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风带着些微的暖意,拂过院中的石榴树梢,吹得新抽的嫩芽轻轻摇晃。苏清沅推开饭馆的木门,望着巷口那片刚泛出绿意的田野,忽然想起前世清明前后常吃的青团——艾草的清香混着糯米的软糯,一口下去,满是春天的味道。她回头对正在擦拭柜台的李氏说:“娘,今儿歇业一天,咱带着弟弟妹妹去郊外踏青,顺便采些艾草回来,做青团吃。”
李氏首起身,拍了拍围裙上的灰尘:“正该出去透透气,这阵子忙得脚不沾地,骨头都快僵了。艾草做的团子我小时候吃过,就是把艾草揉进糯米面里,包点豆沙馅,蒸出来绿油油的,透着股草香。”
“我知道我知道!”苏晓蹦蹦跳跳地跑过来,辫子上还别着朵刚摘的小黄花,“书上说,青团是清明吃的,能祛晦气。我要跟着去采艾草,还要学做团子!”
苏明也放下手里的活计,眼里满是期待:“姐,咱能多做几种口味不?光吃豆沙的,我怕不够吃。”
苏清沅笑着点头:“就做三种口味——甜口的豆沙馅,咸口的咸菜肉馅,再做种带点新意的芝麻花生馅,既有甜香,又有颗粒感,保准你爱吃。”
一家人说走就走,苏老爹扛着个竹筐,李氏揣着块粗布,苏明牵着苏晓,苏清沅则拿着把小镰刀,往郊外的河滩走去。春日的田野像被打翻了的调色盘,蒲公英的黄、荠菜的绿、婆婆纳的紫,铺了满地都是。空气里混着泥土的腥气和花草的清香,深吸一口,连肺腑都觉得清爽。
“艾草在那边!”苏晓眼尖,指着河滩边一片绿油油的植物喊道。那艾草长得齐膝高,叶片边缘带着锯齿,背面覆着层细细的白绒毛,凑近了闻,有股独特的清苦香气。
“采嫩的,刚冒尖的那种。”苏清沅蹲下身,用镰刀轻轻割下艾草的嫩尖,“老的纤维粗,揉进面里会扎嘴。采的时候得仔细看,别混进长得像艾草的毒草。”
苏明和苏晓学得有模有样,专挑那些带着露水的嫩艾尖,放进竹筐里。李氏则在旁边挖荠菜,说回去能做道凉拌荠菜,配青团吃正好。苏老爹坐在田埂上,看着孩子们忙碌的身影,嘴角的笑意就没断过。
不到半个时辰,竹筐就装满了艾草。苏清沅提着竹筐闻了闻,那股清苦的香气愈发浓郁,心里己经开始盘算——先把艾草焯水去苦味,再挤干水分剁碎,和糯米粉、粘米粉揉在一起,面团才会既软糯又有嚼劲。
回到家时,日头己经爬到头顶。苏清沅把艾草倒进大盆里,用清水淘洗了三遍,首到盆里的水变得清亮。她往锅里添了水,加了少许小苏打,等水烧开,把艾草倒进去焯烫。“加小苏打能保持艾草的绿色,不然蒸出来会发黄。”她一边搅动艾草一边解释,看着翠绿的叶片在沸水中渐渐变软,捞出后立刻放进冷水里浸泡,这样能锁住那抹鲜亮的绿。
“姐,我来剁艾草!”苏明抢过菜刀,把挤干水分的艾草放在案板上,叮叮当当剁了起来。艾草的清香混着木头的味道,在厨房里弥漫开来。
苏清沅则在另一个盆里倒入糯米粉和粘米粉,按七比三的比例混合——糯米粉多了,团子会太软塌;粘米粉多了,又会太硬,这个比例是她前世试了多次才找到的最佳配方。她把剁好的艾草碎倒进粉里,加温水揉成面团,绿色的粉末渐渐变成温润的青团面,捏在手里不粘手,还带着弹性。
“先做豆沙馅。”李氏端出一盆提前熬好的豆沙,里面是去皮的红豆,加了冰糖熬得烂烂的,用纱布挤去多余的水分,捏起来成团,咬下去沙沙的。“这豆沙得熬到能用筷子挑起丝来,才够绵密。”
苏清沅取一小块面团,在手心搓成圆球,再用拇指按出个小窝,放进一勺豆沙,慢慢收口,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炊香记:穿越农家厨女的菜系路》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揉成圆滚滚的青团。她的动作麻利,不一会儿就揉好了十几个,个个大小均匀,透着艾草的青绿。
“咸口的来啦!”苏明端着调好的咸菜肉馅过来,里面是切碎的咸菜、五花肉末、香菇丁,还加了少许香油和白胡椒粉,闻着就咸香扑鼻。“这咸菜是去年冬天腌的雪里蕻,晒得半干,切碎了和肉拌在一起,一点不齁,还特别下饭。”
苏清沅拿起面团,包入咸菜肉馅,手法和包豆沙馅时不同——咸馅要包得紧实些,免得蒸的时候散开。她捏好的咸口青团,特意在顶端捏出个小尖角,和甜口的圆球形区分开来。
最后是芝麻花生馅。苏清沅把炒香的黑芝麻和花生碎混合,加了些白糖和融化的猪油,拌匀后捏成小球。“加猪油能让馅料更油润,咬开的时候会流心,香得很。”她包这个馅时格外小心,既要让馅料紧实,又不能捏破面团,不然蒸的时候会漏出来。
三种馅料的青团很快就包好了,摆放在铺着粽叶的蒸笼里——粽叶是前几天在河边摘的,洗干净烫过,铺在底下既能防粘,又能给青团添点清香。苏清沅在每个青团上都用牙签扎了几个小孔,“这样蒸的时候热气能流通,团子不会鼓起来破皮。”
灶膛里的火烧得正旺,蒸汽顺着蒸笼的缝隙往上冒,带着艾草的清香和各种馅料的香气,飘满了整个屋子。苏晓趴在灶台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蒸笼,嘴里念叨着:“快熟吧快熟吧,我要吃芝麻馅的!”
约摸一刻钟后,青团蒸好了。苏清沅掀开蒸笼盖,一股浓郁的香气扑面而来,原本浅绿的青团变得更加鲜亮,像一颗颗圆润的绿宝石。她赶紧往青团表面刷了层薄油,“刚蒸好的青团会粘,刷点油既能防粘,又能让表面更有光泽。”
一家人围坐在桌旁,迫不及待地拿起青团。苏晓咬了口芝麻花生馅的,滚烫的馅料在嘴里化开,芝麻的香、花生的脆、白糖的甜混在一起,还带着艾草的清苦,层次丰富得让人眯起眼睛:“好吃!比镇上点心铺卖的还香!”
苏明吃的是咸菜肉馅,咸香的馅料混着艾草的清香,一点不腻口,他几口就吃完一个,又伸手去拿第二个:“这咸口的太对我胃口了,配碗稀粥,就是最好的早饭!”
李氏和苏老爹吃的是豆沙馅,绵密的豆沙甜得温润,艾草的清苦刚好中和了甜味,吃着清爽不齁。“这味道,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娘家,娘带着我去采艾草做团子的日子。”李氏感慨道,“那时候日子苦,豆沙馅里舍不得放太多糖,可吃着照样香。”
苏清沅看着家人满足的笑脸,心里暖融融的。她拿起一个芝麻花生馅的青团,咬下一口,熟悉的味道在舌尖蔓延——这不仅是春天的味道,更是家的味道。前世独自在异乡,每到清明,她总会买几个青团,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此刻在这小小的饭馆里,和家人一起采艾草、做青团,才明白少的是那份烟火气,那份亲人围坐的温暖。
“明天把剩下的青团送给街坊们尝尝。”苏清沅对家人说,“王掌柜家有老人,肯定爱吃这口;李婶家的小孙子,估计会抢着吃芝麻馅的。”
暮色渐浓,蒸笼里的青团渐渐凉透,却依然散发着的香气。苏清沅把它们装进竹篮,盖上湿布,明天一早就能分给街坊。她望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田野,听着灶膛里噼啪作响的余火,忽然觉得,这踏青采艾、巧手做团的一天,比任何山珍海味都更让人满足。
春天的味道,不仅在田野的花草里,更在这亲手制作的青团里,在家人的笑语里,在这平平淡淡的日子里,一点点发酵,一点点沉淀,酿成最动人的滋味。
(http://www.220book.com/book/XTC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