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庄伏击战的胜利,像一阵风似的传遍了周边村镇。二十多个装备齐全的伪军,被一支名不见经传的“川军独立游击支队”几乎全歼,连机枪都缴获了,这消息让饱受日伪欺压的百姓们暗中拍手称快,也让附近据点的伪军们心惊胆战。
“听说了吗?杨家庄那边来了伙川军,凶得很!”
“可不是嘛,王家庄那帮二狗子,去了二十多号人,就回来几个伤兵,枪都丢光了!”
“川军?不是听说在黑石峪那边被打散了吗?咋跑到这儿来了?”
“管他呢,能打二狗子和小鬼子就是好队伍!”
各种议论在茶肆饭铺、田间地头悄悄流传。林墨白有意让王秀才和韩老汉通过一些可靠渠道散播消息,效果显著。不仅周边百姓知道了有一支能打的川军在杨家庄活动,连一些溃散在附近山林、苦苦挣扎的川军小股部队也听到了风声。
胜利后的第五天下午,孙大麻子带着侦察组的人,领回来了三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汉子。他们穿着破旧的川军军装,虽然肮脏不堪,但番号依稀可辨,正是122师的部队。
“队长!我们在北边林子里碰到这几位弟兄,说是听到咱们的名号,找过来的!”孙大麻子报告道。
那三个川军士兵看到院子里精神抖擞、装备明显改善了的同袍,以及那些正在训练的杨家庄青壮,眼中露出了难以置信和激动的神色。为首一个年纪稍长的老兵,看着迎上来的林墨白,声音沙哑地问道:“长官……你们……你们真是咱们122师的?”
林墨白看着他们憔悴的样子,心中感慨,郑重地点了点头:“我是122师师部首属侦察排排长林墨白。你们是哪个部分的?”
“报告长官!我们是364旅727团二营五连的!我叫陈大山,这是王小栓,这是李福贵!”老兵陈大山激动地敬礼,另外两人也连忙跟着敬礼,动作有些变形,显然疲惫到了极点。
“727团……”林墨白记得这个番号,在黑石峪防御战中伤亡惨重,“就剩你们三个了?”
陈大山神色一黯:“我们连在黑石峪东侧阵地被打散了……我们三个侥幸突围出来,在山里躲了快半个月了,吃的都没了,听到这边有咱们川军的队伍,就……就摸过来了。”
“来了就好!来了就是弟兄!”林墨白用力拍了拍陈大山的肩膀,“王秀才,带这三位弟兄去吃饭,换身干净衣服,好好休息!”
“是,排长!”王秀才连忙应道。
看着陈大山三人被带走,林墨白心中既感伤又振奋。感伤的是大部队损失惨重,振奋的是他们这里终于开始像一个磁石,吸引失散的弟兄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随着名声传出,接下来的几天,又陆续有零星的溃兵找来,加起来又有七八个人,都是122师不同部队的。林墨白将他们全部收拢,打散编入现有的三个班(赵大力、孙大麻子、杨大山各带一个班),队伍扩充到了近五十人,武器装备也通过缴获和溃兵自带,基本做到了人手一枪,虽然型号杂乱,但总比没有强。
队伍的扩大带来了新的问题。粮食消耗加快,原本缴获杨老财和伪军的粮食虽然不少,但坐吃山空。弹药也需要补充,特别是机枪子弹和驳壳枪子弹。新加入的溃兵需要时间融入和恢复战斗力。更重要的是,他们端掉了伪军据点,又全歼了前来报复的伪军,王家庄据点的小鬼子绝不会善罢甘休。
果然,几天后,孙大麻子带回来了更确切的情报。
“队长,打听清楚了。王家庄据点的小鬼子队长叫松井次郎,是个中佐。上次伪军被打垮,他大发雷霆,把伪军连长都撤了。据我们在王家庄的眼线说,松井正在集结兵力,可能很快就要对咱们动手了!”
松井次郎!林墨白对这个名字有印象,是小说设定里主角前期的劲敌,残忍嗜杀。看来,真正的考验马上就要来了。
“他们有多少人?具体什么时候来?”林墨白追问。
“王家庄据点本身有一个小队的小鬼子,五十人左右,装备精良,有掷弹筒。伪军原来有一个连,被我们打残后,又从别处调来了一些,现在大概还有七八十人。具体出动时间和兵力还不清楚,但估计就在这几天。”孙大麻子说道。
一个小队的鬼子,加上七八十伪军,总兵力超过一百三十人,而且鬼子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而林墨白他们,满打满算不到五十人,虽然士气高昂,但新兵多,缺乏重武器。
实力对比悬殊。
听到这个消息,赵大力、孙大麻子等老兵还好,那些新加入的溃兵和杨家庄的青壮们脸上都露出了紧张和担忧的神色。小鬼子的凶悍,他们是见识过的。
“怕个锤子!”赵大力瓮声瓮气地说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咱们有庄子可守,又不是在野外跟他们硬拼!”
“对!咱们修的工事也不是白修的!”杨大山也给自己和乡亲们打气。
林墨白没有立刻说话,他走到院子里临时用沙盘堆砌的杨家庄地形模型前,沉思起来。硬守庄子,固然有工事依托,但敌人兵力占优,火力更强,还有掷弹筒这种攻坚武器,死守的结果很可能是伤亡惨重,甚至庄子被攻破。
必须想办法化解敌人的优势。
他的目光在沙盘上杨家庄周围的地形上逡巡。庄子东面是来的大路,西面、南面是山林,北面有一条季节性的小河,现在水量不大。
“我们不能被动挨打。”林墨白终于开口,手指点在了沙盘上庄子东面大约三里地的一处地方,那里是进入杨家庄的必经之路,两侧是平缓的土坡,长满了灌木丛。“这里,叫做老鸹坡,是打伏击的好地方。”
“伏击?”王秀才推了推眼镜,“队长,鬼子伪军加起来一百多人,我们兵力不到他们一半,伏击能吃得下吗?万一被他们黏住……”
“不是要全歼他们。”林墨白解释道,“我们要的是挫败他们的进攻,打击他们的士气,让他们知道疼,不敢再轻易来犯。伏击的目的,是打他一个措手不及,消灭其前锋,消耗其有生力量,然后迅速脱离接触。”
他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计划:“我的想法是,不在庄子死守。派一支精干的小部队,携带机枪和大部分手榴弹,提前埋伏在老鸹坡。等敌人先头部队进入伏击圈后,给予迎头痛击,重点打击小鬼子和他们的机枪手、掷弹筒兵。打完之后,不纠缠,立刻沿着预定路线向西南山林撤退。”
“同时,庄子里只留下少数人迷惑敌人,造成我们主力还在庄内的假象。等敌人主力被吸引到庄子,发现是空城,再想追击我们伏击部队时,我们早己钻进山里了。山林地形复杂,鬼子的大部队施展不开,我们熟悉地形,可以跟他们周旋。”
这个计划大胆而冒险,核心在于“快进快出,打了就跑”,充分利用地形和情报优势,避免与优势敌人正面硬拼。
赵大力眼睛一亮:“这个办法好!就跟咱们在荒沟里冲出来一样,不能跟鬼子硬顶!”
孙大麻子也点头:“老鸹坡那地方我熟,坡不陡,但灌木密,好隐蔽,也好撤退。”
但也有顾虑。王秀才担心道:“队长,伏击部队风险很大,万一被鬼子咬住……”
“所以伏击部队必须是最精锐的,动作要快,下手要狠,撤退要果断。”林墨白看向赵大力和李石头,“大力,石头,伏击任务交给你们。你带一班,加上石头和机枪组,再给你配几个身手好的本地兄弟,一共十五个人,够不够?”
赵大力把胸脯拍得砰砰响:“没问题!保证把小鬼子打得屁滚尿流!”
李石头也默默点了点头,握紧了他的中正式步枪。
“好!”林墨白下定决心,“那就这么定了!王秀才,你带几个人和大部分新兵留守庄子,虚张声势,听到老鸹坡枪声后,抵挡一阵就组织乡亲们向山里转移。孙老哥,你带侦察组的人,提前撒出去,严密监视王家庄方向的动静,一有敌人出动的消息,立刻回报!杨大山,你带剩下的人,作为预备队,同时负责接应伏击部队撤退和转移乡亲。”
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众人虽然心情紧张,但看到林墨白沉着冷静、条理清晰的部署,心里也都有了底。
“各位,”林墨白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声音沉稳而有力,“这一仗,关系到我们能否在杨家庄真正立足,也关系到我们这支队伍能不能继续生存下去,打出去!我们要让松井次郎知道,川军的骨头,是硬的!杨家庄,不是他想来就能来的地方!”
“是!”众人齐声应道,斗志被再次点燃。
紧张的备战工作立刻展开。赵大力和李石头开始挑选伏击队员,检查武器,分配弹药,特别是机枪子弹和手榴弹。王秀才组织留守人员加固院墙,准备更多的滚木礌石,制造守军众多的假象。孙大麻子带着人如同幽灵般消失在庄子外围。杨大山则带着预备队熟悉撤退路线和接应地点。
林墨白忍着左肩尚未完全痊愈的不适,亲自检查了老鸹坡的地形,确定了伏击位置、火力点和撤退路线。他将现代特种作战的伏击理念融入其中,强调隐蔽、突然、迅猛和脱离。
庄里的气氛再次变得凝重,但不同于之前的恐慌,这次更多是一种同仇敌忾的决绝。村民们知道,这一仗是为了保卫他们刚刚获得的安宁生活。
两天后的凌晨,天还没亮,孙大麻子派的人就送来了紧急消息:王家庄据点敌人己经出动!一个小队鬼子加上约六十名伪军,携带两挺轻机枪,两具掷弹筒,正沿着大路向杨家庄开来!
该来的,终于来了。
林墨白深吸一口气,看向整装待发的赵大力和李石头等人。
“出发!按计划行事!”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川军英雄魂(http://www.220book.com/book/XLV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