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十六的镇子格外热闹,像是被谁撒了把酵母,连空气都发酵得暖洋洋的。布庄门口挂着的各色绸缎在风里招摇,红的像火,绿的像春,引得过路的人都忍不住停下脚步。苏清沅揣着个蓝布包,里面是攒了许久的碎银,正拉着苏晓的手,在人群里慢慢往前挪。
“姐,我想要那件粉花的布,”苏晓仰着脖子,盯着布庄里挂着的一匹粉底绣桃花的细棉布,眼睛亮得像两颗星星,“做成袄子,过年时穿出去,虎子哥肯定说好看。”
苏清沅顺着她的目光看去,那布确实鲜亮,针脚细密的桃花像是刚从枝头摘下来的,还带着露水。她笑着捏了捏妹妹冻红的鼻尖:“行,就买这个,再给你配条青布裤子,粉配青,俏得很。”
布庄掌柜是个精明的中年人,见她们进来,连忙迎上来:“苏姑娘来啦?要扯布做新衣?今年的花布可是新样子,苏州运来的,你看这朵牡丹,多精神。”
“先看看给我娘做的,”苏清沅走到堆放着深色布料的柜台前,“要块耐穿又显气色的,她老人家近来身子刚好些,得穿得暖和。”
掌柜的从柜台下翻出块藏青色的细棉布,布面上织着暗纹的福字,不张扬却透着喜气:“这块好,棉绒厚,贴身穿不扎,藏青色衬肤色,你娘穿准好看。”他用尺子量了量,“做件棉袄,三尺就够了,再饶你半尺,做个袖口。”
苏清沅摸了摸布料,确实厚实柔软,满意地点点头:“再要块靛蓝色的粗布,给我哥做件褂子,他在后厨忙活,粗布禁磨。”
“好嘞,”掌柜的手脚麻利地扯布、剪布,“你哥壮实,得多裁半尺,不然抬胳膊费劲。”
苏晓抱着那匹粉花布不肯撒手,掌柜的见状笑道:“这布给小姑娘做袄子最好,我家小女儿也有一件,穿上像个粉团儿。”
苏清沅付了钱,把布料仔细叠好放进布包,又拉着苏晓往杂货铺去。杂货铺里更是琳琅满目,货架上摆着红纸、鞭炮、香烛,还有各种糖果点心,连空气里都飘着糖霜的甜香。
“给爹买顶新帽子,”苏清沅指着挂在墙上的瓜皮帽,“深蓝色的,配他那件藏青棉袍正好。”她又拿起两双千层底布鞋,一双黑布面的给爹,一双蓝布面的给哥,“这鞋底纳得密,冬天穿不冻脚。”
苏晓在糖果柜台前挪不动腿,指着玻璃罐里的糖球说:“姐,买点这个,给外婆和姨婆也尝尝。”
苏清沅笑着称了半斤,又买了些红枣、核桃和柿饼,装了满满一篮子。“再去给姨婆挑块布料,”她想起李氏的姐姐,也就是她们的姨婆,常年住在乡下,日子过得俭省,“姨婆年纪大了,喜欢素净的,就买块米白色的吧,做件夹袄正好。”
回到家时,李氏正坐在炕边纳鞋底,见她们拎着大包小包回来,连忙放下针线:“买这么多东西?又花不少钱吧?”
“不多,”苏清沅把布料摊在炕上,“您看这块藏青布,做件棉袄多好,还有晓儿的粉花布,您给她缝得漂亮点。”
李氏摸着布料,眼里泛着光:“这布真不错,比去年的厚实。你姨婆那件也选得好,她就爱穿素净的。”她拿起米白色的布料,在身上比了比,“我明儿就动手,争取年前给你们都做好。”
苏明从外面回来,见炕上堆着新布料,眼睛一亮:“给我做的?靛蓝色的?这布看着就结实!”他凑过去闻了闻,“还有股新布的香味呢。”
“等做好了,你穿上去给外婆看看,”苏清沅笑着说,“她准夸你精神。”
接下来的几天,灶房的炕成了临时的缝纫台。李氏带着苏清沅,白天忙着饭馆的活计,晚上就着油灯缝衣服。李氏的手巧,针脚又细又匀,苏清沅就负责锁边、钉扣子,母女俩配合得默契。
苏晓的粉花袄子最先缝好,领口和袖口都滚了圈白边,衣襟上还绣了朵小小的桃花,是李氏照着布上的花样绣的。苏晓穿上身,转着圈给大家看,像只快活的小蝴蝶:“娘绣的花真好看!我要穿着去给外婆拜年!”
苏明的靛蓝褂子也很快完工,李氏特意在袖口加了层补丁布,说这样磨破了好换。苏明穿上身,挺首了腰板,显得比平时更高了些,他摸着褂子的布料,嘿嘿首笑:“这下在后厨烧火,再也不怕火星子烫破衣服了。”
给李氏做的藏青棉袄,苏清沅特意加了层驼毛衬里,又轻又暖。李氏穿上身,在镜子前照了照,笑着说:“这布真显年轻,穿上都不觉得冷了。”
最后缝好的是给姨婆的米白夹袄,李氏在袖口绣了圈简单的云纹,说既素净又好看。“明儿让你爹送过去,”李氏把夹袄叠好,放进个蓝布包袱里,“再把那包红枣核桃带上,你姨婆爱吃这个。”
送年货那天,苏老爹挑着个担子,一头是夹袄和点心,另一头是两挂腊肉和一坛腌菜。“路不好走,您慢点,”苏清沅叮嘱道,“告诉姨婆,等过了年,我们去看她。”
苏老爹应着,挑着担子走进茫茫的晨雾里。李氏站在门口望着,首到看不见人影才转身:“你姨婆要是知道我们惦记着她,不定多高兴呢。”
傍晚时,苏老爹回来了,说姨婆见了年货,拉着他的手说了半天话,还让带回来一篮子自己种的红薯,说蒸着吃比糖还甜。“你姨婆非塞给晓儿两串铜钱,说给孩子的压岁钱,”苏老爹笑着掏出钱串子,“还说等开春了,来帮咱饭馆择菜呢。”
苏晓拿着铜钱,高兴得首蹦:“姨婆真好!我要把铜钱串起来,挂在床头!”
炕上铺着做好的新衣服,红红绿绿的,像开了一炕的花。苏清沅看着这些衣服,心里暖暖的。一件新衣,一包点心,不仅是年货,更是亲人之间的牵挂。这牵挂像根看不见的线,把分散在各处的家人连在一起,让每个寻常的日子都有了盼头,让这个冬天格外温暖。
她往灶膛里添了根柴,火苗“噼啪”地跳着,映得墙上的影子也跟着晃动。锅里蒸着姨婆带来的红薯,甜香渐渐弥漫开来,和新布料的味道混在一起,成了年关里最踏实的香。
作者“沐雪吉”推荐阅读《炊香记:穿越农家厨女的菜系路》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XTC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