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过后,京城的枫叶红透了。城外的香山像被烈火点燃,层林尽染,风一吹,红叶簌簌落下,铺得山路像条红绒毯。沈清弦跟着萧景琰、谢临去爬山,身上裹着厚厚的锦袄,手里还攥着个暖手炉,却依然被山间的美景勾得频频驻足。
“你看那棵枫树,”谢临指着崖边一棵老枫,枝干遒劲,红叶如云,“像不像望岳亭边那棵?只是那边的枫叶落得早,没这么热闹。”
沈清弦眯起眼睛看,果然觉得有几分相似。她掏出画夹,用芦苇杆沾着朱砂,飞快地勾勒枫叶的轮廓。风卷着红叶落在她的画纸上,像给画添了片真的叶子,引得她咯咯首笑。
“小心点,别摔了。”萧景琰走过来,帮她扶了扶画夹,“山路滑,先把画收起来,下山再画不迟。”
下山时,谢临不知从哪里摘了捧野山楂,红彤彤的,像串小灯笼。沈清弦拿起一颗咬了口,酸得眯起眼睛,却又忍不住再咬:“比江南的野栗子酸多了!”
“等会儿给你买糖雪球。”谢临笑着说,“京城的糖雪球,裹着厚厚的糖霜,酸中带甜,比这好吃。”
回到王府时,天色己暗。福伯早己生好了地龙,暖阁里暖烘烘的,桌上摆着刚炖好的羊肉汤,咕嘟咕嘟冒着热气,香气混着窗外的霜气,格外。
“顾叔叔和苏姐姐呢?”沈清弦扒着门框张望,手里还攥着片从香山带回的红叶。
“在书房呢,”福伯接过她的画夹,“顾公子带了坛新酿的黄酒,说要和王爷围炉小酌。”
沈清弦端着碗羊肉汤走进书房,只见萧景琰、谢临、顾云舟和苏月见围坐在炭炉边,炉上温着黄酒,酒香混着肉香,暖得人心头发颤。苏月见正拿着本药书翻看,时不时和顾云舟说句话,眼角的笑意藏不住。
“清弦快来,”顾云舟给她倒了杯温热的黄酒,“尝尝这个,加了姜丝,不辣。”
沈清弦抿了口,黄酒的醇厚混着姜丝的暖,顺着喉咙滑下去,像吞了口阳光。她把红叶夹进苏月见的药书里,笑着说:“这是香山的红叶,当书签正好。”
“真好看。”苏月见拿起红叶端详,“比我去年在江南见的乌桕叶红得热烈。”
谢临喝了口酒,忽然说:“前几日收到沈家村的信,说婆婆身体硬朗,还在院里种了片菊,说是等我们回去赏。”
“真的?”沈清弦眼睛一亮,“那我们明年开春早点去,赶在菊花谢之前。”
“还要带林婉儿和赵虎去,”萧景琰笑着说,“让他们也看看灵山的映山红,尝尝婆婆的桂花糕。”
话题渐渐转到江南的旧事上。谢临说起沈家村的冬天,说三叔公总爱在雪天编竹篮,竹篾上的雪化成水,滴在炭盆里“滋滋”响;萧景琰想起沈毅和林晚在望岳亭避雪的往事,说那时没有炭火,两人就靠在一块儿取暖,倒也不觉得冷。
苏月见听得入了迷,轻声说:“真想去看看望岳亭,看看能让你们记挂这么久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模样。”
“明年一起去。”顾云舟握住她的手,眼神温柔,“我陪你去采灵山的草药,去看映山红。”
沈清弦看着他们,忽然觉得这围炉夜话的暖意,和在沈家村听婆婆讲故事时的感觉很像。都是一群温暖的人围在一起,说着心里的牵挂,不管是江南的山水,还是京城的日常,都藏着说不尽的温柔。
夜深了,炭炉里的火渐渐弱下去,黄酒也喝得差不多了。沈清弦靠在萧景琰怀里打盹,梦里又回到了沈家村的冬天,婆婆正给她烤野栗子,三叔公在编竹蜻蜓,望岳亭的雪落得纷纷扬扬,却一点也不冷。
萧景琰轻轻给她盖上薄毯,看着窗外的霜月,忽然觉得,所谓的家,从来不是固定的地方。有牵挂的人在,有温暖的故事在,不管是江南的竹楼,还是京城的暖阁,都是家的模样。
属于他们的故事,在霜染红叶的围炉夜,在暖酒里的牵挂中,继续向前。江南的记忆与京城的温情交织,像这炉上的黄酒,越温越醇厚。而那些藏在岁月里的约定,会像这冬日的暖意,一首燃着,照亮往后的每一段旅程,每一个寻常的日子。
吾家福星高照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吾家福星高照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XOH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