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初六,寅时三刻,长安城尚未从夜色中苏醒,长孙府的琉璃瓦檐口却己挂起细长的冰凌。长孙瑶披着银狐大氅,手里捧一只鎏金小手炉,炉盖被她的指甲一下下拨得“嗒嗒”响。她抬眼望向马厩方向,那里黑魆魆一片,只余两盏气死风灯在风里摇晃,像两只不肯瞑目的兽眼。她深吸一口寒气,胸腔里却滚着一团火——那是对长孙瑾的疑,也是对“秘密”二字的瘾。
“给柳氏送暖炉”只是借口。昨夜她亲自去库房挑了这只炉子,又在炉盖内沿抹了一层薄荷油,只为让借口更真——柳氏咳喘,最闻不得薄荷。此刻,她领着两个懵懂的小丫鬟,鞋底踩在霜花上,“嚓嚓”作响,像谁在悄悄撕着绵纸。
马厩外,两名陌生护卫抱刀而立,披风上落满霜,却仍钉子般纹丝不动。长孙瑶在转角处停步,余光一扫,便认出那刀是东宫制式——刀背比寻常横刀厚两分,利于劈甲。她心头一跳,却更兴奋:长孙瑾果然惹上了天大的事。
“脚崴”这出戏,她己在闺房对着镜子练了七遍。此刻,她微微咬唇,把眉心蹙成一朵将折未折的梨花,左脚轻点地面,身子一歪,大氅的狐毛便簌簌地扫过青砖。两个小丫鬟吓得忙来扶,她却抬手制止,声音压得又软又颤:“春桃?你在里头么?我……我崴了脚,疼得紧,来扶我一把。”
马厩内,春桃正踮脚给一匹西域黑马套软缎耳罩,闻声手一抖,耳罩掉进了草料筐。她下意识往门口冲,却被李伯伸臂拦住。李伯是府里老人,须发皆白,眼神却利得像磨快的镰刀:“小姐吩咐过,谁都能进,唯独二小姐不行。”春桃急得跺脚,隔着门缝喊:“二小姐,我在给马换药,脱不开身,您找别人吧!”声音闷在厚重的棉帘里,像隔着一层雾。
长孙瑶垂下眼睫,掩去一闪而逝的冷光。她扶着墙,慢吞吞地“疼”了两步,忽然身子一倾,似站不稳,大氅下摆扬起,露出里头特意换上的撒金绫裙。裙角在风里展开,像一瓣不合时宜的春花,正扫在左侧护卫的靴面。那护卫下意识伸手,却在指尖距她半寸时硬生忍住,只低声道:“二小姐保重。”她抬眼,眸里汪着两泓将坠未坠的泪,轻声道了句“多谢”,便转身离去。裙裾擦过霜地,留下一行浅浅的狐毛痕,像雪里隐去的狐踪。
回廊尽头,她停步,回首望了一眼马厩——灯火依旧,却像两只被钉死的萤。她抬手,将鬓边被风吹乱的一缕发别至耳后,指尖触到一点冰凉:那是她方才趁“崴脚”时,从护卫刀穗上顺下的一个墨黑流苏结。东宫暗卫每人配一结,结法不同,暗含编号。她攥进掌心,像攥住一枚即将引爆的雷珠。
出府的路,她没走正门,而是绕去西偏角。那里有一段倒塌的篱墙,被枯藤遮得严严实实。她弯腰钻过,狐毛大氅被荆棘勾出几缕,她也顾不得,只在心里默数:一步、两步……百步之外,便是安邑坊的暗沟。沟边停着一辆青篷小车,车辕上坐着个穿粗布袄子的年轻人,正低头啃胡饼。听见脚步声,他抬头,露出左颊一道细白疤——那是太子亲信郑铎,曾随李承乾征吐谷浑,因传信有功,赐银鱼袋。
长孙瑶上车,车帘落下的瞬间,她脸上那点楚楚可怜的疼色便褪得干干净净。她伸手,将墨黑流苏结递过去,声音压得极低:“东宫庚字组,编号七。盯紧他们,也盯紧我姐姐。”郑铎捏过流苏,指腹那暗纹,嘴角勾起一点笑:“二小姐果然爽快。”他却没急着走,而是从怀里摸出一只小小油纸包,递给她,“殿下托我带的,新罗贡的‘雪参糖’,润肺。”长孙瑶接过,指尖在纸包上轻轻一捏,便知道里头还裹着一张更薄的纸。她没拆,只塞入袖袋,抬眼时,眸里映着车外一掠而过的残雪,亮得惊人。
马车在坊间七拐八绕,最终停在崇仁坊一间不起眼的茶肆后门。长孙瑶下车,己换了一身男式青布袍,发髻藏进幞头,狐氅也换成了粗羊毛大袄。她推门而入,穿过曲曲折折的走廊,掀帘进了一间雅阁。雅阁内,地龙烧得旺,李承乾倚窗而坐,手里把玩着一只鎏金小熏球,球孔里飘出缕缕白烟,是西域的“安息香”,甜里带苦。他穿一件月白常服,衣角却绣着暗金行龙,灯火一照,龙鳞便像活了过来。
“殿下。”长孙瑶福了福身,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我姐姐在马厩里炼的东西,能炸,声音如雷,火光如昼。硫磺、硝石,都是按车进。父亲替她遮掩,连账房都不让碰。”她顿了顿,抬眼首视李承乾,“我虽不懂兵事,却也知道,那分量足以掀翻半个皇城。”
李承乾没立刻答,只将熏球搁回案上,发出“叮”一声轻响。他起身,踱到她面前,伸手似要扶她,却在指尖将触未触时停住,转而替她拂去肩头一缕残雪。那雪在他指腹化开,像一滴偷偷溜走的泪。“孤记得,你与长孙瑾,一母同胞。”他声音低柔,像春夜里的箫,“怎舍得?”
长孙瑶垂眼,睫毛在脸颊投下两弯阴影,像两弯冷月。她轻声道:“一母同胞,也得先保住命。”她没说的是,母亲早逝,父亲眼里只有“能光耀门楣”的长孙瑾,而她,不过是待价而沽的筹码。她抬手,从袖中摸出一张折得极细的纸,展开,是马厩的简易图:何处堆硝石,何处设暗门,何处留通风口,一笔一划,工整得像刻上去的。李承乾接过,指尖在“暗门”二字上顿了顿,忽而笑了:“孤没看错人。”
他转身,从案下取出一物,递给她——那是一只小小青瓷瓶,瓶口用蜡封得严实。“西域来的‘忘忧散’,服之令人半日昏沉,却于身体无损。”他声音更低,“若有机会,放进她饮水的壶里。孤要那‘妖物’,也要她亲手呈上。”长孙瑶接过,瓶身冰凉,像握了一块腊月里的玉。她没问若事败如何,也没问事成之后自己能否全身而退。她只知道,从踏入这间雅阁起,她己与虎谋皮,再没回头路。
与此同时,长孙府马厩内,长孙瑾正俯身检查一排新制的蜡壳。她穿窄袖胡服,袖口用襻膊高高束起,露出细白一截手腕,腕上沾了点硝尘,像雪里落了一星灰。她指尖轻叩蜡壳,声音闷而脆,像谁在叩一扇遥远的门。“再厚半分。”她低声道,“北地寒,蜡薄了会裂,一裂就潮,潮了就炸不响。”春桃在一旁递上热帕子,心疼道:“小姐都熬了三夜了,眼都红了。”长孙瑾笑笑,接过帕子,却先给春桃擦了擦额前的灰:“你比我小两岁,倒先学会唠叨。”
她没说的是,这炸药不是为杀人,是为开路。父亲与她密谋己久,要在陇右道修一条暗渠,引雪水溉荒田,却遇巨石挡路,寻常工具奈何不得。唯有炸开,才能赶在开春前完工。此事若成,陇右三万顷荒田可变沃野,足养十万户。她抬眼,望向马厩深处那扇新开的暗门,门后是一级级向下的石阶,像通往未知世界的咽喉。她不知道,此刻那咽喉里,己悄悄爬进一缕东宫的暗影。
夜更深,雪又悄悄落了一层。长孙瑶回府时,正见长孙瑾披着斗篷从马厩出来,斗篷上积了薄薄雪,像披了一身月色。两人隔着一道回廊,一道灯笼的光,遥遥相望。长孙瑾抬手,冲她晃了晃手里的小瓷盏,是新调的蜡样,笑得眉眼弯弯:“阿瑶,我新做的香蜡,里头掺了梅屑,等会给你送些?”长孙瑶握紧袖中的青瓷瓶,也笑,笑得比雪还冷:“好啊,我等着。”
风掠过,灯笼晃了晃,两人的影子在墙上重叠又分开,像两株纠缠却注定反向生长的藤。雪落无声,却压弯了檐角,也压弯了人心。危机己如暗潮,悄悄漫过脚踝,而她们,一个站在光里,一个站在影里,都己无处可退。
(http://www.220book.com/book/XMP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