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5章 嘉陵江畔的补充与整训

小说: 川军英雄魂   作者:新南派的神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川军英雄魂 http://www.220book.com/book/XLV1/ 章节无错乱精修!
 

经历了山道遇伏的惊险后,队伍的行军更加谨慎。侦察力量被加强,林墨白因为上次的出色表现,被排里指定为临时侦察小组的副组长,协助陈老倌。他利用前世学到的侦察技巧,结合这个时代的地形特点,总结出一些简易的观察、潜行和信号传递方法,并在小组内推广。虽然设备简陋,但至少让这支临时拼凑的侦察小队,效率提高了一些。

孙大麻子对林墨白是彻底服气了,执行他的指令毫不含糊,甚至主动把自己知道的一些土办法跟林墨白交流。李石头看林墨白的眼神里充满了崇拜,王秀才则偶尔会找林墨白讨论一些地形利用和战术配合的问题,虽然大多还停留在纸面上,但林墨白能感觉到他在努力思考。

连续又走了七八天,队伍终于抵达了嘉陵江边的一个较大码头集镇。江面上停泊着一些大小不一的木船,空气中弥漫着江水特有的腥味和人畜混杂的气息。这里己经是川北地界,离出川不远了。

命令传来,全军在此地进行短暂休整,并等待后续部队汇合,同时补充一些物资和兵员。

消息传开,士兵们都很兴奋。连续多日的急行军,风餐露宿,大家都疲惫不堪,能有个相对固定的地方歇歇脚,简首是天大的好消息。

部队被安排在镇子外围一片相对平坦的河滩地驻扎。这次不用自己搭窝棚了,镇上保甲长组织民夫送来了一些竹席、稻草和木料,帮忙搭建起一排排简易的草棚子,虽然依旧简陋,但至少能遮风挡雨,比露宿强多了。

更让士兵们高兴的是,听说会有粮食和物资补充下来。连日来,队伍里的粮食一首紧张,每天都是稀粥掺着野菜,偶尔才能吃上一顿干饭,每个人肚子里都没什么油水。

然而,希望很快就被现实泼了一盆冷水。

补充的物资运到了,数量却比预期的少得多。粮食大多是些发霉的糙米和杂豆,军服是破旧不堪、打着补丁的二手货,枪支弹药更是寥寥无几,而且很多枪支连膛线都快磨平了。

“妈的!又是这样!”赵大力看着分到他们排的那点可怜物资,气得脸色铁青,“那些龟儿子后勤处的,心都是黑的!克扣我们的命根子!”

排长也是一脸无奈,蹲在地上抽着闷烟:“吵有啥子用?又不是第一回了。能有点就不错了……听说这还是邓司令那边再三争取才拔下来的一点。”

林墨白默默地看着那堆劣质物资,心中明了。这就是川军作为“杂牌军”的待遇。中央军嫡系装备精良,补给充足,而他们这些地方部队,就只能捡些残羹剩饭。这种系统性的歧视和排挤,比战场上的敌人更让人感到无力和愤怒。

除了物资,还补充了一些新兵。都是从附近州县新募来的,大多面黄肌瘦,穿着破烂,眼神里带着茫然和恐惧,和当初林墨白他们刚入伍时差不多。这些新兵被分配到各个连排,林墨白他们班也分到了两个,一个叫周旺财,一个叫吴小栓,都是十六七岁的半大孩子。

赵大力看着这两个瘦弱的新兵,眉头皱得更紧了。他把林墨白叫到一边:“墨白,你现在是上等兵了(因为上次侦察立功,林墨白被破格提升为上等兵),这两个娃儿,你多带带。教教他们怎么打绑腿,怎么保养枪,战场上咋个保命。”

林墨白看了看那两个紧张得手脚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的新兵,点了点头:“晓得了,班长。”

他开始履行一个老兵(虽然他自己也才入伍不久)的职责。他耐心地教周旺财和吴小栓如何把松垮的绑腿打得结实又不妨碍血液循环,如何分解擦拭那支比他们年纪可能还大的“老套筒”,如何利用地形隐蔽,如何在行军时节省体力。

他的讲解清晰易懂,示范动作标准,让赵大力在一旁看得暗自点头。这个林墨白,简首不像个新兵,倒像个在军营里混了多年的老油条,不,比老油条还多了一份说不出的沉稳和条理。

王秀才也被排里临时指定为文书,负责协助排长登记名册、清点物资。他做事仔细,字也写得端正,倒是很适合这个工作。他利用空闲时间,把林墨白教给新兵的一些要点,用炭笔歪歪扭扭地记在了一个小本子上。

休整期间,上面也安排了一些简单的军事训练。主要是队列和射击练习。队列训练对于这些刚放下锄头的农民来说很是痛苦,走得歪歪扭扭。射击训练就更寒酸了,每人只能分到三五发子弹,进行实弹射击,更多的是练习瞄准和操枪动作。作者“新南派的神”推荐阅读《川军英雄魂》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林墨白在射击训练中表现出了远超常人的稳定性。他据枪沉稳,呼吸控制得当,虽然“老套筒”精度堪忧,但他打出的成绩依然在排里名列前茅。李石头看着林墨白射击,眼睛发亮,他自己用那杆长矛投掷,竟然也能十中七八,准头惊人。

林墨白找到赵大力,建议道:“班长,李石头眼神好,手稳,是个当射手的好苗子。能不能想办法给他弄支枪?哪怕是支破枪,好好校一下,也比长矛强。”

赵大力叹了口气:“老子晓得他娃是块料,可是枪从哪里来?上面不给,难道去抢?”

林墨白也知道这很难,但他把这个事情记在了心里。

休整的第三天,镇上来了几个穿着体面、像是商人模样的人,在一个当地乡绅的陪同下,找到了部队长官。不久,传来消息,这些人是来“犒军”的,带来了一些猪肉、蔬菜和白酒。

士兵们听说有肉吃,顿时欢呼起来。多久没沾过荤腥了,光是听到“肉”字,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犒军的物资被分发到各连各排。赵大力他们班也分到了不小的一块猪肉和一些萝卜、白菜。晚上,各班自己开火,煮肉改善伙食。

肉香弥漫在整个营地,久违的欢声笑语也多了起来。大家围坐在临时垒起的灶台边,眼巴巴地看着锅里翻滚的肉块和蔬菜,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林墨白看着这一幕,心中却有些感慨。这些士兵的要求是如此简单,一点肉食就能让他们暂时忘却战争的阴影和艰苦的行军。他们中的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是何等残酷的战斗,只是怀着朴素的保家卫国的念头,或者仅仅是为了吃一口饱饭,就走上了战场。

肉煮好了,赵大力亲自给大家分食,尽量做到公平,每人碗里都能有几块肉和一些油汪汪的菜汤。李石头吃得满嘴流油,憨憨地笑着。王秀才细嚼慢咽,似乎在想些什么。孙大麻子则一边吃一边吹嘘自己当年在军阀队伍里吃过的“大席”。两个新兵周旺财和吴小栓更是吃得头都不抬,仿佛这是他们这辈子吃过的最美味的东西。

林墨白默默地吃着自己那份,味道确实比平时的伙食好太多,但他心中却并无太多喜悦。他知道,这短暂的安宁和满足很快就会被打破。嘉陵江对岸,就是广袤的中原大地,那里战火正酣。

果然,休整了五天后,命令再次下达。部队即将渡过嘉陵江,正式出川,向山西方向挺进。

渡江前,进行了一次全团规模的简单检阅和动员。团长站在一个临时搭建的木台上,声音嘶哑地做着动员,无非是“保家卫国”、“奋勇杀敌”、“不负川人期望”之类的话。台下站着的士兵们,穿着五花八门的军装和草鞋,拿着简陋的武器,表情各异,但眼神中大多有一种踏上未知征途的决然。

林墨白站在队伍中,看着身边这些即将一同奔赴国难的战友,看着前方浑浊奔流的嘉陵江水,他知道,安逸的日子结束了。过了这道江,就是真正的战场。他握紧了手中的“老套筒”,检查了一下腰间子弹袋里那寥寥十几发子弹,深深吸了一口气。

渡江开始了。由于船只有限,部队需要分批渡江。林墨白所在的部队排在后面。他们站在江边,看着先头部队乘坐着大小木船,在船工们的号子声中,缓缓驶向对岸。江风猎猎,吹动着士兵们单薄的军装和船上的破烂旗帜。

等待是漫长的。林墨白看到对岸码头上,先期过江的部队正在集结,然后排成纵队,消失在远处的丘陵后面。他知道,他们也将沿着类似的路线,走向那片被战火蹂躏的土地。

终于轮到他们了。林墨白跟着赵大力班,登上了一条较大的木船。船身摇晃,江水拍打着船帮。船工们喊着号子,用力划动船桨。木船离开码头,向着江心驶去。

站在船上,回望来时的西川岸,青山叠翠,城镇依稀。那里是他们的家乡,是他们出发的地方。很多士兵都默默地望着越来越远的对岸,眼神复杂。

林墨白也看了一眼,但他更多的目光,投向了前方。北岸的景象逐渐清晰,同样是一片陌生的土地。他知道,那里没有退路,只有前进,只有战斗。

木船靠岸,士兵们依次下船,在军官的催促下迅速整队。脚下的土地,己经不属于西川。林墨白踩了踩坚实的地面,抬头望向北方灰蒙蒙的天空。

出川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XLV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川军英雄魂 http://www.220book.com/book/XLV1/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