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雾还没散尽,周时就蹲在了辣椒地边,指尖轻轻拂过一片辣椒叶——叶子不像前几天那样翠绿鲜亮,反而透着点蔫蔫的黄,边缘还卷着小边,像被抽走了精气神。他心里“咯噔”一下,赶紧挪到旁边几棵苗前,发现有三西棵苗都这样,有的叶子黄得更厉害,连叶脉都透着浅黄。
“怎么会这样?”周时慌了,手都有点发颤。这几棵苗是他移栽时最用心的,土坨护得最完整,水也浇得最及时,怎么突然就黄了叶子?他蹲在地里,一会儿摸土看湿度,一会儿翻叶子看背面有没有虫,急得额头都冒了汗,连雾水打湿了衣服都没察觉。
“妈!妈!您快来看看!”周时朝着家里的方向喊,声音里带着点慌。
妈妈正在院子里喂猪,听见喊声,手里的木勺一扔,赶紧跑过来:“咋了咋了?苗出问题了?”
她蹲在地里,仔细看了看发黄的叶子,又捏了捏根部的土,眉头皱了皱:“不像缺水,土还湿着;也不像有虫,叶子背面干干净净的。会不会是缺肥了?你李叔说过,移栽后小苗长新根,得补点肥,不然叶子容易黄。”
“缺肥?”周时愣了一下,赶紧掏出手机给李叔打电话——这几天他把李叔的电话存成了“种田顾问”,就怕遇到问题找不到人。
电话响了两声就通了,李叔的声音带着点刚睡醒的沙哑:“时啊,咋了?大清早的打电话,苗出问题了?”
“李叔,您快来看看吧,有几棵苗叶子发黄,不知道咋回事。”周时的声音有点急。
“别急,我这就过去。”
没十分钟,李叔就背着小竹篓来了,里面装着他常用的小铲子和一袋腐熟的羊粪。他蹲在地里,先看了看发黄的叶子,又用小铲子轻轻挖开一棵苗根部的土,露出细细的根须——根须是白的,没烂,也没虫咬的痕迹。
“是缺肥了。”李叔首起腰,肯定地说,“移栽后小苗长新根,消耗的养分多,之前撒的那点肥不够,得补点肥。不过不能用生肥,也不能撒太多,得用腐熟的羊粪,撒在根旁边五厘米的地方,让肥慢慢渗进土里,根能吸收,还不烧根。”
他从竹篓里拿出羊粪,抓了一小撮,在苗根旁边画了个小圈,轻轻撒下去:“你看,就这么多,一棵苗一小撮,别撒在根上,也别离太远,太远了吸收不到。”
周时赶紧点头,从家里拿来爸爸准备好的腐熟羊粪,学着李叔的样子,在每棵发黄的苗根旁撒了一小撮,又用小铲子轻轻盖了层薄土,生怕肥粒被太阳晒得失效。撒完肥,他又给这些苗浇了点水,水浇得很轻,刚好把肥粒润透,不会冲散。
“浇完水就等着,过两天叶子就绿了。”李叔拍了拍他的肩膀,“以后多观察,叶子发黄、发蔫,先看土湿不湿,再看有没有虫,都没问题就是缺肥了,及时补点,苗就长得壮。”
周时把李叔的话记在笔记本上,还画了个小图,标注“缺肥症状:叶子发黄、边缘卷曲;处理方法:腐熟羊粪,根旁5厘米撒施,少量浇水”。他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看着那些发黄的苗,心里盼着它们赶紧好起来。
两天后,周时一早就跑到地里,刚蹲下来,眼睛就亮了——之前发黄的叶子果然变绿了!边缘的卷曲也舒展开了,新叶从顶端冒出来,嫩生生的,透着鲜活的绿。他忍不住摸了摸叶子,手感厚实,比之前有韧性多了。
“太好了!妈,叶子变绿了!”周时朝着家里喊,声音里满是喜悦。
妈妈跑过来一看,也笑了:“还是你李叔有经验,以后遇到问题就问他,别自己瞎着急。”
刚解决了缺肥的问题,新的麻烦又找上门了——一场小雨过后,地里的杂草疯长起来,短短三天,就冒出了半尺高,有的杂草都快比辣椒苗高了,叶子还把辣椒苗的阳光挡住了。
周时看着地里的杂草,头都大了。之前除过一次草,可这次杂草不仅多,还长得快,有的杂草根还跟辣椒苗的根缠在一起,他怕除草时伤了苗根,只能蹲在地里,用手一点点拔。
“这么拔太慢了,还容易伤苗根。”李叔路过地里,看见他蹲在地里拔草,笑着走过来,“除杂草得趁早,刚冒芽的时候就除,不然根扎深了,跟苗抢养分,还挡阳光。”
他蹲下来,指着一棵杂草:“你看,这种草叫‘狗尾草’,叶子是细长的,根须浅,用小锄头轻轻一勾就能除;还有这种‘马齿苋’,叶子是圆的,茎是红的,根有点深,得用铲子挖一下,但别挖太深,不然会伤苗根。”
李叔又教他怎么分辨杂草和辣椒苗:“辣椒苗的叶子是椭圆形的,边缘光滑,茎是绿色的,上面还有点小绒毛;杂草的叶子要么细长,要么带锯齿,茎也比辣椒苗的细,很好认。”
周时拿出小锄头,按照李叔说的,先找了棵狗尾草,小锄头尖轻轻贴着土面,对着杂草根部一勾,杂草就带着根被拔了出来,土面只留下一个小小的坑,没碰到旁边的辣椒苗。他又找了棵马齿苋,用小铲子轻轻挖开根部的土,把根完整地挖出来,再把土拢回苗根旁。
一开始还是会认错,有一次把一棵刚长出新叶的辣椒苗当成了杂草,小锄头都碰到茎了,幸好李叔及时拦住:“这是辣椒苗!你看叶子,椭圆形的,边缘光滑,不是杂草。”
周时赶紧收回锄头,看着那棵差点被误伤的苗,心里一阵后怕:“谢谢李叔,我差点就伤了苗。”
“没事,多练几次就认得了。”李叔笑着说,“除草的时候别急,慢慢看,慢慢除,宁愿慢一点,也别伤了苗。”
接下来的几天,周时每天下午都泡在地里除草,从一开始的慢半拍、常认错,到后来的又快又准,小锄头在他手里越来越顺,一眼就能分辨出杂草和辣椒苗。弟弟放学回来也会来帮忙,虽然力气小,只能拔一些浅根的小草,却也帮他分担了不少。
有一天下午,周时正在除草,突然发现一棵辣椒苗上爬着几只蚜虫,小小的,绿色的,正趴在叶子背面啃食。他赶紧掏出手机给李叔打电话,李叔说:“蚜虫好治,用烟叶泡水,泡上半天,过滤后喷在叶子上,就能杀死蚜虫,还没农药残留,对苗没伤害。”
周时赶紧回家找烟叶——爸爸平时抽烟,攒了不少烟蒂和烟叶。他把烟叶放进水里,泡了一下午,过滤后装进喷壶,对着有蚜虫的叶子仔细喷洒,连背面都喷到了。第二天早上再去看,蚜虫果然不见了,叶子也没再被啃食的痕迹。
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小问题,周时慢慢掌握了田间管理的技巧:早上观察苗的状态,看叶子是否翠绿,有没有虫;中午检查土壤湿度,太干了就浇点水,太阳太毒就搭遮阴棚;下午除草、补肥,遇到问题及时请教李叔。
他还养成了记笔记的习惯,每天晚上都会把当天的情况记下来:“6月10日,3棵苗叶子发黄,补施羊粪,浇水;6月12日,杂草疯长,除草2小时,学会分辨狗尾草、马齿苋;6月15日,发现蚜虫,烟叶水喷洒,次日蚜虫消失。”笔记本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还有不少小图,都是他总结的经验。
随着田间管理越来越熟练,辣椒苗也长得越来越壮,茎秆更粗了,叶子更绿了,有的苗都快长到十厘米高了,顶端还冒出了小小的花苞。周时看着这些长势喜人的苗,心里满是成就感——这不仅是他学会田间管理的成果,更是他“火鸡面计划”的希望。
傍晚,夕阳照在辣椒地里,绿油油的叶子泛着光,微风一吹,叶子“沙沙”响,像是在为他鼓掌。周时坐在田埂上,看着地里的辣椒苗,心里充满了信心。他知道,以后还会遇到更多的问题,但他不再害怕了——因为他己经学会了如何应对,学会了如何在这片土地上守护自己的希望。
这种在实践中学习、在解决问题中成长的日子,比在工厂里重复拧螺丝的生活,充实太多,也踏实太多。他越来越喜欢这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越来越觉得,留在老家,是他这辈子最正确的决定。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摆烂后我靠种田和火鸡面火了(http://www.220book.com/book/MUP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