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过后,日子像浸了冷水,一点点收紧。秀兰的肚子己隆起得明显,像在衣衫下倒扣了一口小锅。这日头刚爬上屋檐,她便搬了小凳坐在院墙根下,借着那点稀薄的暖意,缝制孩儿的小衣。
"哟,这布料软和。"春梅端着簸箕路过,手指捻了捻布料,"是卫东从镇上捎回来的?"
秀兰抬头笑了笑:"是前日扯的,说是棉的,贴着皮肤不扎人。"
春梅在围裙上擦了擦手,顺势坐在旁边的石墩上:"卫东倒是会疼人。"她说着,目光却落在秀兰手中的活计上,"这颜色素净了些,要是生个小子,该用些鲜亮的。"
这话像根细针,轻轻扎在秀兰心上。她低头继续穿针引线:"小孩子家,穿什么都一样。"
"那可不一样。"春梅抓了把豆子慢慢拣着,"咱们女人啊,肚皮争气比什么都强。你看村西头桂花,连生三个丫头,在婆家头都抬不起来。"
正说着,婆婆提着猪食桶从灶房出来。春梅立即起身要去接,婆婆却摆摆手,径首走到猪圈去了。那背影挺得笔首,像是永远也不会被生活压弯的扁担。
晌午时分,秀兰在井台边洗衣。水凉得刺骨,她把手缩回袖子里,一点点搓着衣裳。婆婆在灶房门口筛米,筛子转得哗哗响。
"听说粮站又在催交售任务了。"婆婆突然开口,"今年收成不如往年,交了国家的,剩下的怕是要紧着点吃。"
秀兰停下手里的动作。她想起昨日卫东还说,要给她买只鸡补身子。这话,她现在是决对不敢提了。
黄昏时分,卫东扛着铁锹从地里回来,裤腿上沾着泥点。他先到井台边打水冲洗,水花在夕阳下闪着碎金。
"后日我去县上帮工,"他低声对秀兰说,"建筑队缺人,一天能挣两块五。"他的手掌因常年握锄头而生着厚茧,如今又要去握更沉重的工具。
秀兰正要说话,灶房门口传来婆婆的声音:"吃饭了。"声音不大,却让两人同时收了声。
晚饭时,公公说起开春要在自留地里多种些红薯:"交了征购粮,剩下的好歹能多吃几顿饱饭。"他叹了口气,皱纹在灯光下显得更深了。
夜里起了风,吹得窗纸哗哗作响。秀兰靠在床头,继续缝制那件小衣。卫东坐在床沿洗脚,水盆里冒着热气。
"等农闲了,我多去县上帮工。"他忽然说,"建筑队活多,听说能干到年关。"
秀兰停下手里的针线。煤油灯的光晕里,卫东的侧脸显得格外坚毅。她知道,他这是要把自己往最累的活路上送。
"娘那里......"她轻声问。
"我跟娘说过了。"卫东擦干脚,"家里用钱的地方多,总不能......"
他的话没说完,但秀兰明白。这个"总不能"后面,是孩子的尿布,是坐月子要吃的鸡蛋,是开春要买的化肥,是那一笔笔等着用钱的日子。
她低头咬断线头,把缝好的小衣举到灯下细看。小小的衣衫,还不及她的手掌大,却要装下一个孩子的全部冷暖。这些细碎的日常,就像她手中的针线,一针一针,缝进岁月的布料里。有的地方密,有的地方疏,有的线头打了结,有的针脚走了样。可就是这样密密麻麻的针脚,最终会缝成一件叫做"日子"的衣裳。
她轻轻抚过肚皮,那里忽然动了一下。一种奇异的暖流突然涌上心头——这大概就是生活最本真的模样,不是在风花雪月里,而是在这一粥一饭、一针一线里,在每一个为明天做的打算里。
窗外,风声渐歇,月光如水银般泻了一地。
作者“爱睡觉的猫83”推荐阅读《她驼着黄昏》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XLF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