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将长孙府笼罩在一片静谧之中。书房内,烛火却依旧明亮,将两人并肩的身影投在墙上,拉得长长的。
“华州韦家,同州柳氏……还有这几个县的县令,十之八九都与他们有姻亲或师生关系。”杜承彦的手指在地图上重重地点着,声音里压抑着怒火,“他们勾结起来,谎报灾情,侵吞救灾粮,甚至不惜纵容蝗虫,只为给我们的新政添堵!这己经不是简单的阳奉阴违,而是彻头彻尾的国贼行径!”
长孙瑾静静地听着,目光却落在了桌案上一本摊开的《礼记》上。“承彦,你看,‘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礼乐的本质,不在于玉帛钟鼓这些形式,而在于其背后的秩序与仁心。如今的朝堂,满口仁义道德的士族大夫,却为了私利,置百万灾民于不顾。这难道不是最大的礼崩乐坏吗?”
她合上书,眼神变得深邃:“我们输在什么地方?不是输在道理,不是输在陛下的支持,而是输在‘人’上。从地方到朝堂,从县令到侍郎,整个官僚体系,都被这些盘根错节的士族势力渗透得如同筛子。我们推行的每一项政策,都会被他们从内部蛀空。不换血,新政就是一句空话。”
“换血?”杜承彦苦笑,“谈何容易。科举取士百年,早己被他们把持。每年及第的进士,十之七八不是出自五姓七望,就是他们的门生故吏。想从外面提拔新人,根本无从下手。”
“那我们就改变取士的标准。”长孙瑾的眼中闪过一丝光芒,“我们不考他们背了多少经义,不考他们文章写得多么华丽。我们考他们能做什么。”
她站起身,走到书案前,提笔写下两个字:算学,博物。
“算学,以丈量土地、计算赋税、设计水利、营造器械为本。博物,以辨识草木鸟兽、金石矿藏、改良农具、防治病虫害为要。我们要选拔的,不是满口‘之乎者也’的清谈客,而是能亲手丈量天下,能脚踏实地理政兴邦的实干之才!”
杜承彦看着那两个字,呼吸都为之一滞。这……这简首是要颠覆百年科举的根本!他既感到一阵心潮澎湃,又感到一阵彻骨的寒意。这比清查隐户,还要触动士族们的根本。
五日后,杜承彦在朝堂上,正式提出了改革科举制度的奏疏。
当“在明经科中增设算学、博物二科,并提高其在录取中的比重”这句话说出口时,整个太极殿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不可!”崔义玄再次第一个跳了出来,这一次,他的声音里充满了悲愤与痛心,“杜尚书!你可知你在说什么?圣人之道,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于明礼义,知廉耻!你今日提出的算学、博物,不过是百工之辈的奇技淫巧!难道我大唐未来的栋梁,竟要是一群只知摆弄算筹、辨认花草的工匠之流吗?这是在动摇国本!是在辱没斯文!”
他的话极具煽动性,立刻引来了一片附和之声。
“崔侍郎所言极是!科举乃为国选贤,非为百工授艺!”
“若以此取士,百年之后,我朝还有何人知晓圣贤之道?”
面对山呼海啸般的反对,杜承彦却异常镇定。他深吸一口气,想起了昨夜与长孙瑾的对话,想起了地图上那些被蝗灾吞噬的州县。
“崔侍郎,”他朗声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了整个大殿,“请问,没有算学,如何精确丈量土地,查出那些被隐匿的田亩?如何计算土方,修建出能抵御旱涝的河渠?没有博物,如何辨识出能缓解灾情的草药,如何改良出更高产的农具?如何分辨出矿石的优劣,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化学博士的女相之路》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炼出更精良的钢铁?”
他环视西周,目光灼灼:“这些在崔侍郎眼中的‘奇技淫巧’,在关中灾民眼中,是活命的粮食!在戍边将士眼中,是护身的坚甲!在陛下眼中,是富国强兵的根本!请问诸位大人,是让百姓饿死、将士战死,来维护你们口中的‘斯文’,还是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来践行圣人的‘仁爱’之道?”
一连串的质问,如同一柄柄重锤,砸在每个人的心上。那些反对的官员,一时间竟无言以对。
杜承彦转向龙椅上的李治,躬身道:“陛下,贞观之治,靠的是房、杜等实干之臣,而非空谈之辈。如今我大唐要延续盛世,要推行新政,就需要更多懂得实干的人才。增设算学、博物,正是为了给天下百姓一个机会,给那些出身寒微却身怀实学的人一个报效国家的机会!这,才是真正的为国选贤!”
李治在龙椅上,紧紧地攥着拳头。杜承彦的话,句句都说到了他的心坎里。他受够了那些老臣的掣肘,他需要自己的班底,需要能将他的意志贯彻下去的人。
“准奏!”他猛地站起身,声音洪亮,“吏部即刻着手,拟定明经科新制!朕要让天下人都知道,在大唐,只要有真才实学,能为我大唐子民做事,无论出身,皆可为官!”
圣旨一下,长安城内的舆论一片哗然。但长孙瑾和杜承彦没有时间去理会这些。他们知道,真正的挑战,是如何将这个理想化的制度,变成现实。
深夜,吏部书房。
杜承彦就着烛火,奋笔疾书,草拟着新科考的细则。长孙瑾则坐在一旁,铺开一张大纸,用炭笔在上面勾勒着什么。
“博物科的考纲,不能只限于辨识花草。”她轻声说,“要加入矿物分类、土壤特性、简易的药理知识。你看,我们可以将植物按照‘木本、草本、藤本’来分类,再根据其用途,分为‘药用、食用、材用、毒用’……”
她画的草图,竟是一幅简易的植物分类思维导图。杜承彦停下笔,凑过来看,眼中满是惊叹。这些闻所未闻的分类方法,却清晰明了,实用至极。
“你这里,还缺了一样。”杜承彦指着图纸的空白处。
“什么?”
“一张图。”杜承彦拿起笔,在图纸的中央,画了一个小小的摇篮,旁边写着“杜念唐”三个字,“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们能有一个更好的世界。”
长孙瑾看着那幅画,心中一暖,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笑容。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兵部司的官员手持火漆封口的密函,神色慌张地闯了进来:“杜尚书!不好了!西域急报!安西都护府……苏定方将军的军队,遇上了大麻烦!”
杜承彦和长孙瑾同时站起身,心中猛地一沉。
杜承彦一把撕开密函,迅速浏览着,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他将信纸递给长孙瑾,声音干涩:“苏将军的军队在追击西突厥残部时,陷入了一片流沙地带,所有的冲车、投石机全都深陷其中,动弹不得。更糟的是,敌军利用一种当地特有的毒草,涂抹在箭头上,我军将士中箭者,伤口迅速溃烂,军医束手无策,士气大跌……”
长孙瑾的目光落在信纸上那句“无人能识此草,亦不知如何应对流沙”时,瞳孔骤然收缩。
她抬起头,看着桌上刚刚草拟完成的、写满了“算学”与“博物”的科举新制大纲,眼中闪过一丝复杂而锐利的光芒。
“看来,我们的新科状元,需要更快地到来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XMP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