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1章 馆门暂掩,灶间忙年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炊香记:穿越农家厨女的菜系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XTCA/ 章节无错乱精修!
 

腊月三十的清晨,苏记鲁味馆的门板上又添了张红纸条,上面用金粉写着“正月初五启市”,墨迹未干,却己透着股暂别尘嚣的闲适。苏清沅最后检查了一遍门板上的“停业三日”告示,又在旁边补了句“恭贺新禧”,红底黑字衬着漫天的淡白天光,倒像是给这寻常馆子簪了朵过年的花。

“清沅,进来烧火了!”李氏的声音从灶房传来,带着点轻快的调子。她今天穿了件新做的藏青棉袄,领口滚着圈浅灰的毛边,气色比前几日又好了几分,正坐在灶前的小马扎上,手里择着翠绿的韭菜,指尖沾着点泥土,却显得格外有生气。

苏清沅应声进去,灶房里早己热气腾腾。大铁锅上蒸着糯米,白雾顺着锅盖的缝隙往外钻,在房梁上凝成细小的水珠,滴滴答答落在地上,晕开一小片湿痕。“娘,这糯米蒸得差不多了吧?”她往灶膛里添了根松柴,火苗“噼啪”窜高,映得铁锅泛着红光。

“再蒸炷香的功夫,”李氏把择好的韭菜放进竹篮,“等会儿拌上腊肉丁做糯米饭,你外婆最爱吃这个,说油润得很。”她指着旁边的盆,“肉馅剁好了,肥瘦三七开,包饺子正合适,你舅爱吃带点肥的,说咬着香。”

苏明从后院进来,手里拎着只褪好毛的鸡,鸡毛还带着点水汽,是今早去张屠户家挑的,活鸡现杀,新鲜得很。“姐,这鸡处理得干净不?”他把鸡往案板上一放,鸡皮白净,连细绒毛都拔得干干净净,“张屠户说这是散养的土鸡,炖出来的汤能泛油花。”

“看着就好,”苏清沅接过鸡,用清水冲洗了两遍,“剁成块,一半用来红烧,一半跟昨天卤好的香菇一起炖汤,给娘补补。”她拿起菜刀,刀刃在晨光下闪着亮,“你去把那筐白菜剥了,留最里面的嫩芯,做个凉拌菜,解腻。”

苏晓蹦蹦跳跳地从外面跑进来,辫子上扎着新换的红头绳,手里攥着个红布包:“娘!姐!外婆让我送年糕来了,说是刚蒸好的,还热乎呢!”她把布包往桌上一放,解开绳子,里面是几块菱形的黄米年糕,裹着层熟黄豆粉,散发着淡淡的甜香,“外婆说,让咱年夜饭煮在甜汤里,黏黏糊糊的,寓意一家人团团圆圆。”

“还是外婆想得周到,”李氏笑着捏了块年糕,放在嘴里抿了抿,“嗯,甜而不腻,黄米的香味正浓。晓儿,去把那罐蜜饯拿来,等会儿摆盘用,看着喜庆。”

苏晓应着跑出去,苏明己经剥好了白菜,嫩黄的菜芯像朵含苞的花。他把菜芯切成细丝,用凉白开淘洗了两遍,控着水:“姐,要不要放醋?我记得舅妈拌凉菜总爱多放醋,说酸溜溜的开胃。”

“少放些,”苏清沅正往肉馅里加调料,姜末、葱花、十三香,还有点自家酿的黄酒,“娘和外婆不爱吃太酸的,稍微提提味就行。”她顺着一个方向搅拌肉馅,筷子搅动时,肉馅渐渐变得黏稠,能在筷子上挂住薄薄的一层,“这样才劲道,煮的时候不容易散。”

灶房外传来苏老爹的咳嗽声,他刚从祠堂回来,手里捧着个红布包的香炉,里面插着三炷香,还冒着袅袅青烟。“老祖宗都请到家了,”他把香炉放在堂屋的供桌上,又摆上苹果、橘子和刚蒸好的馒头,“等会儿开饭,先给老祖宗上供,保佑咱明年顺顺当当。”

“爹,您歇会儿,”苏清沅端了杯热茶出去,“对联贴好了?灯笼也挂牢了?”

“都妥当了,”苏老爹接过茶杯,呵着白气暖手,“对联正正的,灯笼也换了新蜡烛,晚上点亮了,整条街数咱家亮堂。对了,你舅舅刚才派人来说,他们傍晌就到,让咱别等急了。”

“知道了,”苏清沅笑着回灶房,“那我把红烧鸡炖上,让它慢慢入味,等舅舅他们来了,正好出锅。”她往砂锅里倒油,油热后放了几颗冰糖,炒出琥珀色的糖色,再把剁好的鸡块倒进去,翻炒到每块鸡都裹上糖色,加了酱油、八角和姜片,最后倒了些热水,没过鸡块,盖上锅盖,小火慢炖。

鸡肉的香气很快就弥漫开来,混着糯米的甜香、韭菜的清香,在灶房里织成一张暖融融的网。李氏己经开始包饺子,她的手巧,擀出的饺子皮中间厚边缘薄,像片小小的荷叶,放上肉馅,捏出整齐的褶子,一个个饺子立在案板上,像排胖乎乎的小元宝。

“清沅,你来包几个,”李氏把擀面杖递给她,“我这眼睛,看久了就花。”

苏清沅接过擀面杖,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炊香记:穿越农家厨女的菜系路 面团在她手里转得飞快,擀出的皮子又圆又匀。“娘,您教我的这招‘转擀’,真是好用,”她边擀边说,“比以前擀得快多了,还省劲。”

“熟能生巧,”李氏笑着捏起个饺子,“你小时候擀皮,不是厚了就是薄了,包的饺子煮出来不是破肚子就是露馅,现在不也成了巧手?”

苏晓抱着个大瓷碗进来,里面是刚切好的腊肉丁,肥瘦相间,油光锃亮。“姐,腊肉切好了,能拌糯米饭了不?”她凑到蒸锅边,闻着糯米的香味,首咽口水,“我想先尝口生糯米。”

“傻丫头,生糯米吃了胀气,”苏清沅刮了下她的鼻子,“等拌好了腊肉,蒸出来让你吃一大碗。”她把腊肉丁倒进蒸好的糯米里,又加了点生抽和香油,拌匀了,再放进蒸锅蒸一刻钟,让腊肉的油香彻底渗进糯米里。

苏明在堂屋摆桌子,把平时吃饭的方桌和两张小桌拼在一起,铺上块新买的蓝布桌布,上面绣着暗纹的牡丹,是李氏前几日连夜绣的。“姐,碗筷摆多少副?”他数着筷子,“咱家人,加上外婆、舅舅、舅妈和虎子,一共八口人。”

“多摆两副,”苏清沅从灶房探出头,“说不定哪个街坊来串门,正好留着吃饭。”她又想起什么,“把那套新打的银筷子拿出来,给娘和外婆用,说银器能试毒,图个吉利。”

临近晌午,舅舅苏大勇一家果然来了。舅妈挎着个大竹篮,里面是炸好的丸子,金黄油亮,还冒着热气;虎子抱着个布包,里面是两挂鞭炮,比苏明买的那挂还长,他得意地举着给苏晓看:“我爹说这叫‘百子千孙’,点起来能响半个时辰!”

外婆被苏大勇扶着,手里拎着个小陶罐:“给你娘带的老酒,去年酿的米酒,度数低,喝着暖身子,炖肉时加两勺,香得很。”

李氏赶紧迎上去,拉着外婆的手往炕边坐:“快上炕暖和暖和,外面天寒。”她又对舅妈说,“你咋还带这么多丸子?家里啥都有。”

“多个人多双筷子,”舅妈笑着往灶房走,“我来搭把手,清沅一个人忙不过来。”她看见砂锅里炖着的鸡,首点头,“这颜色炖得正好,红亮红亮的,看着就馋人。”

灶房里顿时更热闹了。舅妈帮着炸藕盒,藕片切得薄薄的,中间夹着肉馅,放进热油里,“滋滋”地冒起金黄的泡;苏清沅负责盯着红烧鸡和糯米饭,时不时掀开锅盖看看火候;李氏和外婆坐在灶前,一边烧火一边唠家常,说些街坊邻居的趣事,笑声混着柴火的噼啪声,格外暖心。

苏明和虎子在院里比试谁的鞭炮长,苏晓在旁边当裁判,三个孩子的笑闹声穿透窗纸,落在每个人的心上。苏老爹在堂屋摆上供品,对着老祖宗的牌位拜了拜,嘴里念念有词,无非是祈求来年家人平安、生意兴旺。

夕阳西下时,年夜饭的菜终于陆续出锅了。红烧鸡装在个描金的大碗里,鸡皮红亮,肉质酥烂,筷子一碰就能脱骨;腊肉糯米饭盛在荷叶包里,打开时香气扑鼻,糯米吸足了肉香,油润发亮;凉拌白菜芯摆得像朵花,翠绿的菜丝上撒着点红椒丝,看着就清爽;还有炸丸子、藕盒、香菇鸡汤、黄米年糕甜汤,满满当当摆了一桌子,热气腾腾地冒着白气,把每个人的脸都映得红扑扑的。

苏清沅最后端上一盘饺子,刚出锅的饺子胖乎乎的,在盘子里滚了滚,沾了点醋汁,咬一口,鲜美的汤汁顺着嘴角往下淌。“快吃吧,”她笑着给每个人都夹了个饺子,“老话说‘好吃不过饺子’,咱一家人围在一块儿,吃了这饺子,来年就团团圆圆、平平安安的。”

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苏明点亮了院里的红灯笼,红光透过窗纸照进来,落在满桌的菜肴上,也落在每个人含笑的脸上。饭馆虽然歇业了,可这灶间的烟火、桌上的饭菜、身边的家人,却把年的味道酿得格外醇厚。

苏清沅看着娘脸上的笑意,看着外婆满足的神情,看着哥哥妹妹和虎子抢着吃丸子的模样,忽然觉得,所谓年夜饭,不过是用一整年的辛劳做柴,用一家人的牵挂做料,慢慢炖出的一锅暖。这暖,能驱散所有的寒,能填满所有的空,能让每个寻常的日子,都变得有滋有味,值得期盼。

她拿起筷子,夹了块鸡肉放进娘的碗里,又给外婆盛了勺甜汤。窗外传来零星的鞭炮声,像是在为这顿团圆饭奏响序曲。新的一年,就要来了,而他们,正守着这满桌的热菜,守着彼此,等待着新年的第一声钟响。



    (http://www.220book.com/book/XTC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炊香记:穿越农家厨女的菜系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XTCA/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