黄的图册,翻到某一页,“去年在伦敦苏富比,我见过一只同款的元青花梅瓶,真品的缠枝纹更舒展,底足的棕眼是自然晕染的。”
他指着图册上的照片:“您看这只真品的花瓣间距,和您手里的这只,像不像用复印机印出来的?”
满室寂静。
陈振邦的手指捏着梅瓶,指节发白。他当然知道陈海峰说的是实话——这只梅瓶,正是他托“鬼手张”仿的,本想借此搞垮永宝斋的名声。
“我…我要再考虑考虑。”他扯了扯嘴角,匆匆带着助理离开。
危机并未解除。
当晚,#永宝斋元青花造假#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阅读量破亿。评论区里,有人骂陈海峰“徒有其名”,有人说“萧家眼光不行了”,更有好事者翻出他早年摆摊的照片,嘲讽“从潘家园小贩到鉴宝师,果然是靠运气”。
萧卓亚坐在永宝斋的监控室里,看着屏幕上不断滚动的负面评论,指尖攥得发白。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璜卫:国宝守护者“需要报警吗?”她问身边的林玉海。
“报警没用。”林玉海敲着键盘,“得先找到谣言源头。”
陈海峰站在展厅中央,望着那只被推上风口浪尖的梅瓶。玉璜在他口袋里微微发烫,他能感觉到,这股谣言背后,有一股阴冷的气息在涌动——是韩天魁。
“不必查了。”他忽然开口,“我知道是谁。”
次日清晨,永宝斋举办“元青花鉴赏会”。
陈海峰站在展柜前,身后是那只备受争议的梅瓶,面前是三十多位业内专家、媒体记者,以及偷偷潜入的陈振邦。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元青花的鉴定。”他拿起激光笔,指向梅瓶的纹饰,“很多人认为,元青花的画工‘粗犷’,其实不然。真正的元青花,是匠人用竹刀在未干的釉面上首接绘画,笔锋会随着手腕的力度自然变化。”
他调出高清投影,对比真品与仿品的细节:“大家看这只仿品的花瓣,线条过于均匀,像用电脑绘制的;而真品的花瓣,边缘有细微的毛边,是竹刀划过的痕迹。”
台下有人点头:“听海峰这么一说,确实有道理。”
“还有胎质。”陈海峰举起一块碎瓷片,“元青花的胎土是麻仓土,烧制后会形成‘糯米胎’,断面有颗粒感。但这只仿品的胎质太细腻,是现代高岭土配的。”
他转向陈振邦:“陈先生,您说这梅瓶是您去年收的‘老货’,那能否解释一下,为什么胎质和元青花的‘糯米胎’不符?”
陈振邦的冷汗顺着后背流下来。他原以为陈海峰会像其他鉴定师那样,只看表面纹饰,没想到他连胎土配方都摸得一清二楚。
“我…我记错了。”他梗着脖子,“可能是我记混了年份。”
台下一片哄笑。
陈海峰继续道:“最后,我想提醒大家,收藏古董,不能只看‘故事’,更要看‘东西本身’。真正的传承,藏在每一道工艺的细节里,藏在每一寸胎土的记忆里。”
他的目光扫过台下,最后落在陈振邦身上:“至于那些想靠造假牟利的人——”他指了指梅瓶,“玉有瑕疵,人亦如此。假的,终会被戳穿。”
风波平息后的深夜。
永宝斋的庭院里,陈海峰和萧卓亚并肩坐着。
“你早知道是韩天魁?”萧卓亚问。
“嗯。”陈海峰望着月亮,“那梅瓶的底足,有股熟悉的阴气——和他手下‘鬼手张’的法器味道一样。”
萧卓亚靠在他肩头:“你今天…特别帅。”
“帅有什么用。”陈海峰笑了,“倒是你,刚才在监控室,手都攥白了。”
“我才不怕。”萧卓亚仰头看他,“有你在,什么谣言都不怕。”
陈海峰握紧她的手,玉璜在掌心发烫。他知道,韩天魁的攻击不会停止,但这一次,他不再是被动防御。
“明天,”他说,“我要去景德镇。找当年的御窑工匠后代,查元青花的胎土配方。”
“我陪你去。”萧卓亚立刻说。
“好。”陈海峰低头吻她,“我们一起,把那些藏在阴影里的假,一个个揪出来。”
晨光中,永宝斋的招牌在风里摇晃。
那只曾被诋毁的元青花梅瓶,依然安静地立在展柜里。它的釉色依旧幽蓝,纹饰依旧精美,只是多了几分历经风雨后的从容。
陈海峰知道,这场流言风波,不过是韩天魁投下的试探石。但石子入水,激起的涟漪,终将让他看清——
有些守护,不是靠运气。
是靠学识,靠眼力,靠一颗不肯妥协的真心。
而他和萧卓亚的故事,也将在这些风雨中,愈发坚韧。
(http://www.220book.com/book/XEV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