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8章 课堂上的界碑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钢铁与炊烟 http://www.220book.com/book/XQ8X/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钢铁与炊烟

1995年的九月,开学第一天,苏晓梅的语文课讲的是“爱国”。她站在讲台上,看着底下西十多张稚嫩的脸,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两个大字:“界碑”。

“同学们,知道界碑是什么吗?”她问。

后排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孩举起手,是陆望疆。他刚上小学一年级,坐得笔首,像棵小树苗。“我知道!界碑是爸爸守着的石头,上面写着‘中国’!”

班里响起一阵笑声,苏晓梅却没笑,认真地说:“望疆说得对。界碑是石头做的,却比钢铁还硬,因为它站在国家的边上,守着我们的家。”她从讲台下拿出一个玻璃罐,里面装着红柳种子和一小捧黑土,“这是界碑旁的土,这是从那里长出来的红柳种子。”

孩子们的眼睛一下子亮了,纷纷凑过来看。苏晓梅把土和种子分给大家,每人一小撮,用透明纸包好。“今天的作业,不是写字,是把种子种在花盆里,观察它怎么发芽。记住,它长出来的样子,就是界碑旁红柳的样子——不怕风,不怕晒,把根扎得深深的。”

放学时,陆望疆捧着自己的种子,跟在苏晓梅身后,小脸上满是郑重。“妈妈,我的种子会比别人的先发芽吗?”他问。

“只要好好照顾它,就会的。”苏晓梅摸了摸他的头,“就像爸爸照顾界碑一样,得用心。”

回到家,陆望疆立刻找来一个空罐头瓶,小心翼翼地把土倒进去,再把种子撒在上面,最后浇了点水,放在窗台上。“要快点长哦,长得像爸爸一样高。”他对着罐头瓶说,说完又想起什么,跑去院子里,从红柳树上摘下片叶子,轻轻放在罐头瓶旁,“给你做个伴。”

苏晓梅看着儿子的举动,想起陆建军信里说的,望疆三岁那年,第一次在照片上看到界碑,就非要把自己的玩具枪摆在照片旁,说“给爸爸的界碑站岗”。这孩子,心里早就把“界碑”和“爸爸”连在了一起,像棵小藤,绕着那根叫“坚守”的柱子慢慢爬。

周末,林秀兰带着陆振国来县城。陆振国的身体大不如前,却坚持要去学校看看望疆。“看看咱孙子在课堂上啥样,是不是也像建建小时候,坐不住?”

他们到学校时,正赶上苏晓梅上公开课,讲的是《谁是最可爱的人》。陆振国坐在教室后排,听到“朝鲜战场”“冰雕连”这些词时,浑浊的眼睛突然亮了,手紧紧攥着拐杖,指节发白。

苏晓梅讲得动情,说到战士们在雪地里啃冻土豆,说到他们怀里揣着的家书,台下的孩子们都红了眼圈。陆望疆突然站起来,大声说:“我爷爷也在朝鲜战场!他有军功章!”

班里响起一片惊叹声,苏晓梅朝儿子点点头,示意他坐下,然后说:“望疆的爷爷,还有很多像他爷爷一样的战士,就是最可爱的人。他们守着远方的界碑,我们才能在教室里安安稳稳地上课。”

下课铃响后,孩子们围着陆振国,七嘴八舌地问:“爷爷,您当年也守界碑吗?”“爷爷,军功章是什么样的?”

陆振国笑了,从怀里掏出个布包,打开,里面是那枚三等功军功章,虽然有些氧化,却依旧闪着光。“这就是军功章,”他指着上面的五角星,“是用战友们的血和汗换来的。”

陆望疆挤到爷爷身边,小手轻轻摸着军功章,突然抬头说:“爷爷,我长大了也要得军功章,像爸爸一样守界碑!”

陆振国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他把军功章放在望疆手里,又把自己那个旧铁盒拿出来,塞到孙子怀里。“这里面有爷爷的故事,”他说,“等你看懂了,就知道界碑该怎么守了。”

苏晓梅看着这一幕,突然觉得,课堂不仅仅是教书的地方,更是种“根”的地方。她教孩子们认“国”字,讲“家”的故事,带他们种红柳种子,其实都是在心里画界碑——让他们知道,脚下的土地叫什么,身后的家需要什么,远方的坚守意味着什么。

陆建军休假回来时,特意去学校看了苏晓梅的课堂。那天她正教孩子们写“疆”字,说左边是“弓”,右边是“土”,合起来就是“用弓箭守护土地”。陆望疆在作业本上写得格外认真,一笔一划,像在刻碑。

“你把界碑搬进课堂了。”陆建军站在教室门口,眼里满是敬佩。

“是把课堂搬到了界碑旁。”苏晓梅笑着说,“孩子们得知道,他们念的每一个字,写的每一个词,都和你守的界碑连在一起。”

陆建军走到儿子身边,看他作业本上的“疆”字,突然想起自己小时候,父亲在沙盘上教他写“国”字,说那一横一竖,就是城墙,把家护在里面。原来,有些教育,从来都不用刻意,是在日复一日的耳濡目染里,把“家国”两个字,刻进骨子里。

周末,陆建军带着望疆去了哨所。界碑旁的红柳己经长得枝繁叶茂,当年他们种的幼苗,如今也有碗口粗了。陆望疆抱着树干,跟红柳比身高,突然说:“爸爸,我的种子发芽了,长出三片叶子!”

“那是它在跟你打招呼呢。”陆建军把他抱起来,让他摸界碑上的字,“你看,这两个字比红柳还老,比爷爷的军功章还重。”

望疆的小手摸着冰冷的石头,突然问:“爸爸,你想家的时候,是不是就摸它们?”

陆建军愣了一下,随即点点头:“是。摸着它们,就像摸到家里的红柳,摸到妈妈的讲台,摸到你的小手。”

苏晓梅站在一旁,看着父子俩的背影,突然觉得,课堂和界碑,其实是同一个地方——一个在书里种希望,一个在地上守希望;一个用粉笔写传承,一个用脚步量传承。而红柳种子,就是连接它们的线,把课堂上的“知道”,长成界碑旁的“做到”。

离开哨所时,陆望疆把自己种的红柳幼苗挖出来,小心翼翼地捧着,要带回学校。“我要种在教室门口,”他说,“让同学们都知道,这是界碑旁的红柳。”

苏晓梅把幼苗种在了教室门口的花坛里。春天到来时,它抽出了新枝,和院子里的红柳遥相呼应,像个小小的界碑,立在课堂与远方之间。孩子们路过时,总会停下来看看,有人给它浇水,有人跟它说话,仿佛那不是棵树,是个沉默的哨兵。

陆望疆的作业本上,开始出现越来越多关于红柳和界碑的句子:“红柳的根是首的,像爸爸的腰”“界碑不说话,却什么都知道”“妈妈说,我们的教室,是最小的界碑”。

苏晓梅把这些句子抄在黑板报上,标题就叫“我们的界碑”。她知道,这些稚嫩的文字,就像当年陆振国的军功章,陆建军的巡逻路,会慢慢长成支撑孩子们的脊梁骨,让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记得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因为最好的教育,从来不是讲大道理,是让孩子们看见——看见红柳怎么扎根,看见界碑怎么站立,看见父母怎么坚守,然后在心里,悄悄种下一颗种子,等着它长成自己的界碑。

就像那棵长在教室门口的红柳,迎着阳光,向着天空,把根扎在孩子们的目光里,也扎在这片土地的未来里。



    (http://www.220book.com/book/XQ8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钢铁与炊烟 http://www.220book.com/book/XQ8X/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