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后的第七日,永宝斋的库房飘着松烟墨与旧纸混合的气息。
陈海峰蹲在一排樟木柜前,指尖拂过一摞泛黄的线装书。这些是从山西老藏家手里收来的明清杂记,内容多是乡野志怪、风物考据,虽不成体系,却藏着不少未被史书记载的民间传说。
“又在翻这些‘无用之书’?”萧卓亚端着茶盏进来,发梢沾着细雪,“张队长说韩天魁最近没动作,你倒先闲不住了。”
“闲不住。”陈海峰头也不抬,“玉璜这几天总不对劲。”
他从怀里取出玉璜,龙纹在暖黄的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萧卓亚凑近看,发现玉璜表面的纹路似乎比往日更清晰些,连龙睛都像活了一般。
“昨天整理宋瓷时,它在我口袋里震了三下。”陈海峰指了指案上的青白釉刻花梅瓶,“可那瓶子是开门的真品,没什么特殊。”
“今天呢?”
“刚才翻到这本《燕京岁时记》抄本,”陈海峰晃了晃手中的蓝布函套,“它突然烫得厉害。”
萧卓亚接过抄本,翻开泛脆的书页。霉味混着墨香扑面而来,内页抄录着老北京过年的风俗,没什么稀奇。
“会不会是巧合?”她将抄本放回架上。
陈海峰没说话。他握着玉璜,沿着樟木柜缓缓移动。当经过最底层一格时,玉璜突然剧烈震动,龙纹上的金芒一闪而过。
“这里。”他弯腰抽出压在最下面的一个檀木匣。
匣身刻着缠枝莲纹,锁孔里塞着半截锈迹斑斑的铜钥匙。陈海峰用袖口擦去匣盖的灰,玉璜的震感愈发强烈,甚至带动他掌心发麻。
“这是…明代的?”萧卓亚摸了摸匣身的包浆,“纹样和永乐年间的宫廷造办处风格像。”
陈海峰用铜钥匙试了试,锁“咔嗒”一声开了。匣内只有两样东西:半卷绢帛残卷,和一块鸽蛋大小的墨玉。
玉璜在接触残卷的瞬间,迸发出刺目的金光。陈海峰慌忙松手,残卷“啪”地掉在地上。
“怎么了?”萧卓亚捡起残卷,展开半尺长的绢帛。上面的字迹是狂草,许多地方己模糊不清,勉强能辨认出“物有灵”“器承魂”“星枢引”等零星词句。
陈海峰戴上手套,指尖轻轻抚过绢帛:“这不是普通残卷。你看这里的墨色,掺了朱砂和松烟,是古人画符镇物的材料。”
他用放大镜对准一行残字:“‘古玉通灵,非血脉不认;星枢隐迹,待有缘人’——这和玉璜的感应有关!”
萧卓亚凑近看:“还有这里,‘永乐六年,钦天监监正李淳风后裔李昭,于西山古寺得此卷,言星枢藏于昆仑,需以守璜人血脉引’…”
两人的呼吸同时一滞。
“李淳风后裔?”陈海峰喃喃,“观星师的传承?”
他想起之前在敦煌壁画前,林玉海说过观星师是上古守护星象的部落。而李淳风作为唐代天文学家,恰与“观星”二字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残卷是从哪来的?”萧卓亚看向檀木匣。
“库房登记册上写的是‘民国藏家捐赠,来源不明’。”陈海峰翻出账本,“但看锁的样式,至少是明中期以前的东西。”
玉璜仍在发烫,金芒透过掌心渗出来。陈海峰忽然想起,前日在故宫修复厂看永乐宫藻井构件时,玉璜也有过类似的反应。
“走,去故宫。”他抓起外套。
“现在?”萧卓亚惊讶,“都下班了。”
海潮1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找老周。”陈海峰扯了扯嘴角,“他退休前在故宫修过藻井,说不定认识这残卷上的纹样。”
故宫西三所的修复室里,暖炉烧得正旺。
老周戴着花镜,正用竹刀清理一件明代藻井的彩绘。见陈海峰抱着檀木匣进来,他推了推眼镜:“海峰,你这葫芦里又卖什么药?”
陈海峰将残卷和墨玉摊在案上:“周师傅,您看看这个。”
老周凑近细看,手指在残卷的纹样上轻轻叩了叩:“这云纹…和永乐宫三清殿藻井的‘星宿图’边饰很像!你看这团云气,尾端的分叉角度,和我们修复时拓印的样本几乎一致。”
他又拿起墨玉:“这玉料…是昆仑山的老坑料,我在给十三陵修碑亭时见过类似的,是当年建陵用的镇墓石。”
陈海峰心头剧震。玉璜的共鸣、残卷的“星枢”记载、老周提到的永乐宫与十三陵——所有线索都指向同一个方向:昆仑山,星枢。
“周师傅,”他声音发颤,“您见过和这残卷配套的东西吗?”
老周想了想:“二十年前修智化寺,我在佛龛底下挖出过半块玉珏,和您这玉璜的龙纹能拼上。当时觉得是普通古玉,没当回事…”
“在哪?”陈海峰急问。
“捐给首博了。”老周叹气,“要是留着…”
陈海峰握紧玉璜。玉璜突然发出嗡鸣,金芒在案上投出一道模糊的光影——那是幅星图,北斗七星的位置,正对应着残卷里“星枢引”的笔画。
“海峰,你看这个。”萧卓亚指着光影边缘,“像不像‘物有灵’三个字?”
众人凑近,果然在星图的旋臂间,隐约能辨出这三个字的轮廓。
老周倒抽一口凉气:“这不是普通的星图。古人说‘器有灵,玉为媒’,意思是有些古物能沟通天地灵气。您这玉璜…怕不是普通物件。”
陈海峰想起第一次见到玉璜时,血脉里翻涌的热流;想起那夜引动玉璜力量时,金芒笼罩永宝斋的景象;想起韩天魁的手下靠近时,玉璜自发发出的警告。
原来这一切,都是玉璜在“认亲”——认与它同频的古老能量,认承载着相同血脉的守璜人。
深夜回到永宝斋,陈海峰独坐在展厅。
玉璜搁在展柜上,与那尊曾被他证伪的元青花梅瓶相对。月光透过窗棂洒下,玉璜的金芒与梅瓶的幽蓝交织,竟在墙面投出一幅模糊的地图。
“是昆仑山的走势。”萧卓亚从身后环住他,“你看,这山脊的弧度,和玉璜投的影子一模一样。”
陈海峰望着地图,又看了看怀中的残卷:“物有灵…古人早知道,有些器物不只是死物。它们藏着记忆,藏着传承,甚至藏着…指引。”
萧卓亚轻声说:“就像玉璜指引你找到我,指引你对抗韩天魁,现在又要指引你去昆仑山。”
陈海峰握紧她的手:“以前我以为,守璜人只是守着一件古物。现在才明白,我们守的是一条线——连接古今,连接器物与人心,连接守护与传承的线。”
窗外飘起今冬的第一场雪。永宝斋的灯笼在雪地里晕出暖黄的光,像一颗小小的星。
陈海峰知道,玉璜的共鸣只是开始。
那些沉睡的古籍、沉默的建筑、被遗忘的传说,都在等待他与玉璜去唤醒。
而他与萧卓亚的故事,也将随着这条“物有灵”的线索,走向更辽阔的远方——
走向昆仑之巅,走向星枢的秘密,走向真正的守护者使命。
(http://www.220book.com/book/XEV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