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5章 雪融春暖,共生院的第一缕晨光

小说: 蚀月引鳞途   作者:珞意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蚀月引鳞途 http://www.220book.com/book/XHC3/ 章节无错乱精修!
 

正月十五的元宵刚过,残雪还零星挂在檐角,共生坊的扩建工程就轰轰烈烈地开工了。

阿九揣着林先生拟好的章程,站在临时搭起的高台上,看着底下忙碌的人群,忍不住挺首了脊背。台下,敖烈正指挥着沉月宫的族人卸木料,他穿了件墨色短打,袖口挽起露出结实的小臂,额角的汗珠顺着下颌线滑落,在晨光里闪着亮。不远处,林墨踩着梯子给新砌的墙刷石灰,石灰粉沾了满鼻尖,活像只刚偷吃完米的小老鼠,引得旁边递工具的银珠首笑。

“阿九哥,你看这梁木够不够粗?”银珠的哥哥扛着根碗口粗的松木跑过来,肩膀上的肌肉绷得紧紧的,木头上还沾着新鲜的松香。他自从那天在柴房被救后,就把阿九当成了亲哥,干活最是卖力。

阿九跳下台,用手敲了敲松木,沉闷的回响里带着韧劲:“够了,这根做正厅的横梁正好。对了,让你找的那个雕花师傅来了吗?正厅的门楣得刻点东西。”

“来了来了!”银珠的哥哥往街口一指,“王师傅就在那边,正跟林先生讨教纹样呢。”

阿九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见林先生拄着拐杖(伤口还没好利索),正和一个戴毡帽的老师傅比划着什么。王师傅是京城有名的木雕匠人,听说要给“共生院”做雕刻,二话不说就带着徒弟来了,还分文不取,说要“为两族和乐尽份力”。

他走过去时,正听到王师傅说:“林先生您看,这‘共生纹’得把鳞族的水纹和人类的云纹缠在一处,再加点桂花枝子,寓意‘云水相融,桂香满园’,您觉得如何?”

林先生连连点头:“妙啊!再添两只衔着同心结的燕子,更显热闹。”

阿九笑着插话:“不如再加片荷叶托着,咱们这院里不是要挖个小池塘吗?水纹绕着荷叶,正好应景。”

王师傅眼睛一亮:“这个好!就按阿九小哥说的来!”

正说着,林墨提着个食盒跑过来,石灰粉蹭了满围裙:“歇会儿吧,我娘熬了红糖姜茶,驱驱寒。”他打开食盒,里面摆着十几个粗瓷碗,姜茶的辛辣混着红糖的甜香漫出来,瞬间驱散了清晨的凉意。

敖烈不知何时走了过来,接过林墨递的碗,仰头一饮而尽,喉结滚动的弧度在晨光里格外清晰。他抹了把嘴,对阿九说:“西边的地基打好了,下午就能垒墙。不过砖不够了,我让族人再去拉两车?”

“不用,”阿九从怀里掏出张纸条,“我托清风在城郊砖窑订了新出的青砖,上面特意烧了共生纹,下午就能送到。”

清风是年后才加入的,他爹曾是玄甲堂的文书,因不愿参与掳掠鳞族的勾当被赶了出来,听说共生院招人,带着一肚子墨水就来了。此刻他正蹲在角落,拿着毛笔在木板上写写画画,旁边围了一圈孩子,正跟着他念“共生院规”:“一曰平等,无分人鳞;二曰互助,守望相助;三曰诚信,言出必行……”

孩子们的声音奶声奶气,像刚破壳的雏鸟,听得人心头发软。阿九想起刚来时,这些孩子见了敖烈还躲躲闪闪,如今却敢拽着他的衣角要糖吃——敖烈每次都面无表情地从怀里摸出糖块,手指却会悄悄蹭蹭孩子的头顶。

“阿九哥,你看!”银珠举着个陶土小玩意儿跑过来,是个捏得歪歪扭扭的小鲤鱼,鱼身上还刻着模糊的共生纹,“这是我哥给我捏的,说等烧好了放池塘里当摆件!”

阿九接过小鲤鱼,陶土的温度透过指尖传来,带着银珠哥哥手掌的温度。他想起那天在柴房,这个沉默寡言的少年挡在妹妹身前,明明吓得浑身发抖,却死死咬着牙不肯松手。现在再看他,正站在脚手架上,抡着锤子钉椽子,动作稳得像座小山。

午后,青砖果然送来了。车刚停稳,孩子们就围着车厢惊呼起来——每块砖的侧面都烧着浅灰色的共生纹,水纹缠着云纹,云纹托着桂花,阳光一照,像活过来似的。

“这砖真好看!”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伸手去摸,指尖刚碰到砖面就被烫得缩了回来,引得大家一阵笑。

清风放下笔走过来,推了推眼镜:“我查了古籍,这种带纹样的砖叫‘契砖’,早在百年前就有了,说是能镇宅辟邪。不过咱们这砖,镇的是偏见,辟的是隔阂。”

蚀月引鳞途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蚀月引鳞途最新章节随便看!

阿九看着工人们小心翼翼地把契砖垒起来,砖缝里抹的灰浆里掺了糯米汁,是林墨娘教的法子,说这样百年都不会松。他忽然注意到,敖烈正蹲在角落,用手指在地上画着什么。走近了才看清,是个池塘的草图,池塘中间画了座小亭子,旁边歪歪扭扭写着“观鱼亭”三个字。

“画得不错啊,”阿九在他身边坐下,“怎么想起建亭子了?”

敖烈手一顿,耳尖微微发红:“上次听林墨说,你小时候总在你家后院的池塘边看书。”他声音很低,像怕被风吹走似的,“建个亭子,以后你就能在这儿看了。”

阿九的心猛地一跳,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下。他想起小时候,奶奶还在时,后院确实有个小池塘,每到夏天就开满荷花,他总搬个小板凳坐在池边看《鳞族志》,那是他第一次知道,原来鳞族不是传说里的妖怪。

“再加个秋千吧,”阿九望着远处嬉笑打闹的孩子,“孩子们肯定喜欢。”

敖烈抬头看他,阳光落在他眼里,像碎了的金箔:“好。”

夕阳西沉时,正厅的门楣架了起来。王师傅带着徒弟们爬上梯子,开始雕刻最后的收尾纹样。金红色的余晖洒在木头上,将“共生院”三个大字染得像熔金,旁边的云水纹仿佛在流动,桂花枝上的燕子像是下一秒就要展翅飞走。

林先生被人搀扶着来看,浑浊的眼睛里闪着光:“好啊……好啊……我年轻时就盼着有这么个地方,人鳞和睦,再也不用躲躲藏藏……”他说着,从怀里掏出个布包,一层层打开,里面是块温润的玉佩,正是阿九之前以为的“共生之源”。

“这玉佩啊,是我和敖烈他爹年轻时一起雕的,”林先生把玉佩递给阿九,“本想等两族真正和解那天,挂在共生之地的门楣上。现在看来,就是今天了。”

玉佩上刻着的,正是简化的共生纹,水纹与云纹缠绕着,中间嵌着颗小小的珍珠,在夕阳下泛着柔和的光。阿九握紧玉佩,指尖传来温润的暖意,像握着一团小小的火焰。

“挂上去吧。”林先生笑着说。

阿九爬上梯子,将玉佩系在门楣中央的雕花上。风一吹,玉佩轻轻晃动,发出清脆的响声,像是在唱歌。底下的人都仰着头看,孩子们拍手欢呼,银珠的哥哥用力捶了下胸口,敖烈站在人群里,目光落在阿九身上,比夕阳还要烫。

夜幕降临时,大家坐在临时搭的棚子里吃晚饭。林墨娘熬了大锅的菜粥,就着腌菜和刚蒸好的馒头,吃得满嘴喷香。清风给孩子们讲《鳞族与人类的千年和战史》,讲到两族联手击退海怪那段,连敖烈都听得入了神。

阿九捧着碗粥,靠在棚子的柱子上,看着眼前的一切。月光从棚顶的缝隙漏下来,落在每个人的笑脸上,也落在门楣那块玉佩上,泛着淡淡的光。他忽然想起刚到京城那天,自己背着简单的行囊,站在陌生的街口,心里满是忐忑。而现在,身边有了可以并肩的伙伴,眼前有了正在建造的家园,胸口的共生纹轻轻发烫,像在回应着这份踏实的温暖。

“阿九哥,发什么呆呢?”林墨凑过来,递给他一个烤得金黄的馒头,“快吃,凉了就不好吃了。”

阿九接过馒头,咬了一大口,麦香混着烟火气在嘴里散开。他看向林墨沾着面粉的鼻尖,看向不远处正帮王师傅收拾工具的敖烈,看向被孩子们围着问东问西的清风,忽然觉得,所谓的“共生”,从来不是什么复杂的咒语或神秘的力量,而是这些寻常日子里,你递来的一块馒头,他搭起的一根横梁,我写下的一行院规,是所有人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时,眼里闪烁的同一片光。

夜深了,大家渐渐散去,只有工地上还亮着两盏马灯,照着几个加班赶工的身影。阿九起身往回走,经过正厅时,特意停在门楣下,抬头望着那块玉佩。月光穿过它,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撒了一地的星星。

他伸出手,轻轻碰了碰玉佩,冰凉的玉质下,仿佛真的藏着一股暖流,顺着指尖往心里钻。

“快好了。”他低声对自己说,也对这块玉佩,对正在成型的共生院,对所有期待着明天的人说。

雪还在檐角融化,滴答滴答落在地上,像时光的脚步。而共生院的第一缕晨光,己经在不远处的天际线,悄悄凝聚起金色的光芒。



    (http://www.220book.com/book/XHC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蚀月引鳞途 http://www.220book.com/book/XHC3/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