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小年的鞭炮声零星响起,河口子村家家户户飘出了炖肉的香气和蒸年糕的甜味儿。陈旭的农机修理厂里,却进行了一场与众不同的“庆典”——手摇小麦播种机功能样机试验成功!
尽管那台机器看起来还十分粗糙,焊缝像蜈蚣脚,油漆也没上,但它能走、能开沟、能均匀下种,这标志着最核心的技术难关被攻克了。参与试制的工人们围着机器,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仿佛看着自己刚出生的孩子。刘工摘下老花镜,揉了揉发酸的眼睛,对陈旭说:“陈旭啊,基础打下来了,年后好好细化,量产有望。”
陈旭心中激动,但他清楚,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从功能样机到稳定可靠、能量产的商品,中间还有无数细节需要打磨。他当场宣布,给所有参与试制的工人发了额外的奖金,并放假三天,让大家好好过年。
工厂暂时安静下来。陈旭却没有立刻休息。他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对着那台样机和厚厚的笔记,开始总结这次试制的经验教训。哪些部件加工难度大?哪些材料可以替代?工艺流程如何优化才能提高效率、保证质量?他一条条列出来,反复推敲。
他知道,年后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脱粒机的成功,必然会引起模仿。必须在别人反应过来之前,尽快将更复杂的播种机推向市场,并建立起技术和品牌壁垒。
除夕夜,陈旭家前所未有的热闹。新盖的瓦房里灯火通明,桌上摆满了鸡鸭鱼肉。王桂芬穿着崭新的棉袄,脸上是满足的红光,不停地给儿子夹菜。陈娟和丈夫抱着刚满周岁的孩子回来过年,小家伙咿咿呀呀,给家里增添了无数欢乐。连一向沉默的陈根生,也破例喝了两盅酒,话多了起来。
看着一家人团圆喜庆的景象,陈旭心里暖融融的。几年的拼搏,终于让这个家摆脱了贫困和阴霾,过上了像样的日子。这比赚多少钱都让他感到欣慰。
守岁的时候,陈旭和王桂芬坐在炕上,听着外面的鞭炮声。王桂芬拉着儿子的手,语重心长地说:“旭儿,咱家能有今天,多亏了你。妈知道你心大,想干大事,但也要顾着身子,别太累着。钱是赚不完的,一家人平平安安最要紧。”
陈旭点点头:“妈,您放心,我心里有数。现在政策好了,只要肯干,路子会越走越宽。我会稳扎稳打的。”
这个年,陈旭过得踏实而充实。他短暂地放下了工作,享受着难得的家庭温暖,也借此机会梳理思绪,规划未来。
正月初六一过,年味儿还没完全散去,陈旭就回到了工厂。他召集了刘工和几个骨干,开了个“新春动员会”。会上,他展示了完善后的播种机改进方案,明确了年后的重点任务:一是优化播种机设计,完成小批量试产和春播实地测试;二是扩大脱粒机产能,巩固市场份额;三是开始调研小型收割机和灌溉设备的技术可行性。
任务艰巨,但大家干劲十足。有了脱粒机成功的经验和资金积累,队伍更加成熟,信心也更足。
春天,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来临。河边的柳树抽出嫩芽,地里的麦苗开始返青。陈旭的工厂里,比往年更早地响起了机器的轰鸣声。优化后的播种机零件开始加工,新的生产线在紧张筹备。
这天,孙干部骑着自行车来了,脸上带着喜色。他给陈旭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县里要召开一个“农村能人致富经验交流会”,点名要陈旭去参加,介绍他办厂带动乡亲致富的经验。
“这可是个露脸的好机会!”孙干部拍着陈旭的肩膀,“好好准备一下,到时候县领导都在,说不定还能争取到政策支持呢!”
陈旭心中一动。这确实是个扩大影响力、获取信息的绝佳平台。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或许是他将个人事业与更高层面的发展对接的一个契机。
他认真准备了发言稿,没有过多夸大其词,而是实事求是地讲述了自己如何从解决自家困难起步,到利用技术为集体服务,再到抓住政策机遇发展小型农机制造,带动就业、服务农业的过程。他还特意带上了改进后的播种机样机和小型脱粒机模型,准备做现场展示。
交流会那天,陈旭穿着整洁的中山装,沉着地走上讲台。面对台下县、社领导和各村能人,他侃侃而谈,条理清晰,数据扎实,展示的机器也引起了广泛兴趣。他的务实、肯干和清晰的思路,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会后,果然有县农业局的领导专门找他谈话,询问他工厂的情况和困难,表示会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给予支持,并鼓励他继续在农机具革新上大胆探索。
这次交流会,像一股强劲的春风,为陈旭的事业注入了新的动力。他不仅获得了官方的一定认可,更通过交流,了解了其他地区的发展动态和市场信息,视野更加开阔。
从县城回来,陈旭站在工厂门口,望着眼前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工人们忙碌着,新下线的脱粒机整齐排列,播种机的试制正在紧张进行。远处,绿油油的麦田一望无际。
他深吸一口带着泥土和青草芬芳的空气,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寒冬己过,万物复苏。他知道,一个属于奋斗者的春天,真正到来了。而他,己经做好了准备,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播种下更大的梦想。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沸腾年代1980(http://www.220book.com/book/XJ3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