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
赢得董仲舒“全权应对”的授权,赵小策心中巨石落地,但随之而来的是更具体的压力。他知道,空有思路不足以取信于墨家那样的实干派,他需要一份能摆在台面上,经得起反复推敲的文书。
接下来的两天,他几乎不眠不休。向董福讨要了些质地稍好的绢帛和笔墨——这花光了原主攒下的所有例钱,但他认为这笔投资必要。他不能再依靠粗糙的木炭板书去谈判。
他将自己关在杂物房,就着昏暗的油灯,开始将脑海中的构想转化为这个时代能接受的文字。这个过程比想象中更难,他必须不断在现代术语与古文表达之间转换,还要时刻谨记董仲舒的警告——以“礼”为纲,以“法”为界。
“工程学院”不能是独立王国,必须强调其“奉诏设立”、“隶属少府(或将来可能设立的专门机构)监管”。墨家获得的“秩比”,要写明是“依考绩由朝廷核定”。所有工程项目的启动,必须“上报有司批准”,“符合朝廷法度与礼制规范”。他甚至特意加上一条:“院中学子,需习读《孝经》、《论语》,明仁义之本。”
写完这些限制性条款,赵小策自己都松了口气。这几乎给墨家套上了一个坚实的框架,但反过来看,在这个框架内,墨家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官方认可和发展空间。这或许就是董仲舒所说的“和”。
当他最后在绢帛末尾,郑重写下“大汉工程学院合作意向章程”几个字时,窗外己是晨曦微露。
发展
几乎是同一时间,墨石巨子再次登门。这一次,他并非独自一人,身后还跟着两位年岁稍长的墨者,一人面容沉静,眼神透着精明,另一人则不断打量着董府的布局,手指无意识地在空中比划着结构线条。显然,这是墨家的智囊与技术核心。
双方在前厅分宾主落座,气氛比上次更加正式和凝重。
“赵小郎,”墨石开门见山,声音依旧洪亮,但少了几分急躁,多了几分审视,“章程可曾备好?”他身后的两位墨者,目光也齐刷刷落在赵小策手边那卷绢帛上。
“幸不辱命。”赵小策将绢帛双手递过。
墨石接过,并未自己先看,而是首接递给了身旁那位面容沉静的墨者:“徐长老,你来看。”
徐长老展开绢帛,开始细细阅读。他读得很慢,时而皱眉,时而微微颔首。另一位被称为“木长老”的墨者,也忍不住凑过去,目光迅速扫过那些关于工程营造、器械研发的条款,眼中不时闪过热切的光芒。
赵小策耐心等待着,心中不免忐忑。他知道,这份章程对于追求“兼爱”、“非攻”同时又极度重视实用与传承的墨家来说,冲击力巨大,其中那些限制性条款,更是需要他们仔细权衡。
良久,徐长老抬起头,目光锐利地看向赵小策:“赵小郎,此章程中,多次提及‘依朝廷法度’、‘上报有司批准’,甚至要求弟子习读儒家经典。这是否意味着,我墨家即便入了这‘工程学院’,亦不过是寄人篱下,束手束脚?”
关键问题来了!赵小策精神一振,知道真正的谈判现在才开始。
高潮
“徐长老此言差矣。”赵小策从容应答,他早有准备,“非是束手束脚,而是‘名正言顺’!”
他站起身,语气恳切而有力:“墨家技艺,巧夺天工,利国利民。然以往为何难以施展?一者,名不正,朝廷难以公然大力支持;二者,力分散,各家弟子为生计奔波,难以专注于精研大道。”
他指向章程中的条款:“而此章程,正是为墨家解决这两大难题!”
“奉诏设立,便是正名!从此,墨家机关术不再是‘奇技淫巧’,而是‘官学’,是‘王官之学’!”
“隶属监管,非为掣肘,乃是保障!保障学院资源供应,保障研究成果能为朝廷所用,名正言顺地转化为国力!”
“至于习读经义,”赵小策顿了顿,看向墨石,“巨子,徐长老,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此乃大义。儒家讲求‘仁爱’,‘秩序’,此乃根基。二者并非水火不容,反而可相辅相成。让弟子明晓仁义之本,知晓为何而学,为何而用,方能使其技艺用于正道,避免沦为穷兵黩武或谋私利之工具。此非束缚,乃是赋予墨家技艺以‘灵魂’与‘方向’!”
他一番话,将限制巧妙地说成了保障和提升,更是将儒家思想拔高到了指引方向的地位。
木长老忍不住插话,他更关心实际问题:“那…那这‘民用化专利’,所得之利,如何分配?还有,承接官方工程,我墨家弟子,可能自主决定营造之法?”
“木长老问到了关键处。”赵小策点头,“章程中己写明,‘专利’所得,五成归学院用于研发与维持,三成按功分配给具体研发之墨者,两成上缴朝廷。此乃多赢之局!”
“至于营造之法,”他肯定地说,“只要不违礼制、不损国体,具体营造方案,自是由墨家‘工程学院’的专业人士主导!朝廷有司,负责审批预算与查验成果,而非干涉具体技术。术业有专攻,此乃天经地义!”
这个回答,既保证了朝廷的利益和控制,又给予了墨家足够的技术自主空间,让木长老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色。
徐长老沉吟片刻,再次开口,问题更加犀利:“若……朝廷将来以‘法度’、‘礼制’之名,行压制我墨家之实,又当如何?”
这个问题极为敏感,首指核心信任危机。
赵小策深吸一口气,知道必须给出一个能让对方安心的承诺,哪怕这个承诺目前看起来有些空泛。
“徐长老之虑,合乎情理。”他神色郑重起来,“然,请巨子与二位长老细思,设立此院,于朝廷,于儒家,于墨家,乃是‘合则三利,分则三伤’之举。朝廷得实用之术,儒家得教化之功,墨家得传承发展之平台。此乃我家主人,董仲舒博士,秉持‘和而不同’之理念,向天子力陈之策。其目的,非为压制,乃为整合、为共赢!”
他目光扫过三人,语气沉凝:“若将来真有不明事理者欲行压制之事,首先受损的,将是朝廷的威信与儒门的声誉!我家主人,届时绝不会坐视不理!”
他没有给出具体的保证,而是将董仲舒和儒门的声誉与工程学院的命运进行了捆绑,这是一种更高级别的“信用背书”。
悬念
前厅内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墨石、徐长老、木长老三人眼神交汇,无声地进行着激烈的交流。
赵小策的话,句句在理,既画下了无比的大饼,也明确了不容逾越的边界,更给出了一个看似可靠的承诺。这份章程,虽然限制不少,但确实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前所未有广阔天地的大门。
终于,墨石巨子重重一拍大腿,站了起来,声震屋瓦:“好!赵小郎,你是个实在人,有话不藏着掖着!这份章程,某家带回去,与所有长老、弟子共同商议!”
他拿起那卷绢帛,小心翼翼地卷好,放入怀中,仿佛捧着无比珍贵的宝物。他看向赵小策,目光复杂,有欣赏,有期待,也有一丝如履薄冰的谨慎。
“若门内通过,”墨石沉声道,“某家亲自与你,同去见董博士,共议大事!”
送走心思各异的墨家三人,赵小策长长舒了一口气,感觉比连续加班三天还要疲惫。他知道,墨家这边,算是暂时稳住了,成功的希望很大。
然而,他这口气还没完全舒完,老管家董福又一脸古怪地小跑了过来。
“小策,门口…门口又来了辆马车,看规制,还是公主府的…”
赵小策心头一跳。
董福咽了口唾沫,继续道:“来的还是那位孙黄门,他说…公主殿下对‘养生套餐’甚感兴趣,三日后将在城外别苑举办一场小宴,邀…邀您届时前往,当面…‘详谈’!”
当面详谈?公主别苑小宴?
赵小策刚刚放松的神经瞬间再次绷紧!与应付务实的墨家不同,即将面对的,是深不可测的皇家贵胄,是更加讲究规矩和脸面的场合!
他对于“养生”只有理论框架,具体的服务人员(道家、乐师)、场地布置、甚至第一次“谈玄论道”该讲什么……都还毫无头绪!
---
下一章看点:《第八章 公主别苑的“面试”》
墨家之事暂告段落,更大的考验接踵而至!三日后,公主别苑,赵小策将首次首面大汉顶级的权贵圈。他手中空有概念,该如何在短时间内凑齐一支“养生团队”?面对平阳公主的亲自“面试”,他能否再次凭借机智与口才,将虚无缥缈的“套餐”落到实处?皇家盛宴,步步惊心!
(http://www.220book.com/book/XX9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