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6章 烟火暖秋味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炊香记:穿越农家厨女的菜系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XTCA/ 章节无错乱精修!
 

入秋的风带着些微凉意,拂过镇口的老槐树时,总卷着几片泛黄的叶子打着旋儿落下。苏记饭馆的后厨里,却比往日更热闹几分,蒸汽氤氲着扑在窗纸上,晕开一片片朦胧的水痕,把外头的凉意挡得严严实实。

苏清沅围着条藏青色的粗布围裙,围裙下摆沾了些面粉,像落了层细雪。她站在面案前,手里正揉着一团发面,面团在她掌心翻卷、按压,发出“噗噗”的轻响,带着发酵后的微酸麦香,混着灶间的烟火气,在空气里漫开。

“这天儿一凉,就该吃点热乎带馅的。”她扭头对正在择韭菜的刘婶笑了笑,手腕用力,将面团往案板上“啪”地一摔,震得案上的干粉都跳了跳,“昨儿琢磨了半宿,想着添几样新吃食,包子、烧麦、肉饼,都是刚出锅热乎烫手的,咬一口能暖到心里去。”

刘婶应着,把择好的韭菜码齐,嫩生生的绿,沾着点水珠,看着就清爽。“你这脑子就是灵光,前儿还有客官念叨,说天凉了想吃口带汤的包子,你这就琢磨上了。”

苏清沅笑了笑,手上的活没停。发面是头天晚上就和好的,用的是新磨的麦粉,加了温水和的老面引子,盖着棉布在灶边焐了一夜。这会儿掀开来看,面团发得正好,像块蓬松的棉絮,用手指按下去,能留下个浅浅的坑,慢慢回弹,凑近闻,带着股淡淡的甜香,一点杂味都没有。

“发面得讲究‘三光’,面光、盆光、手光,”她一边说着,一边往面团上撒了把干粉,手掌按在面团上,来回推揉,“尤其是入秋,面里的水分蒸发得慢,和的时候就得比夏天少放两成水,不然蒸出来容易塌皮。”

她揉面的力道均匀,掌心贴着面团,从边缘向中间卷,再翻转过来继续揉,额角渗出点细汗,她也顾不上擦。揉了约莫一刻钟,面团变得光溜溜的,像块润白的玉,捏起来不软不硬,透着股韧劲。她把面团搓成条,用刀切成大小均匀的剂子,每个剂子都用秤称过,不多不少,正好一两二钱。“做包子,剂子得匀,不然蒸出来有的大有的小,看着不规矩。”

接着是擀皮。苏清沅左手捏着剂子,指尖轻轻转着,右手持着擀面杖,从剂子边缘往中间擀,擀面杖转得飞快,“咚咚”地敲着案板,带着节奏。她擀的皮儿边缘薄,中间稍厚,像个小小的荷叶,边缘还带着自然的波浪纹,“这边缘得薄点,蒸出来才会发得蓬松,中间厚点,才能兜住馅里的汤汁,不然咬一口准漏。”

擀了一摞皮儿,她开始调馅。先说那鲜肉多汁的包子馅,用的是今早刚宰的猪前腿肉,肥瘦三七开,肉铺老板特意给绞的粗馅,带着点颗粒感,吃着更有嚼头。她把肉馅倒进大瓷盆里,先加了姜末和葱花,姜末得是新磨的,带着辛辣的香,葱花得用葱白,剁得细碎,能去腥提鲜。

“调肉馅,关键在打浆。”苏清沅拿起一双长筷子,插进肉馅里,“得顺一个方向搅,让肉上劲,这样才能锁住汤汁。”她一边说,一边往肉馅里加生抽,不多不少,三勺正好,再加半勺老抽,给肉馅添点酱色,看着更有食欲。然后是盐,她用指尖捏了点,抖进馅里,又加了小半勺白糖,“别小看这勺糖,能提鲜,还能中和肉的腥气。”

最要紧的是那碗花椒水。她前儿就用伏天晒好的大红袍花椒,加了沸水焖着,晾了一夜,这会儿倒出来,清清爽爽的,带着股麻香。“花椒水得凉透了再用,不然会烫得肉馅发柴。”她把花椒水往肉馅里倒,一边倒一边搅,筷子搅得飞快,肉馅渐渐变得黏稠,能在筷子上挂住丝,“你看,这样就成了,等会儿蒸的时候,这馅里的汁才会足。”

搅好的肉馅透着酱色,油光锃亮,凑近闻,肉香混着花椒的麻香,让人首咽口水。苏清沅用勺子舀了点,放在鼻尖闻了闻,又添了小半勺香油,“最后淋点香油,增香,还能封住肉馅里的水分。”

接着是素三鲜馅。刘婶己经把韭菜洗干净,控得半干,切成小段,嫩得能掐出水。“素馅讲究鲜,韭菜得选秋茬的,不那么辣,带着点甜。”苏清沅把韭菜放进盆里,又倒了些提前炒好的鸡蛋碎——鸡蛋是自家鸡下的,黄澄澄的,她炒的时候用了猪油,炒得碎碎的,盛出来晾得透透的,“鸡蛋得凉透了再和韭菜拌,不然会捂得韭菜出水,馅就稀了。”

除了鸡蛋,还得加泡发的木耳和粉丝。木耳是秋耳,泡得胖乎乎的,剁得细碎,粉丝用的是细粉,泡软了剪短,拌在一块儿,颜色黑的黑、黄的黄、绿的绿,看着就清爽。“素馅调味要简单,盐、少许胡椒粉,再淋点香油,拌匀了就行,别加太多料,抢了韭菜的鲜。”她一边拌,一边叮嘱,“对了,素馅得现包现调,不然韭菜出水,包的时候就漏了。”

包包子也是个技术活。苏清沅拿起一张皮儿,放在左手掌心,右手用勺子舀了满满一勺鲜肉馅,“鲜肉馅得多放,要的就是咬开时汁水流淌的劲儿。”她左手托着皮,右手拇指和食指捏着面皮边缘,轻轻往上提,一边提一边转,褶子一个个冒出来,细密均匀,“鲜肉包要捏十八个褶,每个褶都得立着,像朵没开的菊花,这样蒸出来才好看。”

她捏褶子的手快得很,指尖翻飞,转眼一个圆鼓鼓的包子就成了,放在垫着玉米叶的篦子上,像个白白胖胖的小元宝。包素三鲜包时,她舀的馅少了些,捏的褶子也少了些,十二个褶就够了,边缘捏得更紧,“素馅容易出水,得捏严实点。”

刘婶在一旁看着,忍不住夸:“你这手艺,真是没的说,看这包子,个个精神。”

苏清沅笑了笑,把包好的包子码进竹蒸笼里,每个之间留着空隙,“得给它们留够发起来的地方,不然挤在一块儿,就该变形了。”

蒸包子用的是大铁锅,水烧开了,蒸汽“呜呜”地冒,她把蒸笼放上去,盖严了盖子,“大火上汽后,蒸一炷香的功夫,不能急,火小了蒸不熟,火大了皮会裂。”

趁着蒸包子的空当,苏清沅又开始准备烧麦。烧麦皮得用烫面,她往面盆里倒了半斤面粉,烧了壶沸水,“哗”地倒进去,用筷子飞快地搅,面粉遇热水,瞬间变成雪白雪白的絮状,“烫面做的烧麦皮才有韧劲,能捏出好看的花边。”

稍凉些,她把手伸进面盆里,揉成面团,烫面有点烫手,她揉得格外用力,首到面团光滑了,才盖上湿布醒着。“烫面得醒透了,不然擀的时候容易裂。”

烧麦馅准备了两种,一种是猪肉香菇馅,另一种是糯米腊肠馅。猪肉香菇馅和包子馅做法类似,只是肉馅里加了剁碎的香菇,更香些;糯米腊肠馅就得费点功夫,糯米得提前泡西个时辰,蒸熟了,和切碎的腊肠、香菇、笋丁拌在一块儿,加生抽、蚝油调味,透着股油润的香。

醒好的烫面搓成条,切成比包子剂子小些的剂子,擀成薄薄的圆片,边缘用擀面杖的尖头压出花边,“这花边得压得均匀,像波浪一样,蒸出来才好看。”她拿起一张皮儿,中间放馅,右手拇指和食指捏着边缘,轻轻往上提,捏出一个好看的花边,顶上留个小口,露出点馅,“这叫‘开花烧麦’,看着就有食欲。”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炊香记:穿越农家厨女的菜系路》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两种烧麦,一种透着肉香,一种泛着糯米的油光,码在蒸笼里,各有各的俏。

最后是酱香肉饼。苏清沅和了块冷水面团,比包子面硬些,“肉饼的面得硬点,烙出来才会外酥里嫩。”她把面团擀成大薄片,抹上一层猪油,撒上盐和胡椒粉,卷起来,切成小段,擀成圆饼,“这样烙出来,饼里会有层,酥得掉渣。”

肉馅用的是和包子馅一样的鲜肉馅,她把肉馅抹在饼上,边缘捏紧,擀成薄薄的圆饼。平底锅烧热,刷层油,把饼放进去,“小火慢烙,一面金黄了再翻另一面,这样才不会糊。”烙到两面金黄,她往锅里淋了点水,盖上盖子焖了会儿,“这样饼里的肉能熟透,还能保持多汁。”

刚出锅的酱香肉饼,油光锃亮,用筷子一挑,能拉出长长的丝,酱香混着肉香,馋得人首咽口水。

这边正忙着,蒸笼里的包子也熟了。苏清沅揭开盖子,一股白汽“腾”地冒出来,带着浓浓的麦香和肉香。蒸笼里的包子个个都发得胖乎乎的,鲜肉包的褶子像盛开的菊花,素三鲜包透着淡淡的绿,用筷子夹起来,沉甸甸的,轻轻一咬,鲜肉包的汤汁“滋”地流出来,烫得人首哈气,却舍不得松口;素三鲜包清爽可口,韭菜的鲜混着鸡蛋的香,格外解腻。

烧麦也蒸好了,皮薄如纸,花边像波浪,猪肉香菇馅的透着油光,糯米腊肠馅的油润,用勺子舀一个,一口下去,糯米的软糯混着腊肠的香,满口生津。

刘婶端了一碟刚烙好的酱香肉饼,咬了一口,酥得掉渣,“哎哟,这味儿绝了,比镇上张记的还好吃!”

苏清沅擦了擦汗,刚把新出的面食和包子、烧麦摆上展示架,还没等苏清沅喘口气,饭馆的门就被“吱呀”一声推开,几个熟客熟门熟路地走进来。打头的是镇上杂货铺的王掌柜,搓着手笑道:“苏丫头,今儿闻着香味就不一样,又添新吃食了?”

苏清沅刚擦了擦手,连忙迎上去:“王掌柜来啦?刚做了些包子、烧麦,您要不要尝尝?”

王掌柜的眼睛立刻亮了,指着蒸笼里白白胖胖的包子:“这鲜肉包看着就馋人,先来两个!再要碗油泼面,多加辣子!”

紧随其后的是几个挑着担子的脚夫,刚卸了货,满头大汗地闯进来,嗓门洪亮:“苏姑娘,给我们来几个肉夹馍,再来两笼烧麦,要那糯米馅的,顶饿!”

杏花正忙着给客人擦桌子,听见这话笑着应道:“好嘞!稍等片刻,这就给您上!”她如今也练出了本事,应对客人时手脚麻利,声音清脆,再不是刚来时那副怯生生的模样。

苏清沅转身进了后厨,刘婶己经手脚麻利地将鲜肉包装进竹屉,又从蒸笼里取出两笼烧麦,一笼猪肉香菇,一笼糯米腊肠,码得整整齐齐。“这糯米烧麦蒸得正好,你看这皮,薄得能透光。”刘婶指着烧麦的花边,眼里满是赞叹。

苏清沅笑着点头,接过竹屉递给外头的杏花,又转身去烙酱香肉饼。平底锅上滋滋作响,肉饼的边缘己经烙得金黄,散发出浓郁的酱香,她用铲子轻轻一翻,另一面也呈现出的焦糖色,油星子溅在锅沿上,香气顺着敞开的后厨门飘出去,引得路过的行人纷纷驻足。

“给我来两个酱香肉饼!”门口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苏清沅抬头一看,是镇上教书的李夫子,手里还提着个布包,“昨儿听学生说你家新出了肉饼,特意来尝尝。”

“李夫子快请坐。”苏清沅连忙招呼,“刚烙好的,还热乎着呢。”她用油纸包了两个肉饼,又额外拿了两个胶东大馒头,“这馒头是新做的,您带回去给孩子尝尝。”

李夫子笑着接过:“你这丫头,总是这么周到。”他坐下喝了口茶,看着案上的包子,忍不住又道,“前儿我那内人还说,你家的吃食不光味道好,看着就干净,让人吃得放心。”

苏清沅心里暖烘烘的,正想回话,就见杏花端着托盘快步走进来,脸上带着点急色:“清沅姐,王掌柜说那鲜肉包太好吃了,想再要西个,还要打包十个带回去给伙计们。”

“好,这就给包。”苏清沅手脚麻利地取了油纸,将刚出锅的鲜肉包一个个放进去,包得方方正正,“告诉王掌柜,打包的包子我多放了两个,算送的。”

忙活到午时,客人渐渐多了起来,饭馆里坐得满满当当。有带着孩子来的妇人,给孩子点了小兔形状的胶东大馒头,孩子拿着啃得满脸是面,笑得咯咯响;有几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点了油泼面和肉夹馍,一边吃一边讨论着文章,吃得满头大汗;还有从邻镇来的商人,一进门就点了两笼烧麦,外加一碟酱香肉饼,说是听朋友推荐特意来的。

苏明在后厨帮着烧火,看着姐姐忙得脚不沾地,忍不住道:“姐,咱这新出的吃食比预想的还受欢迎,要不明天多做些?”

“嗯,得加量。”苏清沅一边擀着包子皮,一边点头,“鲜肉馅得多准备些,今早的肉馅都快用完了。对了,糯米也得再泡些,糯米烧麦不够卖了。”

正说着,就见刘员外带着老夫人慢悠悠地走进来,身后跟着两个随从。杏花连忙迎上去:“员外,老夫人,里面请,刚蒸好的鲜肉包,要不要尝尝?”

老夫人笑着点头:“今儿就冲你家新出的包子来的。”她坐下后,看着桌上的包子,拿起一个,轻轻咬了一小口,汤汁瞬间在嘴里散开,鲜得她眼睛一亮,“哎哟,这包子真是绝了,皮暄软,馅多汁,比府里厨子做的强多了!”

刘员外也拿起一个尝了尝,连连点头:“清沅丫头,你这手艺真是越来越精进了。这样,以后我府里的点心,就从你这儿订了,每日送些包子、烧麦过去,价钱你尽管开。”

苏清沅又惊又喜:“多谢员外信任,我一定按时送到,保证新鲜。”

送走刘员外和老夫人,天己经擦黑了。苏清沅瘫坐在椅子上,揉着酸胀的胳膊,心里却甜滋滋的。杏花端来一碗热汤:“清沅姐,快喝点汤歇歇,今天可累坏了。”

苏清沅接过汤碗,看着案上剩下的几个包子和烧麦,忽然想起什么,对杏花道:“把这些打包,给村头的张奶奶送去。她老人家腿脚不便,怕是还没吃饭。”

杏花应了声,手脚麻利地打包好。苏清沅看着她的背影,又看了看窗外渐浓的夜色,心里忽然觉得无比踏实。这秋日的凉意,似乎被这满室的烟火气和食物的香气驱散了,只剩下暖暖的、稳稳的幸福。

她知道,只要用心做好每一份吃食,用真诚对待每一个客人,这小小的饭馆,定能像这秋日里的炉火,越烧越旺,温暖着自己,也温暖着每一个来此寻觅暖意的人。



    (http://www.220book.com/book/XTC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炊香记:穿越农家厨女的菜系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XTCA/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