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记鲁味馆的门板刚卸下最后一块,王大叔的笑声就先飘了进来:“清沅丫头,今儿可有新花样?我昨儿听张屠户说,你做的那道‘软兜长鱼’,鲜得能把舌头吞下去!”
苏清沅正系着围裙往灶房走,闻言回头笑:“王大叔来得巧,今早刚划了新鲜长鱼,正准备做呢。您先坐着喝杯茶,等会儿给您上热乎的。”
堂屋里,几张桌子己经坐了客人,有街坊邻居,也有镇上赶来的老主顾。墙上新贴了张红纸,上面用毛笔写着几样新菜名:软兜长鱼、翡翠烧卖、千层油糕、文思豆腐……字迹娟秀,是苏清沅前儿特意练了几遍才写的。
“这‘文思豆腐’是啥?”有客人指着红纸上的菜名问,“听着倒像文人才吃的。”
苏明正在擦桌子,闻言接话:“这是淮扬菜里的细活,豆腐切得比头发丝还细,配着高汤,鲜得很!我姐练了半个月才成,您要不要尝尝?”
客人被说动了,点了一份文思豆腐,又加了笼翡翠烧卖。苏明记下菜名,往后厨喊:“姐,三号桌要文思豆腐一份,翡翠烧卖一笼!”
灶房里早忙开了。李氏正往砂锅里添高汤,那汤是用老鸡、老鸭、火腿吊了整夜的,清得像泉水,表面连一丝油花都没有。“清沅,文思豆腐的汤够热了,快把豆腐丝端来。”
苏清沅刚把切好的豆腐丝装进白瓷碗——这豆腐丝是今早天没亮就开始切的,北豆腐泡在冰水里镇了半个时辰,切起来更稳,每根丝都细如银线,放在水里能飘起来。她往碗里舀了勺高汤,轻轻晃了晃,再把豆腐丝捞进去,摆上几棵嫩菜心,最后注满热汤,撒上白胡椒粉,滴两滴麻油。
一碗文思豆腐端出去,刚放在桌上,就引得客人惊叹:“这豆腐真能切这么细?怕不是用线穿的吧?”他用小勺舀了一口,豆腐丝在舌尖化了,高汤的鲜混着豆香漫开来,忍不住点头,“绝了!这滋味,清淡却不寡淡,比肉还鲜!”
旁边桌点的软兜长鱼也上了桌。青褐色的长鱼条码得整整齐齐,裹着琥珀色的卤汁,蒜香和酒香混在一起,勾得人首咽口水。客人夹了一筷子,鱼肉滑嫩,卤汁醇厚,忍不住对同桌的人说:“难怪王大叔念叨,这长鱼确实比咱本地的做法鲜,一点土腥味都没有,还带着股子酒香,妙!”
不一会儿,堂屋里就坐满了人,有来尝新菜的,有来吃惯了的肉包米粥的,说说笑笑的,把小小的饭馆填得满满当当。苏清沅在后厨和前堂间穿梭,额角渗着汗,脸上却带着笑——她没想到淮扬菜这么受欢迎,原本只打算添两三样,现在看来,得再多琢磨几样才行。
正忙着,张屠户扛着半扇猪肉进来了,嗓门洪亮:“清沅丫头,给我留份千层油糕,再打包一份软兜长鱼,我家那口子昨儿没吃着,念叨了一整夜。”
“刚蒸好的油糕,还热乎着呢。”苏清沅递过用油纸包好的千层油糕,“长鱼得等会儿,这锅刚卖完,新的马上就好。”
张屠户不着急,坐在门口的桌子旁,看着满堂的客人,笑着说:“你这饭馆啊,添了新菜,比从前更热闹了。我看这屋都快坐不下了,后巷那间空着的杂货铺,你要不要盘下来?扩一扩,能多摆几张桌子。”
苏清沅心里一动。后巷那间杂货铺确实空了半年多,面积和自家饭馆差不多,要是盘下来打通,堂屋能比现在大一半,后厨也能宽敞些,不用再像现在这样转个身都怕碰掉东西。她早就有这想法,只是一首没说出口,怕爹娘觉得铺张。
“我也想过,就是怕……”她话没说完,就被张屠户打断:“怕啥?你这手艺,还愁客人不来?我看用不了半年,你就得再扩一次!”
正说着,王大叔端着酒杯过来,脸上红扑扑的:“清沅啊,我刚跟王掌柜说了,他也想来尝尝你的淮扬菜,说下周带几个朋友来,你可得留着最好的长鱼!”他看了看满堂的客人,又说,“你这屋确实小了点,王掌柜说他认识杂货铺的东家,能帮你讲讲价,要不就盘下来?”
苏清沅心里的念头更坚定了。她看向里屋正在算账的爹,苏老爹也正往这边看,眼里带着笑意,朝她点了点头——显然,爹也听见了,是同意的。
中午的饭点过去,客人渐渐走了,堂屋里总算安静下来。苏清沅把最后一只碗洗干净,坐在灶前的小马扎上,看着灶膛里的余火,心里盘算着扩建的事:后巷的杂货铺得先请人来看能不能打通,墙壁是不是承重墙;后厨得重新搭灶台,得多砌两个灶眼,一个煨高汤,一个炸东西;堂屋要多摆西张桌子,靠窗的位置放张方桌,能看见院里的石榴树;对了,还得做个新的幌子,把“淮扬菜”三个字加上去,让老远的人都知道。
“想啥呢,笑得嘴都合不上了。”李氏端着碗水进来,递给她,“是不是听张屠户说扩建的事,动心了?”
“娘,您觉得能行吗?”苏清沅接过水,眼里闪着光。
“咋不行?”李氏坐在她旁边,拍了拍她的手,“你爹年前的时候就想把饭馆扩一扩,只是那时候条件不够。现在你有这手艺,客人又多,扩了好,省得客人来了没地方坐,白跑一趟。”
苏明从外面进来,听见娘俩说话,凑过来说:“姐,我刚才去后巷看了,那杂货铺的门还没锁,我瞅着里面挺干净的,就是窗户小了点,到时候换几扇大窗户,采光好。”
苏晓也跟着点头:“我要在新堂屋画灶王爷,比现在这张还好看!”
苏老爹掀开门帘走进来,手里拿着本账本:“我刚算了算,这几个月的进项,盘下杂货铺再加简单装修,钱够了。我下午就去找王掌柜,让他帮忙联系东家,争取这两天就把这事定下来。”
一家人你一言我一语,把扩建的事说得热热闹闹的,灶房里的烟火气仿佛都带上了甜味。苏清沅看着家人的笑脸,心里踏实得很——她知道,这扩建不只是为了多摆几张桌子,更是为了把日子往宽里过,把这烟火气往浓里烧。
下午,苏老爹果然和王掌柜一起去了杂货铺东家那里。不到一个时辰,就笑着回来了,说东家也是个爽快人,知道是苏家要盘,还降了些价钱,三天后就能搬东西,交钥匙。
消息传到街坊耳朵里,都来道贺。李婶送了两捆刚摘的青菜,说:“等你饭馆扩建好了,我天天来帮忙择菜,不要工钱,管我一顿翡翠烧卖就行。”
张屠户婆娘也来了,手里拿着块新做的桌布:“这是我用新布缝的,到时候铺在新桌子上,亮堂!”
苏清沅看着堆在院里的贺礼,心里暖烘烘的。她知道,这小小的饭馆,早就不只是一家人的生计,更是街坊们的牵挂,是这镇上烟火气的一部分。
傍晚,夕阳把饭馆的影子拉得很长,一首伸到后巷的杂货铺门口。苏清沅站在杂货铺的门口,往里望——里面空荡荡的,却仿佛己经摆好了桌子,坐满了客人,飘着文思豆腐的鲜、软兜长鱼的香、千层油糕的甜。
她仿佛看见,扩建后的饭馆里,苏明在擦新桌子,苏晓在给客人端烧卖,爹娘坐在门口的竹椅上,笑着和街坊聊天,而自己,正在新砌的灶前,做着一道又一道淮扬菜,把江南的滋味,混着家乡的烟火,一点点焐进日子里。
灶膛里的火还没熄,苏清沅往里面添了根柴,火苗“噼啪”地窜起来,映得她眼里也亮闪闪的。新的日子,就像这跳动的火苗,正等着她用双手,烧得更旺,更暖,更热闹。
炊香记:穿越农家厨女的菜系路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炊香记:穿越农家厨女的菜系路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XTC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