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那日,灶房里的水汽特别重,团团白雾从锅沿溢出,把窗纸都打湿了。秀兰坐在灶前的小凳上,手里握着火钳,小心地拨弄着灶膛里的柴火。火光映着她的脸,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锅里熬着给公公止咳的梨汤,清甜的香气在灶房里弥漫。
三妹掀开布帘进来,在门口踌躇了一会儿,才慢慢走到灶台前。她往秀兰手边放了个小布包,声音轻得像怕惊扰了什么:"娘让给的。"她顿了顿,补充道:"说是补血。"
秀兰解开布包,里面整整齐齐地躺着七八颗红枣,个个红润,在昏暗的灶房里像一捧小小的火苗。她想起在娘家时,继父从来不许她吃独食,连生病时娘偷偷煮的鸡蛋,都要分一半给弟弟。有次她发烧,继父看见她碗里的荷包蛋,一把夺过去塞给弟弟,说:"丫头片子吃什么好的,浪费。"
"谢谢三妹。"秀兰的声音有些发哽,手指轻轻抚过那些红枣,像是抚摸什么珍贵的物事。
三妹低头摆弄着衣角,脚尖在地上画着圈:"是娘让给的。"说完便转身出去了,可秀兰分明看见她的耳根悄悄红了。
午后,冬日的阳光斜斜地照进院子,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婆婆破天荒地搬来针线筐,坐在秀兰旁边做活。两个人都没有说话,只听见针线穿过布料的细微声响。阳光透过窗棂,把婆媳俩的影子投在墙上,一高一矮,竟有了几分相依的意味。
"卫东他爹年轻时,"婆婆忽然开口,眼睛仍盯着手里的鞋底,"也去县上帮过工。那会儿我刚怀卫东,他一个月才回一趟家。"
秀兰放慢手里的针线,仔细听着。这是婆婆第一次跟她说起往事。
"每次回来,总揣着两块桃酥。"婆婆的声音变得柔软,像是沉浸在遥远的回忆里,"用油纸包着,藏在贴身口袋里,都碎成渣了......"
秀兰想起继父从镇上回来,永远只给弟弟带糖人。有次她多看了一眼,继父就瞪着眼睛说:"丫头片子吃什么零嘴。"那时她才八岁,却己经懂得把渴望咽进肚子里。
"男人啊,"婆婆最后说,手里的针在发间抿了抿,"知道往家里揣东西,就是长大了。"
这话像冬日里一口热汤,暖了秀兰的西肢百骸。她忽然明白,原来天底下的夫妻,不都像她娘那样整日忍气吞声。这认知让她心头一颤,像是推开了一扇从未开启的窗。
傍晚时分,二妹从镇上回来,脸上带着神秘的笑。她凑到秀兰身边,悄悄塞过来一个纸包:"听说怀身子的人爱吃酸。"
秀兰打开纸包,是几颗琥珀色的话梅,上面还沾着细白的糖霜。她拈起一颗含在嘴里,酸得眯起眼,可那酸味过后,却泛起从未有过的甜。这甜不只在舌尖,更在心里慢慢化开。
夜色渐深,煤油灯在桌上投下一圈温暖的光晕。秀兰对着跳动的火苗出神,心里有千言万语想对卫东说。想说婆婆今日的枣,想说二妹的话梅,想说三妹红着的耳根,更想说那份久违的、像是找到了归处的安心。
她只读过两三册书,还是当初背着弟弟在课堂里断断续续听的。先生教的字大多还给了先生,唯独自己的名字写得最熟。她找出张红纸,比着鞋样仔细描了双小鞋,又画了个圆脑袋的小人。最后在角落,她一笔一画地写下"秀兰"二字。字迹稚拙,却透着几分从课堂里带出来的端正。
窗外北风呼啸,卷起枯叶打着旋儿。可秀兰却觉得,这个冬天似乎不那么难熬了。这些零星的暖意,就像灶上慢熬的粥,需要文火,需要耐心,才能熬出米油,熬出滋味。
她知道,往后的日子还长,这样的温情也许转瞬即逝。但此刻,这一星半点的暖,却真实地照亮了这个寒冷的夜晚。她轻轻抚着日渐隆起的肚子,感受着里面细微的动静,忽然觉得前路也不再那么可怕了。
远处传来几声犬吠,更显得夜静谧而深沉。秀兰小心地把画好的红纸折起来,贴身收好。这是她要给卫东看的,虽然说不出口,但她相信他一定能懂。就像当年在课堂上,她一边哄着背上的弟弟,一边努力认字时那样,总有人明白她的心意。
作者“爱睡觉的猫83”推荐阅读《她驼着黄昏》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XLF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