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府满月宴的菜单定下不过半日,苏记鲁味馆的院子里就堆起了半人高的空竹篮。苏清沅正蹲在竹篮旁,用毛笔在每张纸条上写字:“鲜鲈鱼六条”“三黄鸡西只”“带皮肘子八个”“鹌鹑蛋三斤”……字迹娟秀却有力,写完一张就往竹篮把手上一系,风一吹,纸条哗啦啦响,像串起了一串待兑现的承诺。
“姐,张屠户刚才派人来说,今儿的五花肉特别新鲜,问要不要多留些?”苏明扛着扁担从外面进来,扁担上还沾着些草屑,是刚去码头打探过鲜鱼的消息。
苏清沅抬头看了眼日头,算着日子:“留二十斤吧,做红烧肉焖笋干得用,还得备些肉馅做珍珠丸子和蛋饺。让他把肉皮单独剔下来,我有用处。”
“肉皮能做啥?”苏明挠挠头,他只知道肉皮能熬冻,可宴席上似乎用不上。
“做肉皮冻当冷盘呀,”苏清沅笑着解释,“把肉皮刮干净,加葱姜料酒炖得黏糊糊的,放凉了切成块,浇点醋汁,清爽解腻,比外面买的皮冻干净。”
正说着,李氏端着个大瓷盆过来,盆里是刚挑拣好的莲子:“清沅,你看看这莲子成不?我挑了半天,都是去了芯的,炖银耳羹肯定不苦。”
苏清沅捏起一颗莲子,圆润,透着自然的白:“娘挑的准没错。对了,让赵嫂子多和些发面,寿桃馒头得做够数,李府客人多,别到时候不够分。”
“我早跟她说了,”李氏笑着往厨房走,“她还说要在馒头顶上点红点时多加些糖,让甜香味透出来,孩子们肯定喜欢。”
午后的阳光渐渐热起来,苏记鲁味馆的人却比日头更急。苏清沅带着陈嫂子去了镇上的干货铺,铺子里的干货堆成了小山,黑木耳、香菇、腐竹、笋干……散发着干燥的香气。
“王掌柜,给我来五斤上好的黑木耳,要那种肉厚的,做凉拌木耳和全家福都用得上。”苏清沅指着角落里的一筐木耳,“再称三斤干香菇,得是新晒的,泡出来香味才足。”
王掌柜麻利地称着干货,笑着说:“苏姑娘这是又要办大宴席?我听人说李乡绅家的满月宴请了你,那可得多备些好东西,李老爷最讲究吃食。”
“可不是嘛,”苏清沅接过装木耳的纸包,“还得麻烦您给留十斤笋干,要嫩的那种,炖红烧肉用,后天我让人来取。”
从干货铺出来,两人又去了蔬菜摊。摊主是个手脚麻利的老汉,见了苏清沅就首摆手:“姑娘不用挑了,我给你留的都是最新鲜的!你看这荷兰豆,今早刚从地里摘的,脆得能掐出水;还有这菠菜,绿油油的,做翡翠双拼正合适。”
苏清沅蹲下身翻看蔬菜,荷兰豆果然,豆荚里的豆子鼓鼓的;菠菜根红叶绿,没一点黄叶。“大爷,每种都来二十斤,再给我来五十斤白萝卜,要那种瓷实的,炖羊肉汤最香。”
“好嘞!”老汉边装菜边念叨,“你做的菜好吃,用的菜也讲究,难怪大家都信你。前儿我家老婆子还说,上次吃了你做的凉拌菠菜,回家学了半天,就是做不出那个味。”
“那是您家菜新鲜,”苏清沅笑着付了钱,“回头让大娘来,我教她怎么调麻酱,保证和我做的一个味。”
回到饭馆时,院子里己经堆了不少东西。张屠户派人送来了五花肉和肘子,用新鲜的荷叶包着,还冒着热气;码头的鱼贩送来了六条鲈鱼,养在大木盆里,尾巴一甩能溅起水花;李乡绅家的仆役也送来了两筐鸡蛋和一坛绍兴花雕,说是李老爷特意交代的,让做菜时别省好酒。
苏清沅指挥着众人分类归置:鲜肉挂在阴凉的屋檐下,用细麻绳吊着,既通风又防苍蝇;鲜鱼倒进后院的大水缸,苏明正往缸里加井水,保证鱼儿活蹦乱跳;干货和蔬菜分门别类放进储物间,怕受潮的用竹筐架起来。
“陈嫂子,把这些鸡处理干净,”苏清沅指着墙角的西只三黄鸡,“内脏留着,肝和胗做冷盘,鸡油炼出来炒糖色,香得很。”
陈嫂子挽着袖子应着,拿起菜刀开始处理鸡,手法熟练得很——她在家时经常帮着丈夫杀鸡,褪毛、开膛一气呵成,不一会儿就处理好一只,鸡皮白净,一点杂毛都没有。
赵嫂子和王嫂子则在厨房揉面,案板上堆着小山似的面团,赵嫂子正用木梳给寿桃馒头压花纹,梳齿划过面团,留下细密的纹路,像真的桃皮一样。“清沅妹子,你看这花纹成不?我特意在梳齿上抹了点油,免得粘面团。”
苏清沅凑过去看,纹路清晰,看着就精致:“太像了!等会儿点红点时用胭脂水调点糖,既好看又带点甜味。”
傍晚时分,采买的东西终于备得差不多了。苏清沅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翻看手里的采买清单,一项项核对:鲜肉、鲜鱼、蔬菜、干货、调料、酒水……核对完最后一项,她长长舒了口气,额角的汗顺着脸颊滑下来,滴在清单上,晕开一小片墨迹。
“姐,歇会儿吧,我给你端碗绿豆汤。”苏晓端着碗冰镇绿豆汤过来,汤里还飘着颗樱桃,是她特意留的。
苏清沅接过碗,喝了一口,凉意顺着喉咙往下走,舒服得眯起眼:“还是晓儿心疼我。对了,明天让苏明去张屠户那取肉皮,再去码头看看有没有新鲜的河虾,做虾仁炒西兰花得用活虾,剥出来的虾仁才嫩。”
“我记住啦,”苏晓蹲在她身边,数着院子里的竹篮,“姐,明天要开始做菜了吗?我能帮着剥蒜不?”
“当然能,”苏清沅笑着捏捏她的小脸,“晓儿剥的蒜最干净,到时候给你留一大盆。”
夜色慢慢笼罩了小镇,苏记鲁味馆的灯却亮到很晚。苏清沅还在厨房转悠,检查明天要用的锅碗瓢盆:砂锅得提前用淘米水泡泡,免得炖肉时裂了;蒸笼要刷干净,保证寿桃馒头不粘屉布;连盛菜的盘子都要逐个擦一遍,不能有半点水渍。
灶膛里的火还没熄,苏清沅往里面添了块柴,火苗跳了跳,映着她眼底的光。她知道,明天一早就得开始忙活:炖肘子、炸藕盒、蒸馒头、煮蛋饺……每一道菜都得掐着时间,保证开席时热气腾腾,滋味正好。
但她一点也不觉得累,反而心里满是盼头。就像这灶膛里的火,看似微弱,却能慢慢烧开一大锅水,炖烂最硬的肉;就像这满月宴,看似只是一场宴席,却藏着街坊邻里的祝福,藏着一个新生命的开始,藏着苏记鲁味馆越来越旺的烟火气。
她熄了灯,转身回房时,看见院子里的竹篮在月光下投下淡淡的影子,像一个个安静的承诺。明天,这些空竹篮会被装满菜肴,送到李府,送到每个客人的桌上,而那些菜肴里,除了食材的香,还有她和家人的用心,有对日子的期盼,有藏在烟火气里最动人的温暖。
夜色渐深,小镇安静下来,只有苏记鲁味淮扬菜馆的屋檐下,还挂着盏灯笼,亮堂堂的,像在为明天的忙碌,提前点亮了方向。
沐雪吉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XTC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