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0章:寻求村民帮助,获得意外启发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我科研女神在五零修拖拉机 http://www.220book.com/book/XQ1Y/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我科研女神在五零修拖拉机

狗剩的喊声在打谷场上空炸开,曲令颐回过头,看见他蹲在石板边,手指指着一列蚂蚁正从晒得发白的土缝里钻出来,排成细长的队,往坡下挪。

她没动,只是把手里的图纸折了两折,塞进裤兜。昨夜那根新做的“节驱轴”还躺在支架上,竹节泛着干涩的黄光,像串没晒透的豆荚。她盯着它看了会儿,转身走向林秀兰家。

林秀兰正在院里翻晒账本,纸页摊在竹席上,风吹一页,她就压一块小石头。见曲令颐进来,头也没抬:“轴又断了?”

“还没试。”曲令颐蹲下来,抽出一张空白纸,“我需要算个数——水车转多快,省力又不伤轴。”

林秀兰这才抬头:“你那机器,不是靠水推的吗?怎么还得掐着秒表走?”

“推是推,可推得太猛,轴受不了;太慢,水提不上来。”她拿铅笔在纸上画了个圈,“就像人挑水,一口气冲到底,肩膀要废;慢慢蹭,天黑也到不了家。有没有个中间劲儿?”

林秀兰眼睛眨了两下,忽然笑了:“你说的是‘匀稳劲’。”

她一把抓起算盘,十指翻飞,噼啪声像雨点砸瓦片。曲令颐看着她的手,指甲边缘都磨出了浅白的印子,每一拨都干脆利落。

“每分钟七圈半。”林秀兰报数时眼皮都没抬,“再多,水流散;再少,动力拖泥带水。”

曲令颐掏出笔记本,快速换算,笔尖一顿,在纸上圈出一个数字,又画了个红圈。她抬头:“这数,跟我想的结构对上了。”

“那你还愁啥?”林秀兰收起算盘,“人走路有步子,牛拉犁有喘气,机器也得有呼吸。”

曲令颐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灰:“材料还是不够顺手。轴承连接点太脆,铜丝容易松。”

“村东马掌柜那儿呢?”林秀兰说,“他当铺拆了好几个旧算盘,铜珠子堆了一抽屉,前两天还念叨没处使。”

曲令颐愣了下:“算盘珠?能用?”

“黄铜的,圆溜,磨光了比铁珠子还滑。”林秀兰眯眼,“你要真敢用,他不得乐疯?”

她当即叫上狗剩,首奔村东。马掌柜正坐在柜台后打盹,听见脚步睁眼,见是她俩,立马坐首:“稀客啊!是不是又有新玩意要变现?”

“不卖。”曲令颐开门见山,“要借点东西——你们拆下来的旧算盘珠,黄铜的。”

马掌柜一拍大腿:“有!多了去了!”转身就拉开柜底抽屉,哗啦倒出一堆铜珠,在阳光下一闪一闪,“全给你,分文不取。不过——”他咧嘴一笑,“等你那水车转起来,得让我题个字挂上面,就写‘马氏轴承监制’。”

狗剩扑哧笑出声。

“成。”曲令颐点头,“但得今天就送来,我要连夜组装。”

“包在我身上!”马掌柜招呼媳妇,“把后屋那几串老算盘拆了,挑圆润的筛一遍,大娃二娃都叫来,分三筐装好,送打谷场!”

离开当铺时,狗剩小声问:“曲姑姑,铜珠子真能转?”

“不一定。”她捏了颗珠子在手里搓了搓,“但死办法不行,就得试试活路子。”

下午太阳偏西,三筐铜珠送到打谷场。曲令颐让狗剩带着几个孩子按大小分类,自己拿着锉刀一个个打磨毛刺。赵铁柱也来了,肩上扛着麻绳和木架。

“杨建国那边我去说了。”他把绳子放下,“五亩荒坡批下来了,就在河湾那边,常年漏水,没人种。他说——成,归集体;败,也归集体。”

曲令颐停下锉刀:“他真这么说?”

“嗯。”赵铁柱点头,“条件是立个牌子,写明用途,谁都能来看。”

她沉默片刻,从笔记本撕下一页,写下“水利试验田”,递给赵铁柱:“找个木匠刻块板,明天就立。”

天快黑时,第一组带铜珠的连接节装上了轴。曲令颐蹲在支架旁,一根根检查间隙,手指被竹刺扎了几道口子,也没顾上擦。林秀兰送来一碗热粥,放在石墩上。

“别光顾着轴。”她坐下,“人也得有‘匀稳劲’。”

曲令颐喝了口粥,热气顺着喉咙往下走。远处,马掌柜派来的两个小伙正往坡上运木料,吆喝声一声接一声。

“明天试转。”她说,“这次要是还不行,我就把轴拆了当柴烧。”

“那你得先问问蚂蚁答不答应。”林秀兰笑着走了。

第二天一早,打谷场就热闹起来。杨建国亲自带人把木牌钉在坡口,上书“水利试验田”,红漆刚刷完,湿漉漉地反光。赵铁柱领着几个退伍兵开始挖引水沟,锄头碰石头,火星子都溅出来。孩子们排成队,往高处递竹管,狗剩举着一面小旗站在坡顶,学着指挥的样子喊:“慢点!歪了!”

曲令颐站在支架边,最后一次检查节驱轴。铜珠嵌在竹节之间,打磨过的表面泛着温润的光。她深吸一口气,朝赵铁柱点头。

水流缓缓注入导槽,冲上叶片。轮子开始转,一圈,两圈……速度逐渐提上来。

到了第七圈,曲令颐盯着手腕上的表。

第八圈,轴身微微震了一下,但没卡。

第九圈,水流被稳稳提起,顺着竹管流入临时蓄水池。

人群静了两秒,突然爆发出喊声。

“起来了!”狗剩跳起来,小旗甩在空中。

赵铁柱咧着嘴,手里的锄头杵在地上没扶。

林秀兰站在人群后头,没说话,只是从怀里摸出一段草绳,编了个双环结,挂在晾衣绳上。

曲令颐没动,只伸手摸了摸左耳垂。那粒痣有点烫。

中午时,杨建国带来公社的批文,正式划拨五亩地,还调了两名记工员来登记用工。马掌柜抱着一摞旧账本过来,说要帮着建个“技术物资台账”。

“以后谁出力,谁得分,清清楚楚。”他翻开本子,“就按咱当铺记押货的法子来。”

曲令颐接过本子,翻了两页,抬头:“你这字,比会计写得还利索。”

“那是。”马掌柜得意,“当年一笔千金的生意,我也经手过。”

下午,第一批竹管架设到试验田边缘。曲令颐带着狗剩和几个孩子调试分流口,水哗啦啦灌进干裂的田垄。泥土吸水的声音细微却清晰,像有人在地下轻轻叹气。

赵铁柱蹲在沟边,用手捻了把湿泥,忽然说:“这土,能种麦了。”

没人接话,但所有人都停下了手里的活,看着那片终于喝上水的地。

太阳快落山时,曲令颐把主轴图纸重新描了一遍,标题写下“节驱轴·第一代”。她将图纸卷好,放进工具箱最下层,上面压着那颗从蚂蚁爬过的土缝里捡回来的小石子。

狗剩凑过来,指着图纸问:“曲姑姑,下一个咱们造啥?”

她刚要开口,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马掌柜的儿子跑得满头汗,手里攥着个小布包。

“曲同志!西头铁匠铺回话了——能轧薄钢条,但得等三天!他还问,要不要顺便打几副滚珠模子?”



    (http://www.220book.com/book/XQ1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我科研女神在五零修拖拉机 http://www.220book.com/book/XQ1Y/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