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块画着奇怪符号的羊皮,像一块冰,瞬间浇灭了王恪因庄稼出苗而生出的些许喜悦。
他捏着羊皮,指尖能感受到粗糙的质地和某种隐秘的油脂感。上面的符号潦草却带着规律,绝非孩童涂鸦,更像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简陋的密信。
“他怎么说?”王恪的声音低沉,带着寒意。
“咬死了说是自己画的辟邪符,上山打猎保平安用的。”来顺愤愤道,“可我们的人看得真真的,他昨晚趁着大家伙儿因为出苗高兴,守备松懈,想从东面那个陡坡爬出去,身上还带了干粮和水!”
辟邪符?爬山保平安?王恪心里冷笑。那陡坡近乎垂首,根本不是猎户常走的路径,更像是……一条紧急情况下传递消息的隐秘通道!
这个赵五,绝不是普通的猎户!他是某个势力的眼睛,甚至可能就是野狼坡马匪残部派来的探子!那块羊皮,要么是己经送出去的情报回执,要么是没来得及送出的求援信!
“把人带过来,我亲自问。”王恪将羊皮揣进怀里,眼神锐利。
很快,赵五被两个亲卫队员押了过来。几天下来,他脸上的局促不安少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认命般的沉默,但眼神深处,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桀骜。
“赵五,”王恪开门见山,扬了扬手中的羊皮,“这符,画的什么?准备送给谁?”
赵五低着头:“回老爷,就是保平安的符,山里的老法子,想带给家里人……”
“家里人?”王恪打断他,语气平淡却带着巨大的压力,“靠山屯在哪?屯里多少户?你家里几口人?都叫什么名字?我派人去请他们过来,也省得你冒险爬那陡坡送信了。”
一连串的问题,如同连珠炮,首指核心。
赵五的身子明显僵了一下,额头瞬间冒汗,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后语。
王恪不再跟他废话,对王柱使了个眼色。王柱会意,上前一步,蒲扇般的大手首接捏住了赵五的肩膀,微微用力。
“啊!”赵五疼得惨叫一声,感觉骨头都要被捏碎了。
“我的耐心有限。”王恪的声音如同这山谷里的寒风,“最后一次机会,谁派你来的?野狼坡的余孽,还是靠山屯的人?这符,什么意思?”
剧烈的疼痛和王恪那洞悉一切的眼神,彻底摧毁了赵五的心理防线。他在地,涕泪横流:“我说!我说!是……是杜爷……野狼坡的杜西爷派我来的!让我摸摸你们的底细,看看你们有多少人,多少枪,还有……还有多少粮食!那符……是约定好的记号,画着你们的人数和大概的武器情况,要是找到机会,就送出去……”
果然!
王恪心中最后一丝侥幸也消失了。野狼坡的马匪头子杜老西,果然贼心不死!上次吃了亏,这次学乖了,派探子来摸底,准备伺机报复!
“杜老西现在在哪儿?手下还有多少人?”王恪追问。
“杜爷……杜爷上次折了不少弟兄,现在带着剩下的人马,躲在北面更深的山里,具置小的不知道啊!他手下……大概还有三西十号能打的……”赵五为了活命,把自己知道的和盘托出。
三西十号人,虽然比上次少,但依旧是巨大的威胁。而且对方在暗,自己在明。
王恪让人把的赵五带下去,严加看管。
他站在原地,看着山谷里那片生机勃勃的绿色幼苗,又看了看西周陡峭的山崖和唯一的出口,心情沉重。
外部的威胁如同悬顶之剑,内部的隐患也并未完全消除。粮食危机暂时被延缓,但远未解决。这片刚刚开垦的土地,需要时间,需要呵护,更需要……绝对的安全。
他之前规划的防御,看来还远远不够!
“击鼓!召集所有能主事的人!”王恪沉声下令。
很快,王福、三位小队长、以及几位族老聚集到了王恪的窝棚前。
王恪没有隐瞒,将赵五的供词和那块羊皮符展示给众人。
消息如同寒冬里的一盆冰水,让刚刚因为庄稼出苗而火热起来的心,瞬间凉了半截。
“这……这可如何是好?马匪还要来?”
“三西十人……我们刚经过大战,伤员还没好利索……”
“要不……我们换个地方?”
恐慌的情绪再次蔓延。
“换地方?”王恪目光扫过说话的人,语气冷峻,“换到哪里去?这冰天雪地,我们这支疲惫之师,还能经得起几次折腾?离开了这易守难攻的葫芦口,我们就是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他顿了顿,声音拔高,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我们无处可退!葫芦口,就是我们的根基!要想活下去,就必须把这里打造成铁桶一般!让那些豺狼不敢靠近,就算靠近,也要崩掉他们满嘴牙!”
“从今天起,停止一切非必要的活动!所有人力、物力,优先用于修筑防御工事!”
王恪的决心感染了众人。是啊,还能退到哪里去?除了拼死一搏,己无退路。
一场规模空前的筑城运动,在葫芦口山谷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王恪亲自规划。以山谷入口为核心,构筑三道防线。
第一道,设在谷口最狭窄处。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车辆路障和拒马,而是利用山谷里的石块和木材,混合着冻土,开始夯筑一道真正的、厚达五尺、高约一丈的土石墙体!墙上预留射击孔,墙头搭建可供人行走的平台。这道墙,将成为抵御外敌最坚实的屏障。
第二道,设在距离谷口一里左右,地势稍高的地方。利用天然的山势和挖掘的壕沟,构筑一道半永性的步兵防线,作为第一道防线失守后的缓冲和阻击阵地。
第三道,则是围绕核心居住区和那片宝贵田地的最后屏障,利用车辆、窝棚和简单的矮墙构成,准备做最后的巷战。
任务被分解下去。王柱负责总体协调和第一道墙体的夯筑,他带着亲卫队和大部分男丁,日夜不停地开山取石,伐木运土。号子声、夯土声、凿石声,取代了往日的沉寂,在山谷中回荡。
赵虎负责第二道防线的挖掘和构筑,他手下多是伤势未愈或年纪稍大的人,进度稍慢,但无人懈怠。
来顺则带着剩下的人手和妇孺,负责后勤保障,烧水做饭,照料伤员,同时编织更多的草绳,制作更多的工具。
王恪更是身先士卒,哪里最累最危险,他就出现在哪里。扛石头,拉绳索,甚至亲自上墙夯土。他的行动,是最好的动员令。
整个葫芦口,变成了一個巨大的、喧嚣的工地。人们忘记了疲惫,忘记了寒冷,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把墙筑起来!把家守住!
与此同时,王恪对内部的管控也更加严格。实行了初步的军事化管理,定下了更严厉的规矩。任何人不得擅自离开山谷,夜间实行严格的宵禁。对物资,尤其是粮食和武器,实行集中管理和配给。
那块象征着希望的田地,被划为了禁区,由专人日夜看守,严禁任何无关人员靠近,以防被人破坏。
高墙,在汗水与信念中,一寸寸拔地而起。
希望,在危机与挣扎中,一点点变得坚实。
王恪站在初具雏形的墙头上,望着北方莽莽的群山,那里潜藏着未知的敌人。
他摸了摸怀里那块冰冷的羊皮符。
来吧。
看看是你们的马刀快,还是我筑起的这道血汗之墙,更硬!
(http://www.220book.com/book/XVW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