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69章 携弟妹赴张府宴,八珍巧烹名远扬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炊香记:穿越农家厨女的菜系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XTCA/ 章节无错乱精修!
 

西月初六的天,亮得比往常都要早。苏记鲁味馆的门刚卸下第一块门板,就见两辆马车停在巷口,车辕上系着的红绸带在晨风里飘得欢实。苏清沅穿着件半旧的青布衫,袖口挽得整整齐齐,正弯腰往车上搬一个沉甸甸的木箱子——里面是连夜备好的土膘、糯米圆子和腌好的刀子鱼,每样都用纱布裹得严实,生怕路上晃散了滋味。

“姐,我来搬这个!”苏明扛着一捆粽叶跑过来,脸上沾着点面粉,那是今早赶制涨蛋糕时蹭上的。他身后跟着苏晓,小姑娘穿着新做的花布裙,手里捧着个小陶罐,里面是刚熬好的桂花蜜,要给甜品里添味的。

“慢点,别摔着。”苏清沅叮嘱着,目光转向旁边站着的两个帮工——王屠户家的媳妇手脚麻利,最擅长切配,李婶的儿子力气大,劈柴挑水样样在行。“王嫂子,李大哥,今儿辛苦你们了。到了张府,咱按昨儿说的分工来,王嫂子负责冷菜摆盘和切配,李大哥管着烧火、挑水,保证灶台不断火、不缺水,成不?”

王嫂子撸了撸袖子,笑得爽朗:“清沅妹子放心,咱虽没见过大场面,可手上的活计不含糊。你让咋干,咱就咋干!”

李大哥也瓮声瓮气应着:“力气活包在我身上,保准让你顺顺当当掌勺。”

苏老爹站在门阶上,手里攥着那张被得发皱的菜单,又仔细叮嘱了一遍:“冷菜八道按‘西荤西素’排,热菜先上‘大鸡抱小鸡’讨吉利,最后上‘红烧肉’寓意红火。记住了?”

“记牢了爹。”苏清沅接过菜单,叠好塞进怀里,“您在家看好铺子,我们傍晚就回来。”

马车轱辘着往张府去,车厢里堆着的食材散发着各自的香气——土膘的醇厚、糯米的清甜、鱼肉的鲜腥,混着苏晓陶罐里飘出的桂花蜜香,在晨光里酿成一股热闹的味道。苏清沅借着车帘缝隙往外看,道旁的野花正开得旺,粉的、黄的、紫的,像撒了一地的碎宝石,心里忽然踏实得很。

到了张府,朱漆大门上早己挂起了红灯笼,“囍”字贴得端正,门房见了马车,老远就迎上来:“苏姑娘可算到了!厨房都给您腾出来了,柴火、井水备得足足的,就等您掌勺了!”

张府的后厨果然宽敞,五口大铁锅并排架在土灶上,案台是新打磨的青石,光溜溜的能照见人影。墙角堆着刚送来的时蔬,翠绿的荷兰豆、的香菇、带着泥土气的萝卜,样样新鲜得像是刚从地里的。苏清沅指挥着众人卸车,把食材分门别类码好,又掏出菜单在案上铺开,指着上面的菜名说:“先处理冷菜,琉璃藕、醉蟹钳、香干马兰头这几样得先摆出来,让客人进门就能瞧见。”

王嫂子应着,拿起那盆浸在冰糖水里的琉璃藕。藕片切得薄如蝉翼,在阳光下能看见淡淡的纹路,她取来白瓷盘,将藕片一片搭一片码成圆形,中间放上几粒红樱桃,顿时像朵盛开的莲花。“清沅妹子你看,这样成不?”

苏清沅凑过去看,点头笑道:“太俊了!王嫂子这手艺,比镇上点心铺的师傅还强。”

苏明和苏晓也没闲着。苏明蹲在地上处理鲈鱼,那鱼是凌晨从码头挑的,三斤重,鳞光闪闪,他按着苏清沅教的法子,用细盐把鱼身擦了遍,再用清水冲净,往鱼腹里塞了葱段姜片,等着上锅蒸。苏晓则在旁边剥虾仁,小手捏着虾仁的尾部,轻轻一挤,虾线就出来了,动作虽慢,却做得一丝不苟。

“姐,蟹黄豆腐的蟹黄拆好了!”苏明举着个小碗过来,里面是金灿灿的蟹黄,混着点点蟹肉,是他用牙签一点点从蟹壳里挑出来的。

苏清沅接过碗,往锅里倒了点猪油,待油化了,把蟹黄倒进去翻炒,顿时满屋都是蟹香。她又倒进提前切好的豆腐丁——那豆腐是南豆腐,嫩得像水做的,切的时候特意用了温水泡着,免得碎了。翻炒片刻,加高汤没过豆腐,再勾点薄芡,撒上白胡椒粉,一碗黄澄澄的蟹黄豆腐就成了,舀一勺,豆腐嫩得能在舌尖化掉,蟹黄的鲜混着胡椒的微辣,香得让人首咂嘴。

灶台上的火越烧越旺,蒸汽腾腾地往上冒,把后厨的窗玻璃都熏得模糊。苏清沅守着最中间的灶台,先炖上红焖肘子。那肘子选的是带皮五花肉,用热水焯去血沫,再用冰糖炒出琥珀色的糖色,倒进肘子翻炒均匀,加黄酒、八角、桂皮焖煮,此刻正咕嘟咕嘟冒着泡,肉香混着酒香飘得老远。“这肘子得炖够西个时辰,炖到皮能透光,筷子一戳就透才成。”她边搅边说,额角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淌,苏晓赶紧递过布巾,踮着脚给她擦汗。

前堂传来客人的喧哗声,管事进来催:“苏姑娘,客人快坐满了,冷菜可以上了!”

王嫂子和张府的丫鬟们端着冷菜出去,不一会儿就传来啧啧的赞叹声。“这琉璃藕看着就喜人,甜丝丝的真爽口!”“醉蟹钳的酒味刚好,蟹肉嫩得像果冻!”苏清沅在后厨听见,心里更有底了,转身开始准备热菜。

第一道上的是“大鸡抱小鸡”。整只老母鸡卧在砂锅里,周围围着八只油光锃亮的小鸡腿,汤汁是用老鸡汤加黄酒熬的,此刻己经炖得浓稠,鸡皮泛着琥珀色的光。苏清沅往汤里撒了把红枣和枸杞,用勺子舀起一勺尝了尝,鲜得眉毛都要掉下来。“苏明,端出去的时候小心点,别洒了汤。”

苏明小心翼翼地端着砂锅出去,刚到前堂就被围住了。张员外的老母亲拄着拐杖走过来,掀开砂锅盖闻了闻,笑着说:“这鸡炖得够味,比我年轻时在盐城吃的八大碗还香!”

接下来的热菜一道比一道出彩。清蒸鲈鱼蒸得恰到好处,鱼肉白得像蒜瓣,浇上滚烫的豉油,“滋啦”一声,葱香混着鱼鲜瞬间爆开,江南来的亲家母尝了一口,连连点头:“这鱼做得地道,有我们那边的鲜味。”

虾仁炒荷兰豆翠绿可人,虾仁裹了淀粉,炒得白嫩,荷兰豆脆得咬下去能听见响;什锦菌菇煲用了竹荪、羊肚菌、香菇,加高汤炖得浓稠,喝一口鲜得能把舌头吞下去;糖醋排骨裹的面糊薄,炸得金黄,糖醋汁调得酸甜适中,孩子们抢着吃;葱烧海参用的小海参,烧得软滑,葱香裹着酱汁,配米饭正好;最后那道“一品豆腐”最见功夫,豆腐挖空了塞肉馅,蒸完浇上芡汁,嫩得像布丁,馅却鲜得扎实。

小炒菜和甜品也没让人失望。爆炒腰花切的麦穗花刀,炒得嫩而不腥;蒜苔炒肉带着脆劲,咸香可口;清炒时蔬新鲜得能吃出露水味;香菇滑鸡片嫩得入口即化。甜品里的桂花糕软糯Q弹,红豆沙圆子甜而不腻,杏仁豆腐清爽解腻,芝麻酥层层起酥,咬一口掉渣。

宴席过半,张员外特意端着酒杯到后厨来,脸上的笑就没断过:“清沅姑娘,你这手艺真是绝了!客人们都说,这是他们这辈子吃过最好的婚宴!我那亲家母刚才还问,能不能把你请到江南去做几桌菜呢!”

苏清沅正在收拾案台,闻言笑着摆手:“张员外过奖了,都是些家常做法,能让大家吃得高兴,就是我们的福气。”

旁边帮忙的老妈子也凑过来说:“苏姑娘太谦虚了!就说那道蟹黄豆腐,我在府里做了三十年饭,从没见过这么嫩的豆腐,蟹黄的香一点没压住豆腐的鲜,俩好凑一好,绝了!”

傍晚收工时,二十桌宴席的菜盘都空了个底朝天。苏清沅带着弟弟妹妹和帮工往回走,张府的管事提着个沉甸甸的布包追上来,塞到苏清沅手里:“这是员外给的酬劳,还有客人们特意让我转交的谢礼,说下次办宴席,还请苏姑娘掌勺。”

布包里除了银子,还有几匹上好的绸缎、两罐新茶,甚至还有客人送的胭脂水粉,说是给苏晓的。苏明掂了掂布包,惊喜地说:“姐,这银子比咱想象的多一倍呢!”

回程的马车上,苏晓靠在苏清沅怀里睡着了,小脸上还沾着点桂花糕的碎屑。苏明哼着不成调的小曲,手里把玩着张府送的玉佩。苏清沅看着窗外渐渐沉下去的夕阳,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那是成就感,是被认可的欢喜,是靠自己的双手挣来的踏实。

她知道,经此一宴,苏记鲁味馆的名声算是彻底打响了。往后的日子,或许会更忙,但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守着这口灶台,用心做好每一道菜,日子就一定会像这宴席上的红烧肉一样,红红火火,热气腾腾。

马车轱辘着驶向暮色里的小镇,车厢里还残留着饭菜的香气,那是属于苏记鲁味馆的味道,是烟火气里最动人的滋味,正随着晚风,一点点飘向更远的地方。

沐雪吉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XTC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炊香记:穿越农家厨女的菜系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XTCA/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