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刚漫过灶台,周时就己经系着围裙站在土灶前了。灶台上摆着一沓干净的玻璃瓶,还有记满调整方案的笔记本——这是他试做酱料的第五天,从最初的“辣得烧胃”到后来的“咸度超标”,再到昨天的“香味不足”,每一次失败的细节都被他一笔一划记在本子上,现在终于到了冲刺的时刻。
“今天少放半勺生抽,再加小半勺冰糖,你奶奶说冰糖能中和辣味,还能提鲜。”妈妈端着刚煮好的红薯粥走过来,看着他在笔记本上圈画,忍不住提醒,“昨天加的豆瓣酱刚好,今天别变了,不然又得重新试。”
周时点点头,把笔记本合上,眼神里满是笃定。经过前几天的摸索,他己经摸透了各种调料的“脾气”——陈八角要泡够五分钟才不发苦,大红袍花椒得炒到微微发焦才够麻,白酒泡辣椒的时间不能少于一个半小时,否则去不了火气。今天的调整,是他综合了十几次失败经验后的“最终方案”。
爸爸坐在灶前,往灶膛里添了把玉米芯,火苗“噌”地窜起来,又很快被他用湿柴压下去,变成温和的小火:“火给你调好了,跟之前一样,小火慢炒,别急。”
周时深吸一口气,先把泡了两个小时的干辣椒捞出来,沥干水分——这次的辣椒是按奶奶说的,一半选尖蒂的“狠辣款”,一半选圆蒂的“微辣款”,既能保证辣度,又不会让不能吃辣的人望而却步。他把辣椒切成碎末,放进干净的瓷碗里,又把泡软的陈八角、桂皮掰成小块,和大红袍花椒放在一起,摆得整整齐齐。
锅里的猪油先融化,透明的油珠在锅底轻轻滚动,接着倒入适量的菜籽油,两种油混合在一起,发出“滋滋”的轻响,一股醇厚的油香先飘了出来。周时按照顺序,先把八角、桂皮和花椒倒进锅里,锅铲轻轻翻炒,看着香料在油里慢慢舒展,颜色从深褐变成油亮的棕红,麻香和辛香渐渐弥漫开来——这次的香味比前几次更浓,却一点都不冲,是那种能让人闻着就流口水的醇厚香气。
“该放辣椒了。”爸爸在旁边提醒,眼睛盯着锅里的变化,生怕出一点差错。
周时赶紧把辣椒碎倒进去,锅里的香味瞬间变了——白酒泡过的辣椒遇热后,释放出的辣味带着淡淡的酒香,和香料的香味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香辣”,闻着就让人忍不住想打喷嚏,却又觉得舒服。他拿着锅铲,不停地轻轻翻炒,手腕酸了就换只手,眼睛死死盯着辣椒的颜色变化,从最初的透亮红,到慢慢变成暗红,再到油亮的酱红,每一秒都不敢放松。
炒了大概五分钟,他把晒了一早上的豆瓣酱倒进锅里——这次的豆瓣酱比上次多放了半勺,是他昨天试出来的“最佳量”,既能保证酱香,又不会盖过辣椒和香料的味道。他快速翻炒均匀,看着豆瓣酱和油脂慢慢融合,酱料的颜色越来越深,变成了透亮的酱红色,油珠在酱料表面滚动,每一粒辣椒碎、每一块香料都裹满了油脂,看着就格外有食欲。
最后,他小心翼翼地倒了小半勺生抽,又加了小半勺冰糖,快速翻炒几下。冰糖在热油里很快融化,顺着锅铲的轨迹,和酱料彻底混合在一起,原本略带刺激的辣味,瞬间变得柔和了许多,还多了一丝淡淡的甜味,层次一下子丰富起来。
“关火!”爸爸凑过来闻了闻,眼睛一下子亮了,“香味正好,再炒就老了!”
周时赶紧关火,把酱料盛进一个干净的粗瓷碗里。刚盛出来的酱料还冒着热气,油珠“滋滋”地响着,香辣中带着酒香和冰糖的微甜,飘得满屋子都是。他忍不住用筷子蘸了一点,放进嘴里——先是猪油的醇香,接着是八角桂皮的辛香,然后是花椒的麻味,最后是辣椒的辣味,辣得过瘾却不烧胃,还有豆瓣酱的咸鲜和冰糖的微甜,每一种味道都恰到好处,既不抢镜,又缺一不可。
“怎么样?好吃不?”妈妈放下手里的粥碗,快步走过来,眼里满是期待。
周时还没来得及说话,就听见院子里传来弟弟的喊声:“哥!我回来了!做好酱料没?”
弟弟周末放假,一进门就被厨房里的香味勾住了,背着书包就冲进厨房,看见碗里的酱料,赶紧伸手拿过筷子,蘸了一大口放进嘴里。他先是眼睛一亮,接着用力点头,嘴里还嚼着,含糊地说:“好吃!太好吃了!比上次的还好吃!辣得够劲,还不烧胃,还有点甜,比超市买的火鸡面酱料好吃一百倍!哥,快煮面,我要吃一碗!”
妈妈也尝了一口,闭上眼睛回味了一下,然后睁开眼,笑着说:“成了!这次真成了!辣度刚好,香味也足,还有点回甜,不管是拌面条还是拌米饭,都好吃!”
爸爸也走过来,拿起筷子蘸了一点,慢慢品尝着,嘴角忍不住往上扬:“嗯,比你奶奶调的酱料多了点新意,又不失老味道。这酱料,要是拌上咱们家的手擀面,肯定能卖出去。”
周时看着家人满意的样子,手里捏着那碗还冒着热气的酱料,心里像被温水泡着,又暖又踏实。这不是简单的“成功”,是他用十几次失败换来的成果,是奶奶的老经验、爸妈的支持、自己的坚持凑在一起的结果。他看着碗里红亮油润的酱料,知道这就是他要找的“基础版”——辣度适中,香味浓郁,不烧胃,还带着点让人回味的微甜,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能接受。
“好,现在就给你煮面!”周时笑着摸了摸弟弟的头,转身去拿妈妈早上刚擀好的手擀面。锅里的水很快就烧开了,面条下进去,煮得浮起来,捞出来沥干,拌上刚做好的酱料,再撒上炒香的花生碎和芝麻——一碗热气腾腾的手工火鸡面就做好了。
弟弟拿起筷子,大口大口地吃着,嘴里还不停念叨:“太好吃了!哥,你以后每天都做这个面给我吃好不好?我再也不吃超市的火鸡面了!”
妈妈坐在旁边,看着弟弟狼吞虎咽的样子,又看了看周时,眼里满是欣慰。爸爸则拿出手机,给镇上开超市的叔叔打了个电话,笑着说:“周时的酱料做好了,味道特别好,你有空来尝尝,要是行,咱们就琢磨着包装,放你超市里卖卖看……”
周时端着自己的那碗面,坐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慢慢吃着。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碗里,面条泛着油光,酱料的香味飘在空气里,远处传来麦田里的风声和鸡叫声,一切都那么踏实、那么美好。他知道,酱料的“基础版”确定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两件事:一是跟着爸爸好好种田,保证家里的食材供应;二是琢磨手擀面的“最佳口感”,让面条和酱料完美搭配。
吃完面,他把剩下的酱料分装进干净的玻璃瓶里,每个瓶子上都贴上一张小纸条,写上“周时家手工火鸡面酱料(基础版)”,还标注了制作日期和调料比例。他要把这个“基础版”的配方记牢,以后不管做多少,都能保证味道一致。
窗外的阳光越来越暖,老槐树的叶子在风里轻轻摇晃,周时看着手里的玻璃瓶,心里充满了希望——他的手工火鸡面事业,终于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接下来的路,他要和家人一起,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下去。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摆烂后我靠种田和火鸡面火了》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MUP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