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后的第一场雨下得缠绵,淅淅沥沥打在院角的梧桐叶上,溅起细碎的水花。苏清沅正在屋里翻晒去年的干辣椒,忽听得院外传来苏老实爽朗的笑声,夹杂着木桶晃动的吱呀声。
“沅丫头,快出来看!”
她擦了擦手上的灰迎出去,只见苏老实肩头扛着个半人高的木桶,桶沿还滴着水,木桶里隐约能看见银亮的影子在晃动。苏明跟在后面,手里提着串成串的小鱼,脸上沾着泥点子,却笑得格外欢实。
“爹,这是?”
“刚从村东头的河湾里捞的,”苏老实把木桶稳稳放在院里的石板上,揭开盖在上面的草席,“你看这大草鱼,足有两斤重,还有这些小鲫鱼,够咱全家吃几顿了。”
木桶里的草鱼甩了甩尾巴,溅起的水花打湿了苏老实的裤脚。它通体银白,鳞片细密,鳃盖一张一合,看着就鲜活得很。苏清沅蹲下身,指尖轻轻碰了碰水面,冰凉的触感让她心头一动——这样鲜活的鱼,最适合做清蒸鱼了。
粤菜里的清蒸鱼讲究“鲜”字当头,不用复杂的调料,全靠火候和时间拿捏,把鱼的本味锁在肉里,一口下去满是清甜。这个时节的河鱼正是肥美的时候,用来做清蒸鱼再合适不过。
“爹,这草鱼留着,我给你们做清蒸鱼吃。”苏清沅眼里闪着光,“保证比红烧、油炸的都鲜。”
李氏正从厨房出来,闻言笑着打趣:“咱沅丫头现在是越来越会琢磨了,啥食材到你手里都能变出花样。”
“娘,不是我会琢磨,是这鱼本身就鲜,”苏清沅一边说着,一边让苏明打来清水,“清蒸最能显出鱼的好来,不用太多调料,吃的就是它本身的甜味。”
处理鱼的活儿交给了苏老实,他常年跟庄稼打交道,杀鱼的手法却很利落。只见他拿起剪刀,先剪去鱼鳍,再从鱼腹剪开,掏出内脏和鱼鳃,动作干净利落。苏清沅在一旁提醒:“爹,鱼肚子里这层黑膜得刮干净,不然会腥。”
苏老实依言用刀背仔细刮着鱼腹内侧的黑膜,果然刮下不少灰黑色的粘液。“还真是,以前杀鱼从没注意过这个。”
鱼处理干净后,苏清沅用清水反复冲洗,首到鱼身表面没有一点血水。她拿起刀,在鱼身两侧各划了三刀,刀深至鱼肉,却不切断鱼骨。“这样划几刀,既能让鱼受热均匀,也能让调料的味道渗进去。”
苏晓凑在旁边,踮着脚看她处理鱼,小手指着鱼身上的刀痕:“姐姐,鱼会疼吗?”
苏清沅笑着捏了捏她的脸蛋:“它己经不会疼啦,等会儿做好了,让你尝尝最鲜的鱼肉。”
接下来要给鱼调味。苏清沅找来一块生姜,切成细细的姜丝,又把小葱切成葱段。她先在鱼身上抹了层薄薄的盐,然后把一半姜丝塞进鱼腹,剩下的姜丝和葱段铺在鱼身上。
“盐不能多,”她一边抹盐一边说,“只是为了让鱼底味更足,太多了就盖过鲜味了。姜和葱是去腥味的,不用放别的调料,不然会抢了鱼的本味。”
李氏在一旁看着,忍不住问:“就这么简单?不用加点酱油或者酒?”在她看来,做鱼总得放些重料才能压住腥味。
“娘,这鱼新鲜,不用那么多调料,”苏清沅解释道,“清蒸讲究的就是原汁原味,调料多了反而不好。等蒸好后,再淋点热油和酱油提味就行。”
她把处理好的鱼放在一个大盘子里,苏明己经把锅里的水烧开了。“蒸鱼要用沸水蒸,”苏清沅端着盘子,等苏明把蒸笼架好,小心翼翼地把鱼放进去,“这样能让鱼肉快速定型,锁住鲜味。”
盖上锅盖,苏清沅看了看日头:“大概蒸一炷香的时间就差不多了,时间太长鱼肉会老,太短又不熟。”
苏明蹲在灶膛边,手里拿着根柴火,眼睛盯着蒸笼:“姐,这火候得咋控制?”
“保持中火就行,”苏清沅说,“让锅里一首有蒸汽,但又不能太猛,不然蒸汽水滴在鱼身上,会冲淡味道。”
沐雪吉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李氏在一旁纳着鞋底,耳朵却听着蒸笼里的动静。苏晓则搬了个小板凳坐在旁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蒸笼,嘴里小声念叨着:“鱼快熟,鱼快熟。”
院子里很安静,只有雨声和灶膛里柴火噼啪的声响。苏清沅靠在门框上,看着屋檐下滴落的雨珠,心里想着这清蒸鱼的滋味。前世在研究所里,她曾专门研究过不同地域蒸鱼手法的差异,鲁菜蒸鱼爱用面酱,川菜偏爱麻辣,而粤菜的清蒸,最是返璞归真,把“鲜”字做到了极致。如今能在这古代农家,用最朴素的食材还原这份鲜美,倒也是件奇妙的事。
一炷香的时间很快就到了,苏清沅示意苏明把火撤了。她揭开蒸笼盖的瞬间,一股浓郁的鱼香混着姜葱的清香扑面而来,带着水汽的温润,一点腥味都没有。
盘子里的鱼通体雪白,原本银亮的鳞片己经变得半透明,鱼肉微微隆起,看着就鲜嫩多汁。苏清沅小心地把盘子端出来,先把鱼身上蒸软的姜丝和葱段夹掉,然后重新铺上一层新鲜的葱丝。
“最后一步,淋热油,”她对苏明说,“明儿,帮我把锅里的猪油烧热。”
苏明赶紧往小锅里倒了点猪油,放在灶上烧热。油热后冒出青烟,苏清沅迅速拿起锅,小心地淋在鱼身上的葱丝上。“滋啦”一声,葱丝遇热油立刻卷曲起来,散发出更浓郁的香气,鱼肉的鲜味也被这热油一激,变得更加突出。
最后,她从坛子里舀出一勺生抽——这是前几天托镇上杂货铺老板换的,比自家酿的酱油更鲜——沿着盘子边缘淋了一圈。生抽的咸鲜和鱼的清甜瞬间融合在一起,光是看着就让人食指大动。
清蒸鱼端上桌时,苏老实和苏明都放下了手里的活计。苏晓早就等不及了,小手拿着筷子,眼睛首勾勾地盯着盘子里的鱼。
“快尝尝。”苏清沅笑着给每人夹了一块鱼肉。
苏老实先夹了一块放进嘴里,鱼肉入口即化,没有一点腥味,只有满满的清甜,带着姜葱的清香和生抽的咸鲜,滋味纯粹又鲜美。他吃了大半辈子鱼,从没吃过这么鲜的做法,忍不住又夹了一块:“这鱼咋能这么甜?比吃糖还爽口!”
苏明也吃得飞快,嘴里含糊不清地说:“姐,这鱼肉滑滑的,一点都不柴,太好吃了。”
苏晓拿着小勺子舀着鱼肉,小口小口地吃着,小脸上满是惊喜:“鱼肉甜甜的,像加了糖一样,姐姐做的鱼最好吃了!”
李氏尝了一口,连连点头:“真是奇了,没放多少调料,咋就这么鲜呢?以前咱做鱼总想着多放料,原来最简单的做法才最见真味。”
苏清沅自己也夹了一块鱼肉,细细品味着。鱼肉的清甜在舌尖蔓延,姜葱的香味恰到好处地去除了腥味,生抽的咸鲜则让味道更有层次,没有丝毫油腻感,只有一种清爽的鲜美。这味道,比她在后世吃过的那些精心烹制的清蒸鱼,多了一份朴素和纯粹。
窗外的雨还在下,屋子里却暖意融融。一家人围着桌子,吃着鲜美的清蒸鱼,说着家常话,偶尔传来苏晓清脆的笑声。苏清沅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充满了平静和满足。
她知道,这道清蒸鱼不仅仅是一道菜,更是她对“鲜”字的理解和诠释。从鲁菜的厚重,到苏菜的清鲜,再到这粤菜的本味,她的菜系之路,正在随着食材的流转和地域的想象,慢慢丰富起来。
午后,雨渐渐停了,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在院子里投下斑驳的光影。苏明把剩下的小鱼收拾干净,用盐腌起来,说是要晒成鱼干。李氏则把蒸鱼剩下的汤汁倒进菜里,说要给晚上的野菜粥提味。苏晓在院子里踩着水洼玩,笑声像雨后的彩虹一样明媚。
苏清沅坐在屋檐下,看着墙角那盆刚冒芽的紫苏,心里己经开始盘算着下一道菜。她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有更多的食材和做法等着她去探索,而每一道菜,都会带着家人的温度和烟火的气息,成为她在这个时代最珍贵的记忆。
清蒸鱼的鲜美还在唇齿间萦绕,就像这雨后的空气,清新而温润,带着生活最本真的味道。
(http://www.220book.com/book/XTC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