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3章 红柳下的约定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钢铁与炊烟 http://www.220book.com/book/XQ8X/ 章节无错乱精修!
 

1987年的初夏,戈壁滩的风带着暖意,吹得红柳的新枝轻轻摇晃。陆建军穿着笔挺的军装,站在哨所旁的红柳树下,手里攥着个小小的丝绒盒子,手心全是汗。苏晓梅今天从县城过来,他要在这里跟她求婚。

哨所的战士们早就躲在观测站里,扒着窗户偷偷看。老所长端着个搪瓷缸,呷了口热茶,笑着说:“这小子,跟他爹一个样,关键时刻就脸红。”

远远地,一个穿着蓝布连衣裙的身影出现在山路上,是苏晓梅。她提着个布包,里面装着给战士们带的饼干,走得有些急,额头上渗着细密的汗珠。

陆建军深吸一口气,迎了上去。“路上累了吧?”他接过布包,声音有点发紧。

“不累,看到你就不累了。”苏晓梅笑了,眼睛弯得像月牙,“哨所的红柳长得真好,比照片上还精神。”

他们并肩走到红柳树下,树影斑驳地落在地上,像撒了把碎金子。陆建军停下脚步,转身面对着她,从口袋里掏出丝绒盒子,打开——里面是枚银戒指,样式很简单,是他托县城的银匠打的,戒面上刻着个小小的“军”字。

“晓梅,”他的声音有点抖,“我知道我这工作,聚少离多,给不了你安稳的日子。但我向你保证,只要我在家,家务我包;只要我有空,就陪你说话;只要我活着,就护着你,护着咱将来的家,像护着这界碑一样。你……愿意嫁给我吗?”

苏晓梅的眼眶一下子红了,她看着戒指上的“军”字,又看看陆建军紧张得发红的脸,突然笑了:“我来之前,阿姨给我看了叔叔的回忆录,看了那个搪瓷缸,还说了你们家在地窝子的日子。”

她伸出手,让陆建军把戒指戴在她的无名指上,尺寸刚刚好。“我知道聚少离多是什么滋味,也知道‘护着家’这三个字有多沉。但我愿意,就像阿姨愿意等叔叔那么多年一样,我也愿意等你,守着家,等你巡逻回来。”

陆建军的眼泪差点掉下来,他一把将苏晓梅拥进怀里,紧紧地抱着,像抱着全世界。观测站里传来战士们的哄笑声和掌声,老所长站在门口,对着他们举了举搪瓷缸,像是在干杯。

红柳树的叶子沙沙作响,像是在为他们祝福。陆建军低头看着苏晓梅,突然想起父亲说过,他当年跟母亲求婚,就在地窝子门口的红柳树下,没戒指,没鲜花,就说了句“跟我过日子,可能会苦,但我不会让你受委屈”,母亲就点了头。

“晓梅,谢谢你。”他轻声说。

“该说谢谢的是我。”苏晓梅靠在他怀里,声音软软的,“谢谢你让我知道,原来‘等待’也可以是甜的,就像阿姨种的菠菜,在石缝里也能长出甜滋味。”

那天下午,苏晓梅帮着战士们缝补军装,她的针线活好,针脚又细又匀,比哨所里的“巧手”战士缝得还漂亮。陆建军坐在旁边看着,心里暖洋洋的,像晒着初夏的太阳。

“你看,晓梅来了,咱们的军装都能换新颜了。”老所长打趣道,“建军,可得好好待人家,不然我们这些兵都不答应。”

战士们跟着起哄,苏晓梅的脸更红了,手里的针线却没停,飞快地穿梭在布面上。陆建军看着她认真的样子,突然觉得,这哨所好像有了家的味道——以前只有钢铁的冷硬,现在多了针线的柔软。

傍晚,陆建军送苏晓梅下山。走到界碑旁,苏晓梅停下脚步,对着界碑敬了个不太标准的礼,像模像样的。“我以后就是军嫂了,得学着敬军礼。”她笑着说。

“你比我第一次敬礼标准多了。”陆建军帮她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头发,“等咱们结婚,就把家安在县城,离哨所近,你想我了就能来看看。”

“好啊。”苏晓梅点点头,“我还想在院子里种红柳,像哨所的这棵一样,长得高高的,你从哨所望过来,就能看到。”

“那我巡逻回来,远远看到红柳,就知道家到了。”陆建军握紧她的手,“就像我爸当年,看到地窝子的炊烟,就知道妈在等他。”

他们在界碑旁站了很久,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和红柳的影子交叠在一起,像一幅温柔的画。苏晓梅从布包里拿出个小小的笔记本,翻开,上面是她写的诗:“红柳站成界碑的模样,炊烟系着巡逻的方向,你的钢枪守着国的边疆,我的针线缝着家的日常……”

陆建军凑过去看,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他知道,这首诗,就是他们往后日子的模样——他守着界碑,她守着红柳;他的钢枪扛着国,她的针线连着家。

苏晓梅走后,陆建军把那首诗抄在给家里的信里,最后写道:“爸,妈,晓梅说她愿意,愿意像妈一样,做个军嫂。我想,这就是缘分吧,就像红柳总爱长在界碑旁,她也恰好走到了我身边。”

林秀兰收到信时,正在给陆振国补袜子。她把信读给陆振国听,读到诗的时候,眼泪掉了下来,滴在袜子的补丁上。

“好姑娘,好姑娘啊。”她抹着眼泪,“跟我当年一样,傻得很,却傻得让人疼。”

陆振国没说话,只是从木箱子里翻出个红布包,打开,里面是他当年给林秀兰的定情信物——一块磨得光滑的红玛瑙,上面刻着个歪歪扭扭的“兰”字。“把这个给建建,让他送给晓梅。”他说,“咱老陆家,不兴那些虚的,就得是实打实的念想。”

林秀兰把红玛瑙用红绸布包好,放进给陆建军寄东西的包裹里,还塞了些她腌的萝卜干,是苏晓梅说爱吃的。“告诉晓梅,有空回家来,阿姨给她做菠菜饺子。”她在信里写道。

陆建军收到包裹时,正在给红柳浇水。他打开红布包,看到那块红玛瑙,突然想起父亲回忆录里写的,这块玛瑙是他在朝鲜战场捡的,一首揣在怀里,回来后刻上字送给了母亲。

“这是咱家的规矩。”陆建军着玛瑙上的“兰”字,心里暖暖的。他把玛瑙交给去县城办事的战士,托他转交给苏晓梅,附带一张纸条:“等我回来,就娶你。红柳作证,界碑为凭。”

苏晓梅收到红玛瑙时,正在给学生们上课。她把玛瑙小心地放进讲桌的抽屉里,摸着上面的刻字,仿佛能感受到陆振国和林秀兰当年的心意。下课铃响后,她走到教室门口,望着哨所的方向,心里默念:“我等你。”

夏天快结束的时候,陆建军终于休假了。他带着苏晓梅回了趟家,在新砖房的院子里,在那棵陆振国亲手栽的红柳树下,举行了简单的婚礼。没有乐队,没有宴席,只有张桂芬和几个老邻居来帮忙,却热闹得很。

林秀兰把那个“为人民服务”的搪瓷缸端出来,给陆建军和苏晓梅倒了满满两杯酒。“这是咱老陆家的规矩,喝了这杯酒,就是一家人了。”她说。

陆建军和苏晓梅碰了碰杯,把酒喝了下去。酒有点辣,却带着股说不出的甜。陆振国看着他们,突然想起自己结婚那天,也是这样,在简陋的地窝子里,用这缸子喝了交杯酒,心里却揣着满满的盼头。

“晓梅啊,”陆振国看着新媳妇,眼神里满是慈爱,“军嫂不好当,得能忍,能扛,能一个人把家撑起来。但你放心,只要心里装着念想,再难的日子,也能熬出甜来。”

苏晓梅点点头,眼圈红了:“爸,妈,我知道。我会像妈一样,把家守好,等建军回来。”

婚礼结束后,陆建军送苏晓梅回县城。他们在院子里种了棵红柳苗,是从哨所移植来的,带着哨所的土。“等它长大了,就像我陪着你。”陆建军说。

“等它开花了,我就摘一枝,给你寄到哨所去。”苏晓梅笑着说。

红柳苗在晚风中轻轻摇晃,像个小小的约定。陆建军知道,这棵红柳会像哨所的那棵一样,在风雨里扎根、生长,见证他们的日子——他的巡逻路,她的三尺讲台;他的钢枪与界碑,她的粉笔与红柳。

而这,就是传承。不是轰轰烈烈的誓言,是红柳下的约定,是搪瓷缸里的酒,是一代又一代军嫂手里的针线,把“国”与“家”,缝成了同一个模样。

光影交界处的孤独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XQ8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钢铁与炊烟 http://www.220book.com/book/XQ8X/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