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凡坐在江边的露天烧烤摊,面前的烤腰子己经凉透了。江风裹着水汽扑过来,带着点秋末的冷意,他灌了口冰啤酒,瓶身的水珠顺着指缝往下滴,在桌角积成小小的水洼。
“咔哒”一声,有人拉开他对面的塑料凳,带着股油墨味的风随之而来。陈凡抬头,看见周明把肩上的帆布包往桌上一扔,包上“江城晚报”西个字被烟头烫了个洞,是老鬼以前的杰作——据说当年周明刚入职,老鬼非说这几个字太正经,得“接地气”,硬是用烟蒂给烫了个窟窿。
“陈警官,哦不,现在该叫你陈先生了。”周明咧嘴笑,露出颗小虎牙,他从包里掏出个军用水壶,往陈凡面前的空杯里倒了些琥珀色的液体,“老鬼藏的二锅头,给你留的。”
酒液入杯时发出轻响,带着股烈气。陈凡捏着杯子转了两圈,杯壁上的指纹被酒液晕开,像他现在一团乱的生活。
“听说你把材料递到省报了?”周明咬开一瓶可乐,气泡在喉咙里炸开,“没用的,赵家在省厅的关系盘根错节,那些材料连总编的桌子都上不去。”
陈凡没说话,灌了口二锅头,辣劲从喉咙烧到胃里,却压不住心口的闷。他当然知道没用,那天发送成功的提示弹出时,他就隐约猜到了结局——就像当年他追的那个走私案,证据链明明完整,却在最后关头被“证据不足”压了下来,后来才知道,主犯是赵家的远房侄子。
周明见他不吭声,从帆布包里摸出手机,点开个APP往他面前一推:“看看这个。”
屏幕上是“江城杂谈”的论坛界面,首页飘着个热帖,标题耸人听闻——《扒一扒江城那些年被强拆的老巷子,背后都站着谁》,底下评论己经刷到了五千多条。周明划着屏幕笑:“官媒发不了,不代表老百姓看不到。这论坛是江城本地人搞的,服务器架在境外,赵家的手还伸不了那么长。”
陈凡的手指在屏幕上顿住。他记得这论坛,以前当警察时,技术科的同事总说这里是“民间派出所”,谁家丢了猫、哪家店缺斤少两,发帖比报警还管用。他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需要靠这种地方翻案。
“住建局的王副局长,去年在城西批了块地,名义上是建敬老院,实际上呢?”周明点进个加密帖子,输入一串密码后,跳出几张照片——挖掘机正在推倒一片老宅院,旁边站着的胖子正是王副局长,手里夹着烟,身后跟着个穿貂皮的女人,是赵家的三小姐赵曼琪。“这些照片,官媒敢发吗?但在这论坛上,昨天一天就转了三万多次。”
陈凡的心跳开始加速。他看着照片里熟悉的老宅院,想起小时候在那里追过的蜻蜓,想起老鬼说过,那片宅子是江城最后的清代建筑群,赵家早就想拆了盖别墅区。
“老百姓的眼睛是亮的。”周明又倒了点二锅头,“你以为赵家为什么急着把你弄进去?不是怕你查走私,是怕你顺着走私线摸到他们强拆的黑账。那些老巷子底下,埋着的不光是青砖,还有骨头。”
陈凡捏紧了杯子,指节泛白。他想起被关进去那天,纪委的人审他时,反复问的不是走私案的细节,而是“你有没有去过城西老宅区”。当时他还纳闷,现在才明白,他们怕的是这个。
“论坛的创始人是老鬼的战友,当年一起扛过枪的,最恨这些欺负老百姓的货。”周明把手机塞给陈凡,“账号我给你注册好了,密码是你警号后六位。想扳倒赵家,光靠举报信没用,得让老百姓知道他们干了什么。”
烧烤摊的灯突然闪了闪,周明抬头看了眼,低声道:“我该走了,赵家的人在对面茶馆盯着呢。”他抓起帆布包,起身时拍了拍陈凡的肩膀,“老鬼说过,路走不通就绕着走,但别停下。这论坛,就是你绕的路。”
陈凡看着周明混进人群,背影很快消失在夜色里。他低头看手机,屏幕上“江城杂谈”西个字在路灯下泛着光。他点开发帖框,指尖悬在键盘上,突然想起老鬼教他写笔录时说的话:“别管字写得好不好,把看见的、听见的写清楚,老百姓要的不是漂亮话,是实在事。”
他深吸一口气,开始打字。从三个月前接到的匿名举报信写起,写赵家如何勾结住建局伪造文件,写老宅院的居民如何被威胁签字,写他查到的拆迁款流向——那些本应发给居民的钱,有一大半进了赵曼琪的奢侈品账户。他没加修饰,就像写案情报告一样,一句句都是事实,附上了从银行流水里截的图,还有周明刚才给的拆迁现场照片。
发帖按钮按下去的瞬间,他仿佛听见老鬼的笑声在耳边响:“这就对了,让大家伙儿都瞅瞅,这些披着人皮的玩意儿干了啥。”
夜风突然变得暖和了些,陈凡又灌了口二锅头,这次不觉得辣了,反倒有点回甘。他看着屏幕上的帖子被瞬间顶到首页,评论像潮水一样涌进来——
“我奶奶就住在那片,上个月被人半夜扔了砖头,吓得搬去养老院了!”
“赵曼琪的包我认识,限量款,抵我家一年工资,原来钱是这么来的!”
“顶上去!让更多人看见!”
手机震个不停,是周明发来的消息:“看见没?这就是老百姓的力量。”
陈凡笑了,把空酒瓶扔进垃圾桶。江面上的月光好像更亮了,铺在水面上,像条银闪闪的路。他知道,这只是开始,赵家不会善罢甘休,但他不再是一个人了——身后有老鬼的旧部,有周明这样的记者,还有屏幕后面成千上万双盯着真相的眼睛。
他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灰,往公交站走。手机还在震动,新的评论不断跳出来,有人说要去现场拍视频,有人说要联合起来找律师,还有人说认识当年参与拆迁的工人,愿意出来作证。
风里好像带着股劲,推着他往前走。陈凡想起老鬼墓碑上的字:“路在脚下,不在墙上”。原来真的没错,墙太高撞不过去时,老百姓的脚印,能踩出一条新的路来。
公交来了,他挤上去,找了个靠窗的位置。窗外,江城的灯火连成一片,像撒在地上的星星。陈凡掏出手机,刷新了一下论坛,他的帖子己经被加精置顶,标题被管理员改成了“城西老宅的真相——我们的家,凭什么被抢走”。
他关掉屏幕,靠在椅背上,第一次在被撤职后,觉得心里踏实了。原来路从来都不只有一条,官路走不通,还有民心铺的路,这路或许难走,却亮堂。
(http://www.220book.com/book/XVT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